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课程,建设“弘爱立人”课程体系
2021-05-14张军
张军
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化、符合学生需求的一门课程。因此,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在“弘爱致知,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进一步延伸“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开展“全育科普,培养爱的素质”的“弘爱立人”课程建设。
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利用学生个性化特点,通过理念灌输、实践运用,有效开发学生的各项智能,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建构“弘爱立人”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没有教材,这对于教师的创新能力、思维素质、语言结构以及合作精神等有很高要求。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办学特色,以语情教育与科普教育为载体,有效进行德育渗透,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又关注其思想道德水平,开展“全育科普,培养爱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校本课程领域涉及语言与人文、科普与创新、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品德与修养五个方面。开展素质拓展课程,“以校为本”“以生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构自主高效课堂,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系统建构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素质拓展课程包含了学科、兴趣、技能等拓展性课程。
特色课程包含学校自主开发的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及社团活动。语言与人文方面,开展校史课程、英语绘本课程,通过人文科普,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提升听说读写、传统文化认识及思辨能力。加强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在科技与创新领域,学校开设了《科技与生活》特色校本课程,按照模块化设计分为:校园图书馆模块、走近艺术教室模块、我们的多媒体教室模块、有趣的校园科技馆模块、走近我们的运动场模块、身边的自然博物馆模块、走近购物中心模块、美丽校园植物宝库模块、实用的交通出行模块、美食的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模块等十个模块。还开设了科普教育与科技活动类的拓展性课程,如:机器人社团、STEAM课程等,供学生选择学习。为增强学生科技知识及能力,结合科技训练和德育,积极挖掘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及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深化。体育与健康方面,开展足球校本课程、啦啦操社团和街舞社团校本课程,通过健康中的科学普及、运动中的科学普及,引导学生基本形成两项自己擅长的体育技能,促使运动兴趣转化运动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艺术与审美方面,开展管乐团、春扬舞蹈团和春苗合唱团校本课程,通过艺术中的科学普及,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创造、表现、欣赏艺术之美,提升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传承学生爱艺術、懂生活之美的情怀。在道德与素养领域,学校开设了《德育导行语》特色校本课程,包括“礼仪篇”“孝悌篇”“惜时篇”“节俭篇”“乐学篇”“励志篇”等篇目,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设立“明志月”“礼仪月”“孝心月”“勤学月”,让“德育导行语”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通过德育导行语等科学知识普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提升学生的道德认同、辨识能力和文化品格,加强学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多样化教学手段,促使课程实施完善
在校本课程教学方法上,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注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课程条件。评价的多元化使学生充分地发展和张扬个性特长。学校在确立评价目标基础上,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生活、自主服务、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为主要方面,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标的评价内容体系。从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等不同角度,制定低、中、高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三个维度进行整合性评价。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以丰厚的校园文化为土壤,注入本校德育特色的养分,自主编辑了《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规范成长册》,作为对全校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校本评价依据,充分发挥利用校本课程细化德育评价这一手段。成长册由《学生个人档案》《校训校风学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歌》《“五尊五不五远离”及“新五不”》《队歌》《校歌》《小学生守则》等内容组成。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学校的育人目标与育人方向,将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中理想信念、公民素养、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四个维度进行具有学校特色的进一步细化,用明确的要求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言行,将校本课程与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评价有机结合,从而使校本课程评价这棵大树的枝叶更加繁茂。
三、建立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保障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
校本课程的校本性、灵活性可以使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得以更好地实现。因此,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应多元化。将教学评价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注重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培养,以多角度来评价师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在科技等方面有特长的专兼职教师资源,自主研发课程素材,开发活动资源及课程资源,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节约性、趣味性。评价尽量在现实情境或模拟现实情境下进行,侧重于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采用描述性过程评价,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否掌握了技巧与方法、是否提高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多样性、个性化特点,这也决定了对教师也应采取过程性评价,可采用学生评价、教案检查、教师技能竞赛、微课评比及模拟授课评比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充分利用校内环境优势建设了“弘爱致知教学相长的校园文化”“校园科技馆”“校史馆”“STEAM教室”“航天基地”。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教师实施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随情况做适当的调整。成立专项资金项目,聘请校外专家,培训教师并帮助学校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资源及课程素材,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开展活动、购买学习资料、研究奖励等。
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教师改变教学观,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育科普,培养爱的素质”形成学校的育人特色。“弘爱立人”课程建设着眼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面向全体、文化育人、知行统一、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注:本文为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弘爱立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E323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