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新时代”远吗?
2021-05-15
年初以来,国企的“绿色”之风悄然刮起、势头渐盛。
从不可持续的资源高度依赖型,转向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型,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而作为先行者的国有企业,正在推动将绿色低碳转型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
3月18日,国网电商公司研发的国内首个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产品开始上线运营;5月18日,中石化常州石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第一座加油站实现碳中和;11月5日,国家能源集团在进博会上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企业现场签约,将在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进行中长期战略合作……
打赢低碳转型硬仗,国有企业再一次成为先行者。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在庞大的存量化石能源消费基础上,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达57%,碳排放量在全球的比重达28.76%,碳排放强度仍然很大。
从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当服务业占比达70%或城市化比例达80%左右,碳排放开始达峰并下降。但现在我国服务业占比只有54%,城市化比例也只有61%,距离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碳减排拐点,还有20%左右的距离。
“双碳”目标下,碳达峰到碳中和间隔只有30年,这相比于欧盟等发达经济体50-70年的过渡期,“双碳”目标的实现可谓时间紧、难度大。
“我们会站在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争做碳达峰碳中和大考中的排头兵和践行者”,中国中化总经理李凡荣的公开表态,可以说代表了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决心和信心:“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不是企业发展的约束,反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比如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就为化工新材料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如今多家能源央企都先后确立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始加速向清洁能源“切换频道”。
三峡集团确定2040年实现碳中和;大唐集团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国家能源集团提出,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8000万千瓦;华能集团表示将全力打造新能源、核电、水电三大支撑,积极实施减煤减碳……
从不可持续的资源高度依赖型,转向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型,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而作为先行者的国有企业,正在推动将绿色低碳转型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
当“绿色”成为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各环节决策的核心逻辑,“零碳新时代”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