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2021-05-14李晶晶
李晶晶
摘要:在能源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要性凸显。同时,由于核能所具有的地缘政治属性,当今许多国家的对外政策及其对外经济部门在核领域的能源外交活动日趋活跃。以原子能集团公司为核心的俄罗斯核工业部门是俄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创新驱动力,核大国地位也是俄罗斯在世界上享有特殊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俄罗斯核工业迅猛发展,在国际核能合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且竞争优势明显,对本国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显著。中俄核能合作是在和平利用原子能协议框架内进行的,并不断取得突破,对于助推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能;外交理论;俄罗斯;核能合作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爆发石油危机之后,世界许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外交政策和对外经济措施,而官方外交也参与其中,特别是在一些国家的对外能源政策和外交政策中逐渐形成专门的功能领域———能源外交。所谓能源外交,首先涉及一国的对外政治、对外经济和能源部门的实际活动,在某些情况下,还需与企业合作以实现国家对外能源政策的目标和宗旨。
1核能地缘政治与经济
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地缘政治作为政治科学的历史演变与研究地理因素的作用相关,包括某个具体国家在特定区位的领土轮廓和位置。地理因素被用来确定一国针对他国(往往处于同一区域或邻近地区)的外交政策,这或许涉及海上通道、通航河流、海峡、资源产区或适合不同类型经济活动的地域等。在能源地缘政治方面,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某些管道方案的地缘政治含义,在国际关系中以能源为武器来保证国家经济与地缘政治利益的做法并不鲜见。简言之,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利益源于最基本的国家利益,并基于地理现实的空间逻辑对外交和对外经济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评估。
21世纪初,伴随世界核能事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关的资源、设備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大幅增加,从而使核能的地缘政治意涵更具现实意义。其中,需要特别关注大型铀矿产区的地理位置( 因为它们远离世界主要销售市场)以及由此带来的铀矿资源的运输与加工、核燃料的转运与处置等问题。核能地缘政治可以理解为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机构为了达到自身目的,兼顾内外因素的系统性影响,在全球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核领域所开展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而地缘政治常常与地缘经济联系在一起,即指一个国家从地理角度出发,利用经济手段取得对他国优势的对外政治活动,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能源领域。鉴于本文主要探讨和平利用核能的问题,因此拥有大量铀储备和浓缩技术的国家和企业在地缘政治方面意义重大,它们有能力生产核燃料与核设备,并设计、建造和维护核电设施。
在能源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要性凸显,以致当今许多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经济部门在核领域的能源外交活动日趋活跃。核能外交的主题往往包含那些能吸引外国投资的大型能源项目、保证核电厂的燃料供应和核废料的处置以及确保核能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等。为了改善核安全与能源安全状况,促进世界核原料、核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在符合核能发展的现代生态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加强国家间的调控及技术进步。而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NEA/OECD)的成员国以及其他全球性和区域性组织负有重要职责。
核能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表现在知识密集,即为了保障和论证核辐射的安全性,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设计工作; 其次是核电站设计和建造的规模大、费用高、耗时长,但建成后的运行成本和燃料成本相对较低; 最后,与石油天然气行业相比,核原料、核燃料和核技术的出口国与进口国数目大大少于前者。尽管如此,近年来所有与核能行业相关的市场贸易额均有所上升。
2世界核能发展“治理中心”结构与核能外交
目前,在全球、区域、国家和企业等各级层面,围绕核能议题业已形成一个世界政治与外交的“治理中心”体系,同时双边和多边核能外交的体制和法律框架也逐步确立。上述因素促使能源外交出现新的分支———核能外交,即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过程中,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而进行的对外政治和对外经济活动。
核能外交在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外交活动中占有优先地位。它不仅涉及外交和能源部门,甚至国家领导人也参与其中。例如,美国核领域的外交工作由国务院和能源部负责,它们与美国公司一道,在确保其对外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同时积极促进核技术和核材料的出口。俄罗斯的核能外交活动由国有核能企业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Rosatom)会同外交部及其他机构在国家领导层的协调下配合实施。
在核能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在于确保各国的对外经济及对外政治利益,并尝试在这些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核能领域可获得利益的国家分为三大类: 核电站的使用国、拥有核技术的国家和资源国。当然,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利益在某些情况下会有所重叠。此外,一些公司实体在世界核能领域也发挥着实际作用,这些公司大致可以分成四类: 铀浓缩、核燃料生产公司,核电站设计、建造和服务公司,核电厂设备制造公司以及从事核医学、回收放射性核废料与核燃料的公司。
