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避震科普小知识

2021-05-15

奥秘(创新大赛) 2021年3期
关键词:避震预案演练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有5万多次人们能感觉得到。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在学校,我们该怎样安全避震?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来了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地震同刮风、下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也在不断增强。一旦真的遇到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能惊慌,不要盲动。根据感觉判断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还是远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颠动,后左右晃动,而远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动感。如果是小震或者远震,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

在不同的地方,避震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们讲讲在学校如何躲避地震。

在学校怎样安全避震?

学校应当制定地震避险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地震避险责任制、震时避险方案、震后疏散方案、保障措施。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地震避险预案,修订间隔宜不超过5年。

学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验活动等形式学习地震避险知识。主要包括:地震大小和远近的识别方法;地震烈度及其识别方法;地震震感识别方法;地震预警及警报信号;震时避险方法等。可开设专题课堂教学或纳入安全课堂教学中,也可结合自然课、地理课等相关课程,开展地震避险知识课堂教学。办黑板报或墙报,开办讲座,观看展览、影视和录像,网上作业、虚拟互动,举办地震避险主题教育活动等。开展地震避险、自救演练,在相关培训基地、体验场馆等进行地震避险体验活动。

地震避险器具准备与演练

建筑物外部少放装饰物,配备通讯、广播、医疗和监控设施。建筑物应设置疏散通道,并保持疏散通道通畅,作为临时避难场所的操场应当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输变电线、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存放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区。

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不应占用疏散通道;不应将安全出口上锁,不应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安装固定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发现建筑物及设施、设备等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予以消除。建筑物应尽量减少装饰物,装饰物建设要牢固;室内应尽量减少悬挂物,悬挂物安装要牢靠;定期检查装饰物、悬挂物的安全性。应配备应急通讯、广播、照明、监控、医疗救助等器具。在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地区,宜安装地震预警接收报警装置。

地震避险演练宜结合地震避险知识教育,在课间、课外等时间安排。地震避险演练方案编制应结合学生年龄、体能,并区分上课、课间、夜间(寄宿学校)等情景。

地震避险演练主要内容包括:

1.震时避险演练。

包括躲避地点选择和姿势动作、撤离中行走方法和摔倒的处置、以班为单位的躲避、以年级或楼层为单位的撤离等。

2.震后疏散演练。

包括以年级或楼层为单位的疏散演练及全学校的集中疏散演练。地震避险演练每月应至少开展一次。地震避险演练宜利用课间操活动时间进行。地震避险演练应纳入开学时的安全教育活动。小学放学时,宜定期或长期使用设定的疏散路线疏散,作为地震避险的一种经常性练习。地震避险演练宜按地震避险预案或者地震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进行。

震时避险

1.避险原则:

因地制宜。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人员所处位置、体能,室外环境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

果断。沉着冷静,按预案果断指挥、快速行动。

有序。顺次撤离,避免踩踏或慌乱导致伤亡。

2.当感知到强烈震感,特强震感或地震预警终端发出警报信号时,学校各岗位的教职工应按地震避险预案引导学生避险。

3.对于抗震能力弱的建筑物,宜采取下列方法避难。在单层房屋或楼房的一、二层的学生,迅速撤离到室外的安全区域;在楼房三层及以上学生宜就近躲避。

4.对于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物,宜采取就近躲避的方法避险。

就近躲避方式:

在教室、图书馆,应躲避在书桌旁边或下面,远离窗户;在礼堂、食堂、体育场馆内,可躲避在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稳固的书架、排椅、桌椅、运动器具旁边或下面;在宿舍,可躲避在小开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床旁边或下面;在室外,应远离围墙、玻璃幕墙,远离可能倒塌的建筑物和跌落的大型物件等。

躲避姿势:

蹲下,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额头置于膝盖间,双手保护头部;在排椅、床旁,趴下,伏而待定;如排椅等的长度小于身高,可在其旁蜷紧身体,头部尽可能贴近膝盖,双手护头,面朝下伏在地面上,或侧卧躺下;拿书本或书包等物品护住头部,用手帕、湿巾等物品捂住口鼻。

震后疏散

基本方法:

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依次下楼;前排走前门,后排走后门,不整队,顺次有序;快步过楼梯,快速行走但不要奔跑。

疏散应遵从下列要求:

安排专人负责维持秩序,在楼梯、拐弯处、楼门口等危险地段要有教职工值守引导学生疏散,防止拥挤踩踏;疏散场地安排教职工值守,按照预案划分的区域安置学生;到达疏散场地后,应以班为单位清点人数,确保无学生遗漏;并查看学生有无受伤情况并进行现场处置;疏散后对建筑物采取临时封闭措施,防止学生擅自进入;在疏散场地内滞留超过1小时,可安排开展地震知识、灾害心理调节、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超过1天的疏散,应告知家长或联系家长前来接学生,对于住校生和一时无法与家长联系的学生,安排其食宿,或安排专人送其安全回家。

安全小提示:

1.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2.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

3.在课桌下避震,有顺序地撤离,千万不要拥挤。

假设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讲台旁,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应当马上在老师指挥下有顺序地撤离,撤离时把书包顶在头上,前后同学要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教室门口、楼梯间等狭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发现有摔倒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并及时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发生拥挤。

跑到室外后,一定要躲在尽量空旷开阔的地方,确保周围和头顶没有易掉落物的地方。

如果我们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回到教室去。

猜你喜欢

避震预案演练
地震易发区高校避震疏散空间需求与路径优化
学校避震逃生指南
幸福的烦恼
非弹簧式避震装置
紧急预案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应急预案的编制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应急预案岂能“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