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2021-05-16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37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瓷器文物

因年代久远而背负着厚重历史的文物,在尘埃的掩埋下,散发出文化的光芒。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带领我们领略了厚重的文化气息。故而,面对文物,我们应秉承尊敬与爱护并存的态度。

王勉:让破碎的古瓷重焕新生

王勉,从事文物修复47年,曾为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圆明园等单位修复古瓷器,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凭借多年练就的一双慧眼,他能快速判断碎瓷片原来的器形,通过多种手段让它们获得新生。

一如往常,王勉换上白大褂,心平气静地坐在桌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左手小心地扶着一件清代青花缠枝莲纹瓷绣墩,右手拿着砂纸慢慢地打磨,不时地停下手,凝神打量纹路的走向,手指轻轻地在瓷器表面摩挲。

“这是找平。一定要处理到手摸上去很平整,感觉不到粘接缝的存在才行。”王勉轻声说着,目光始终没离开绣墩。很难想象,眼前这件几近完整的瓷器,不久前还只是一堆碎瓷片。“一共132块碎片,最小的比指甲盖还小,许多碎片互不相连。”

“当年英法联军将能带走的物品都带走了,瓷器不易运输,就被打碎了。因此圆明园出土的瓷器,无一是完整的。”王勉话语中透着惋惜。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圆明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仅瓷器碎片就多达10万片。

圆明园的瓷器都是官窑精品,对于修复技艺的要求非常高。为了还原这些历经沧桑的瓷器,圆明园特意找来了业内颇有名气的王勉。

“修复瓷器要经过清洗、拼对、粘接、补配、找平、做色、仿釉、做旧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马虎不得。”王勉告诉记者,一般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修复好一件瓷器。要从一大堆碎瓷片中拼对一件器物,非常考验修复者的眼力。“每种器物的形状和纹饰,包括各个部位的厚薄都不一样,靠近火口和背面的颜色也略有差异。只有熟悉了这些情况,才能正确拼对。”在长期的修复中,王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遇上残缺不全的瓷器,补配成了关键的一步。“这是绣墩现有的花纹,依照中国器物对称性的特点,我们先用胶和瓷粉的混合物去造形,然后再一一描出残缺的花纹,每一笔都不能出错。”王勉强调,修复文物不能主观臆想,要有根据。如果器物的某个部分缺失了,可以参照其他类似的器物,也可以参考历史资料,适当地进行修复。凭借着高超的技艺,王勉曾将一件元代青白釉观音坐像缺失的9根手指成功复原,修复的部位与原物浑然一体。

“修复师是杂家,历史、美学、书法、绘画、物理、化学都要学。”王勉深有感触。为了便于学习新知识,他60多岁时学会用电脑。如今,王勉已经79岁,每接手一件工作,他都要先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做足功课。“南京博物院老院长曾叮嘱我们要做知识型人才,不要满足于简单的修修补补。”

静心,是交谈中王勉常用的词,也是他工作时的状态。他常常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老半天,满脑子都琢磨着如何把手头的活干好。“我几乎不接私人的活,博物馆的瓷器修复好后能让更多人欣赏,这更有意义。”

(作者施芳,选自“人民网”2020年5月13日,有删节)

素材解读

有敢于吃螃蟹的人,就有敢于奉献的人。我们的祖国从来不乏勇敢向前、为民付出的人。

王勉为了让文物能被更多人看见而投身于文物修复行业,奉献了数十载青春年华,这正是他被别人所敬重的魅力。

适用话题

文物保护 文物修复 匠人的艺术心

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2021年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

这是我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

我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不仅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还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为世界遗产保护作出贡献。

目前共有世界遗产55项,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除了大家熟知的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外,还有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敦煌莫高窟、苏州古典园林等等。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解读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拥有世界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址,既是对中华文明的承载,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敦煌研究院座谈到云冈石窟考察,从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这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也是学习历史的课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保护好中华大地的世界遗产,本身就是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青少年要增强对世界遗产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致力于为世界遗产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互联网+”让文物活起来

近年来,为顺应时代发展,文博界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多种方式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博物馆和文物不再是高高在上,被动等待“有缘人”揭开面纱,而是选择主动出击,展现自身魅力,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馆藏文物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呈现。

比如,通过应用三维数字化采集和AR技术,故宫、首都博物馆、三星堆等纷纷开设线上3D展厅,立体化展示文物动态全貌;运用河图技术,在敦煌博物馆,游客可以在手机上体验虚拟数字内容与莫高窟实景融合,看到九色鹿从台阶上款款走来,更加清晰地欣赏到精美的、动态的石窟壁画彩塑艺术;“互联网+文物文创产品”“互联网+文物素材创新”“互联网+文物动漫游戏”“互联网+文物教育”等产品也越来越火爆……

解读

创新为文化续脉,科技为生活添彩。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文物资源跨界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中枢”的作用;可以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可以服务城市发展、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凝聚文化认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维护社会和谐;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美好生活需要……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互联网+博物馆”必将深入云端,融入我们的生活。

吉光片羽

【出处】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

【解释】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羽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造句】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吉光片羽,皆为金玉珠贝。

【近义】凤毛麟角 奇珍异宝

敝帚自珍

【出處】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

【解释】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造句】他的小人书都有些破旧了,可他却不舍得丢弃,真是敝帚自珍。

【近义】敝帚千金 千金敝帚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华夏精神。文物是历史留给后人的财富,我们要珍惜它、保护它。请以“我所了解的文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来信请寄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或投至“czb.zwzk@163.com”,我们期待读到你的作品。)EDF9D268-8426-41CA-9B2F-15B3BC3114E4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瓷器文物
中国的“世界遗产”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文物的逝去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文物超有料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