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5-14齐影
齐影
摘要: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落实过程中,音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音乐教学不需要学生投入过多的脑力劳动,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乐感、建立学生的艺术观。在新课改要求中,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仍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问题及对策
引言
合唱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活动,对小学生来讲,歌曲合唱不仅可以引导他们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小学音乐课堂是传播美好音乐、美好情感的大舞台,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合唱的积极性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恰当的方法提高合唱效率。
1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通常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音乐合唱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教师大多忽视师生间沟通互动的重要性,而是以自身教学为主导。这使得学生缺乏及时的合唱技巧指导,制约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1.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在进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机械性的训练模式,这使得学生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合唱技巧,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合唱难度较高,从而丧失对合唱的学习兴趣。
1.3小学生对合唱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合唱是需要学生进行积极配合的一项集体活动,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并且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以及理解能力还不够强,难以掌握教师教授的合唱知识以及技巧,这也使得教师的合唱教学难度增加。这就导致教师为提高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默契度,对于一首歌曲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学生对这种反复的合唱训练产生厌倦,降低了合唱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2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优化对策
2.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音乐合唱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在展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式,优化合唱教学,让学生对合唱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小学音乐合唱学习中保持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在优化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首先,教师必须充分注重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及教学水平,因为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強的依赖性,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言谈举止会对他们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教师的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态度。其次,在优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以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爱上音乐合唱学习。
2.2强化发声训练力度
合唱教学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从发声训练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升训练力度,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具备更强的合唱基础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技能培训标准,对学生逐步进行教学,提升其演唱能力。不同阶段的学生嗓音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正处于变声期,如果嗓音的使用方式不恰当,不仅会对合唱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对其自身健康产生伤害。教师需要从学生嗓音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音域、音量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教师还需要告知学生在饮食方面也要作出控制,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降低对嗓子的损害。而且教师在教学中需告知学生最佳发声方式,帮助其调整气息,改善小学生的音乐合唱技巧,提升合唱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声部调节,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完成合唱部分的工作,并且欣赏其他声部的演唱,从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提升合唱歌曲的美感。
2.3多样辅助
虽说开口唱歌极其简单,但是要想提高音准的平稳性以及合唱的技巧性则很难。通常合唱技巧的训练和学习相对枯燥乏味,需要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实施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有效辅助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训练的主动性。例如:低年段的小学生不熟悉歌唱技巧,所以教师在合唱教学环节开展歌唱技巧训练时,应该以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意识的培养为主,借助乐器演奏、声响模拟等手段辅助引导学生学习无法发出或相对陌生的声音,以便学生直观感知不同的音色;或者是利用节奏朗读的形式辅助学生学习难以跟上的节奏,让学生熟练背诵出节奏,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与跟上节奏。针对高年段的小学生,开展歌唱技巧训练活动时,教师应该以合唱声部规律、识谱训练等方式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水平。
2.4引入游戏,活跃课堂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音乐合唱教学中灵活引入游戏环节,可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苏少版一年级下册《唱着儿歌去劳动》这一课中的《快乐小木匠》时,教师根据《快乐小木匠》的节奏、旋律、歌词等来设计游戏,将游戏贯穿于整个合唱教学中,让学生熟知曲目中的音符,并运用身体去感受曲目的旋律。这不仅能增添学生的乐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课上需要用到的教学道具,同时精心设计游戏过程,将角色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其次,教师可使用道具摆出小木匠工作时的动作,并向学生提问“猜猜老师在做什么”,并由一位学生召唤“来干活喽”,其他同学回答道“来喽”,让参与合唱的同学摆出一系列的劳动姿势,为展现出完整的劳动情境做好准备;最后,教师起头带领学生演唱《快乐小木匠》,以此提升音乐合唱教学课堂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纵向音乐思维、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时,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展开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与歌唱技巧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旭珊.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方法[J].考试周刊,2020,(76):161-162.
[2]程珊琦.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J].才智,2020,(7):24.
[3]白俊鸣.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研究[J].才智,2020,(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