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食

2021-05-17王棋铭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扣肉瓷碗腊肉

王棋铭

记忆中,腊肉是每逢盛席必有的一道美味:油光包裹着长条形的猪肉,切成薄片,它的外皮只咬一口是不会烂的,需多咬几口。待到从肉中泛出的油脂进入口腔时,食客便会感受到咸、油、麻、辣,最后是香的味道,大家在此时往往会下意识地赞赏一句:“这腊肉好吃极了!”然后伴随着做这道腊肉的乡亲们受夸赞后的爽朗笑声,食客们的筷子就忽然停在了只剩油渍的空盘子上。

想让腊肉变得不腻,关键在于米饭,品质好的米饭可以吸油、去腥,能收到同样效果的还有白菜、玉米、冬瓜等清淡的食材。当乡亲们想到这一点时,他们便创造性地进行了以下的工序:将白菜切段、玉米脱粒、冬瓜切片,用锅铲将半熟的三樣食材按顺序覆在米饭上一同蒸煮。菜熟后,盛好饭,夹一块腊肉放在饭上。先吃一口腊肉,再扒一口饭,食客们的话中就容不得其他字眼了,只被一个字占满——“香”!

至于我是怎么知道这些方法的,大部分都是乡亲们在办酒席时告诉我的。他们在以往的日子里招待客人时,为了让客人们觉得自家的饭菜好吃,便不断磨炼厨艺,慢慢地储存经验,找到更好的烹饪方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乡亲们的厨艺越来越好,来的食客也越来越多。

我认识的一位姓刘的大伯,他做的扣肉满是黑豆酱味儿,扣肉的口感和味道连我这个不爱吃油腻的人,也深深爱上了。他做扣肉,用瓷碗扣,瓷碗盛。做出来的扣肉用筷子夹是夹不断的,但一口咬下去却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细腻,但油量刚刚好。他还有个习惯,就是盛上来的时候还要在扣肉上撒些胡椒粉,或倒些葱碎、蒜末,以增加色感。

据他自己讲,他这老练的手法与他做扣肉四十年的经验是密不可分的。他今年差不多七十岁了,三十一岁时靠扣肉开饭店,五十六岁时靠它给村里(当然还有别的村)人办宴席时多赚一份钱,如今呢,则靠它享清福,顺便在家继续练厨艺,学习做更多的美味。他想在还能做菜的时候,让更多人认识并品尝到他做的扣肉。

在我吃过的所有农村菜中,每一道都有它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口味越来越好,而这一切,都源于乡亲们待客时心中那份浓厚的乡情。

(湖南张家界市雨露学校初一·3班)

点评

习作以细腻朴实的语言、逼真传神的描写和饱满热烈的情感,向读者介绍了家乡的腊肉,该物产经小作者一写,平添了几分神秘和美好,是一篇很好的旅游推介性习作,值得大家一读。

(郑孝家)

猜你喜欢

扣肉瓷碗腊肉
腊肉飘香
闲话“腊肉”
小瓷碗,碰碰车
温润之美说扣肉
乡村有道婚宴菜
碎碗
乡村有道婚宴菜
吹了七天七夜的腊肉
学会放下
小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