APP下载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探究

2021-05-17韩聪聪商晨阳余冠学

广东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

韩聪聪 商晨阳 余冠学

(广西大学农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1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力滞后,农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我国乡村发展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道路:从实行农村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解放了生产力;到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解决粮食的问题,为工业发展积累了资金;再到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农民的个体所有制转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发展,从而实现按劳分配,提升农民的积极性,最终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奠定了基础[1]。在这一发展时期,我国乡村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乡村第一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向林牧渔业多元化发展,这使得农业的综合发展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乡村的第二、第三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合理地进行转型升级,农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初步改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后,党和国家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战略思想以促进改革和发展[2]。针对农村贫困问题出现的许多不同情况,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2 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2.1 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内涵

乡村产业振兴不是以传统种植农业为单一化的发展进程,而是充分发掘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探索乡村产业的发展价值,发展和推动乡村三大产业的交融与发展,激发乡村产业经济的协调能力,是调整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3],是促进农民经济持续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还是关系到农民幸福生活的根本问题,更是乡村产业资源要素合理分配的根本途径[4]。

2.2 乡村产业振兴的意义

2.2.1 乡村产业振兴是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价值的重要媒介

农村的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长期立足于乡村龙头企业,依托农业资源与利用,以农民作为主体,形成农村三大产业融合的趋势发展,更加具有较为明显的农村区域特色,突出区域发展的特色,推进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这样有利于把握和提升乡村的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生态功能、生活功能以及文化价值三者相互结合,塑造新的农村形象。目前,按照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新方向,通过乡村龙头企业扩大周围辐射来加强农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促进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融合,为加强农村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石。

2.2.2 乡村产业振兴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必然要求

相较于城市来说,乡村的现代化也在不断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社会保障存在不足,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仍然是一大短板。因此,减少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和工农产品剪刀差,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5]。

2.2.3 乡村产业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

随着国家加强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精力,改善农村贫困的现状,近几年一号文件也在农村发展中投入新的措施,打造乡村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总的来说,乡村产业振兴主要是集中精力建设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绿色生态农业产业、休闲旅游景观等,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从而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

3 乡村振兴战略施行前后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3.1 乡村振兴战略施行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景气一直是影响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

3.1.1 乡村第一产业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期是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一个相当长的缓慢变动时期。1950年,我国的农村产业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此时乡村第一产业中的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所占的比重仅次于种植业,渔业次之,林业所占的比例最少,如图1 所示。

图1 1950年我国乡村第一产业结构所占的比重

从图1 可知,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发展不协调,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种植业结构单一化,以及产业结构比重失衡较明显。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相对较少。畜牧业以生猪养殖为主,其他畜产品较少。在林业上,大多重砍伐轻种植。在渔业上,大多重渔业轻养殖业。我国农业多年来延续着单一的生产结构,然而这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3.1.2 乡村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掀起了乡村工业化的浪潮,最开始的表现方式是乡村手工业和农业粗加工产品发展为主的副业。比如当时的泥浆和瓦工等相对满足了农民的生活需求,后来乡村为了追求炼钢速度,各个地区开始建立社队工业,如小砖厂、小农产品的加工厂等,从而增加第二产业在乡村产业中的比重,乡村的第二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

3.1.3 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1950年7月,新中国建立了全国合作社,对我国第三产业服务进行管理。后来在全国开始迅速发展,形成和农村、城市紧密相连的产业网,乡村第三产业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发展商品流通的主要途径,对发展农村的产业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乡村供销合作社将所有的私营商业化家庭置于管理之下,专门提供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农产品物料,防止其供应不足,如棉花等,需要进行专门购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

3.1.4 乡村产业生产值的发展状况

随着国家不断在乡村产业投入资金和制定发展政策,农村产业化发展初始阶段不合理的状况也在逐渐改变,如图2 所示。

图2 乡村产业生产值的变化情况

从图2 可知,早期的乡村第一产业为全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因乡村第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结构不合理,后期乡村第一产业明显滞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第一产业形成的传统的固有体系,使得乡村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发展较为缓慢。