治理中心”系统由四个层次构成: 全球性国际组织和机构、区域性国际组织和机构、国家层面( 三种类型) 和企业层面( 四种类型) 。世界核工业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所有参与方在这一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由于“治理中心”的活动往往有助于避免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纷争,进而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寻找互利的解决办法。
3俄罗斯核能外交的具体实践
苏联在核能领域的对外经济活动始于 1965 年,当时苏联与民主德国签署了关于在东德建设第一个核电站机组的政府间协议。1965 ~1986 年,苏联共缔结了 20 多项政府间协议,在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芬兰、罗马尼亚、波兰、利比亚、古巴和朝鲜共建有 61 个核电站发电机组。尽管这些项目并非全部完成,但大多数国家的核电厂已经建成,这对苏联乃至后来的俄罗斯都产生了显著的对外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核工业体系曾一度遭受重创,但如今,俄罗斯不仅保住了几十年核能产业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更取得了巨大进步。成立于 2007 年的国有企业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由原来的原子能署改组而成,是俄联邦核能政策的执行者,兼具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在履行国家间和政府间协议时,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是俄联邦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执行机构,即它确保俄罗斯履行核领域的国际义务,其重點是促进和加强有关核不扩散制度的国际合作。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的对外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参与许多海外核电站的建设、运行与维护。
在与俄联邦外交部的密切配合下,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开展国际活动的主要目标是: 为推动本国核技术进入世界市场创造有利的国际法律与政治环境,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论坛的工作以维护核安全及核不扩散制度。该公司还参与俄联邦同外国签署的政府间合作协议,并参与执行这些协议的机构间文书的起草工作。此外,在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的对外活动中,包括核能设备生产在内的能源机械制造业的进口替代与系统升级业务也占有重要地位。
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在核能外交领域的活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在国家和企业层面,通过与俄外交部及其他各部、驻外使馆和商务代表处的合作,为在海外实施的大型项目,特别是核电站建设项目提供外交支持。为此,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在一些驻外大使馆和商务代表处设立了自己的常驻办事机构。截至 2017 年年底,该公司已经在 10 个主要核能合作国家开设了办事处,其派遣的核工业专业代表在东道国积极与商业伙伴展开富有
成效的合作。
二是在地区层面,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以俄联邦的名义广泛参与了一些创新性研究项目,如“国际新型核反应堆与燃料循环项目”( INPRO) 、“国际第四代反应堆论坛”( GIF) 和“欧洲可持续核能技术平台”( SNETP) 等。值得一提的是,俄联邦总统普京于 2006 年提出修建全球核能基础设施的倡议,在该倡议框架内,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市建立了世界首座国际浓缩铀中心( IUEC) ,旨在让非核国家获得作为核电站燃料的浓缩铀,同时承诺严格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有关规定。
三是在全球层面,积极发展与一些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以确保核安全和有关国家平等获得核能的机会,其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独联体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的合作尤其紧密。目前,该公司与这些国际组织正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进行培训工作,在核电站运行、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方面研究和推广最佳做法,停止使用有辐射危险的核设施,并使受到核设施影响的地区恢复正常状态。
综上所述,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的国际活动不仅旨在保障俄罗斯的对外经济利益,而且要保证其地缘政治利益。该公司有责任协助本国企业在世界核服务与核技术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同时确保国家的军事安全。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在海外建造的每一座核电站对所在国和俄罗斯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一方面促进了俄罗斯与所在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也积极维护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小斌,张红娜,曲凯阳,李凤臣.核能集中供热系统优越性分析[J].华电技术,2020,42(11):69-82.
[2]陈虹宇,房超.新形势下核能公众接受性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核电,2020,13(04):553-557.
[3]王中政,赵爽.我国核能风险规制的现实困境及完善路径[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9,40(06):37-43.
[4]王彪.核能领域关键力学问题专题·编者按[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9,49(11):5.
[5]陈虹宇,房超.核能环境利益与“邻避效应”——从心理距离的角度出发[J].中国核电,2019,12(05):58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