乡村第二产业生产值从一开始发展缓慢,到1955年后发展比较快,甚至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总值,这源于国家的政策部署。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增加重工业、轻工业”等政策口号,而农村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始在农村进行大炼钢铁、修建工厂等,这对乡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产业生产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

第三产业同样在前期发展比较缓慢,但是经过政策的调整,乡村建立供销社不断完善乡村第三产业的空白区,使得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显著提升,相对均衡了乡村三大产业不合理的结构。

3.2 乡村振兴战略施行后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改变了过去落后的面貌。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为源头,发展并推动三大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技术含量,为科技兴农构建新的蓝图[6]。

3.2.1 乡村第一产业过渡发展状况

1984—1993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粮食的总产量从8 000 亿斤突破到9 000 亿斤。经过不断发展,1999年达到了10 000 亿公斤。自此以后,国家开始重视粮食的质量,不断加强在种粮食的科技方面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精细度、兼顾粮食的品质,科技兴农,助力发展乡村第一产业,如图3 所示。

图3 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变化情况

除了我国农村初级产业粮食产量的增长变化外,国家也开始重视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发展,以种植粮为主的种植结构已经改变。此外,国家结合现今旅游业的发展,打造天然氧吧的森林景区吸引游客观光带动产业的发展,平衡第一产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从1990年以来,国家大力重视乡村的渔业养殖,优先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和绿色养殖等。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我国的农业经济成功进行了过渡,大部分农村开始由以前单一的种养结构向全面的农牧林渔业绿色生态进行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也从原来增加产量向增加品种质量转变。从大部分的产业结构来观察,1952年林牧渔的产值构成分别为 1.6%、11.2%和1.3%。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7.1%,比1952年下降28.8%;林业占5.0%,增长3.4%,畜牧业占26.6%,增长15.4%,渔业占11.3%,增长10.0%。目前,农林牧渔的比例发展相协调,如图4 所示。

图4 我国乡村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化情况

3.2.2 乡村第二产业过渡发展状况

从1975年以来,我国农村的第二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壮大。2009年,我国农村的从业人员达到149.55 亿人,农村的第二产业占农村总产值的45%,1988—1989年,农村的第二产业从32%快速增加到58%。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国家对矿产资源进行先开采、后治理的措施,粗放型的开采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环境破坏等问题。在1992年之后,国家开始对农村第二产业进行扶持发展,整改工业活动中的不合理的开采行为,优化农村粗放型工业结构,我国农村的工业进入了转型的新时期。

2017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全国农村产业开始进行结构调整、产业整合,农村龙头企业发展逐步加强。大部分农村企业开始实施新型的培育管理经营项目,加快知识型、技术性的产业化联合发展,构建知识技术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分析监测农村产业智能化,完善农村产业基础设施[13]。2018年,全国农村工业在各类龙头企业带动下实现增加值255 594.7 亿元,如图5 所示。

图5 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变化情况

3.2.3 乡村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的互联网服务化发展也越来越迫切。从1980年以后,我国农村网络普及数量发展迅速,乡村产业与电子商务相融合发展势头不断加强。

大部分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农村网络的普及不断增加,农村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在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中,我国的农村的网民数量已经增加到2.2 亿人,增长幅度约6.23%,如图6 所示。

图6 2012 -2017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与此同时,国家还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扶持农村第三产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近年来,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网上交易额翻了一番。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农村网上零售额达到1.53 亿元,同比增长31.4%;中国农产品网上零售额2 305 亿元,同比增长33.8%[7]。

乡村把休闲旅游和农村的产业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开发和利用乡村的青山绿水,发掘农村的“金山银山”,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一体化,进行资源整合,创建地方特色农产品,促进电子商务化和特色旅游相结合。未来我国乡村的第三产业将会和其他产业相互融合,以农产品为良好动力,以旅游为增加收入的方向,为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4 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产业融合发展不协调

我国的乡村产业孵化大部分都投入在旅游文化、金融产业、农场休闲等领域,但是大部分的乡村依然把重心放在第一、第二产业领域,从而导致乡村第三产业存在资源融合度较差、结合度较弱等情况。一方面,农村的第三产业局限于传统的农家乐模式,仅仅依靠当地山水田林,并没有进行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展示相结合,只是简单以接待游客赚取盈利为主要目的,没有去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乡风特色,从而打造出乡村旅游服务的文化名片[8]。另一方面,三大产业类型在融合方面造成横向的契合度的矛盾,乡村绿色生态旅游和乡村重工业利用发展存在资源上的相互占用,导致产业融合出现大量的问题。

4.2 产业特色不明显

随着国家不断对农村产业投入扶持,农村的产业化得到很大提升,一批批乡村旅游景点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亲子农场、开心农场、田舍、草莓种植基地、西瓜种植基地等,大部分的村庄出现较多相同化的产业,造成“遍地开花,花又相同”的现象,违背乡村产业发展特色化的本质,导致我国农村产业项目重复规模建设农村产业竞争同质化严重、特征不清、经济效益低下等。

4.3 政府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首先,政府规划的产业区域存在规划不协调的问题,管理部门较为混乱,行政的效率较为低下,处理问题能力低效等。其次,实现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基础建设上投入足够资金,但是乡村的基础建设一直是乡村发展的短板,村集体也过度依靠政府资金,近几年虽有企业入股投资,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股份的流转,再加上政府提供资金周期也比较长,造成后期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较低。

5 推动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探索的新视角

5.1 确定政府推动乡村产业探索发展的主导地位

5.1.1 加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政府要持续稳固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更好地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加强乡村各地区第一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不断巩固和调整农村三大产业的结构形式,促使其转型发展解决矛盾的二元制经济问题,发展农村的服务业水平,使乡村的龙头企业和城市的大型企业相互结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9-10]。总而言之,把握两个方面:第一点是调整不同产业的结构,第二点是促进乡村龙头产业结构的升级,注重农业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乡村结构,发展横向的产业融合方式,提高其质量,并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改变。

5.1.2 深化经济与科技融合

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决定性作用,以达到产业优化最大化的目标。所以,政府要加快改变现有的财政投入力度,利用农业科研成果对经济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5.1.3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与科学规划

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加强农村产业科学规划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搭建农业的服务体系、经营体系、发展体系,使三大产业交融[11]。同时适当调整农业的产业化结构,提升产业化的效率,增强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加强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展,投入5G 技术支持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加强政府对市场和农产品质量的监管能力。

5.2 加强乡村产业自身的智慧化升级建设

5.2.1 实现乡村产业升级和智慧化管理

为乡村产业搭建产业孵化园区,进行全域土地整治,按照“土地开发+产业导入”的思路,以“农旅康养”三产融合为导向,开展田园综合一体化的模式[12-15]。同时引进配置环境感知控制、生产可视化、物联网等数字化设备,搭建作物智慧大棚、作物采后处理中心、航天文化及科技深入体验馆等宣传知识文化馆,引进农作物电数字化分选生产线、数字化自动包装线、数字化气调保鲜库,让农村的产业生产和发展更加智慧化、便利化,提升产业的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5.2.2 发展乡村产业数字化建设

围绕农村数字媒体的发展,创新“公司经营+集体自办+农民种植”模式,建立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经营的股份制公司,实施全村经营。以智慧农村互联网系统为基础,建设微信公众号和网店,开发App,开通网络营销功能,打造线上和线下产业的融合[8]。更好地建设乡村数字化信息基地,投入资金建设数字化乡村,改变基础的产业发展,通过打造互联网的宣传平台,发展营销体系、直播带货,构建互联网智能乡村的体系,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17]。

5.2.3 培养乡村产业新型专业化农民

新型的专业化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不仅关系着“三农”的新形象,而且还对农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农村产业化部门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中等水平以上农民实行教育、引导、服务,同时在农民职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完善其服务的质量和管理问题,让每一个新型专业化农民都能轻松、快速地走上农村专业岗位。

6 总结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战略目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业融合发展比较单一、产业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农民就业问题突出等,反映了乡村振兴下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农村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农村主导产业的相互配合,借助网络媒体和数字农业,加快三大产业融合,积极探索农村特色产业的新视角。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图说协调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