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源县草牧业助推精准扶贫模式调查研究

2021-05-14李文烁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渭源县全县畜禽

李文烁

(渭源县会川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渭源 748200)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重要指示,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作出“深化脱贫攻坚,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的具体要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各级政府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渭源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上任务繁重,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带动贫困户增收产业少、产业效益不高就是主要短板之一。为切实提高产业扶贫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渭源县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将草牧业确定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整合扶持资金撬动民间资本投入,开展了多种以草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现状

1.1 渭源县贫困现状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 065 km2,辖12镇4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3万人)。2019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数拾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2 857元、3 917元。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3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万户10.23万人,贫困发生率31.66%。近五年共脱贫退出贫困村31个,脱贫1.69万户7.32万人,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降为0.27%,实现了脱贫摘帽;2020年的贫困发生率由2019的0.27%减少到0。

1.2 草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渭源县草牧业坚持环境与产业相协调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养殖-粪便无害化利用-有机肥还田-种植”循环发展模式为主导,推动规模养殖发展,着力加大现代化科技应用,推进草牧产业结构升级。截止2019年12月,全县建成标准化养殖场322个,养殖合作社15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0个,市级标准化养殖企业3个;配套建成草产品加工企业15个;全县牛存栏7.14万头,羊存栏43.4万只,猪存栏22.18万头,鸡存栏216.53万只;牛出栏1.61万头,羊出栏22.4万只,猪出栏12.1万头,鸡出栏121.03万只;全县草牧业总产值数拾亿元,人均草牧业收入达2 545元。

2 产业扶贫带动模式

2.1 入股分红

一是结合2015年实施的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由养殖企业与贫困户结对开展入股分红扶贫模式。将各贫困户申请的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由养殖企业统一使用,每户每年分红3 750元(或4 000元),为期三年,期满后由企业负责还款。甘肃神农现代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渭源县新明农牧业有限公司等10家养殖企业(合作社)共带动682户精准扶贫户,申请精准扶贫贷款3 410万元。二是结合酒钢集团援建养殖圈舍项目,开展“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由渭源县元古堆良种羊繁育合作社开展养殖生产经营,将酒钢集团援建的62座圈舍入股为元古堆村贫困户分红,共带动农户62户,每户每年分红600元。

2.2 投羊还羔

结合2017年世行贷款项目,由耀盛养殖合作社、神农科技有限公司、田园牧歌种养业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共申请资金500万元,带动贫困户500户。资金全部用于引进基础母羊,由企业(合作社)免费将基础母羊投放到贫困户饲养,每年向企业(合作社)以市场价交售羊羔2只。

2.3 引进种畜

2018年全县整合财政资金、东西部扶贫部分资金开展养殖业扶贫,通过向贫困户投放牛、羊、猪、蜂等增加贫困户养殖业收入。每户投放基础母牛1头或基础母羊10只或基础母猪10头或中蜂10箱,并按照供种企业50%、财政40%、农户10%的比例筹措保险资金,将全县产业扶贫项目引进的所有肉牛、肉羊购买养殖保险。由政府部门组织招标引进种畜,每户涉及资金1.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05万元,农户出资1 950元。全县2018年共投入资金6 500万元,2019年投入资金1 500万元。

表1 渭源县畜牧产业扶贫统计表

2.4 托养模式

2019年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嘉鸿公司在渭源县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在开展生产经营的同时,对政府投放给贫困户的基础母牛进行托养。根据贫困户意愿,对2019年政府扶贫投放的基础母牛采取自养或者交由嘉鸿公司托养。由嘉鸿公司托养的基础母牛,生产效益归嘉鸿公司所有,嘉鸿公司需向基础母牛户主每年支付3 000元分红,连续支付3年。

2.5 牧草种植

2019年全县开展优质牧草种植扶贫项目,由当地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开展优质牧草种植,由渭宝草业有限公司负责回收。县财政对优质牧草种植环节每亩补助500元,全县共计200 hm2,投入资金150万元。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决定牧草出售或自用,出售的牧草由渭宝草业有限公司按协议价收购(紫花苜蓿每吨2 000元,饲用燕麦每吨800元)。

2.6 技术培训

依托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实用人才培训等项目,全面开展了饲养管理、饲草料调制、疫病防控、惠农政策等方面培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人数、不同时间等现状,组织讲师在县城集中培训,或分组至各乡镇分散培训。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养殖场实地观摩等方式进行,并由县畜牧中心编制了《肉羊饲养技术手册》《肉牛饲养技术手册》《家禽饲养技术手册》《饲草料调制技术手册》等基础教材,在培训中发放给参训农户,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年均培训养殖农户3 000人(次),财政投资年均60万元。

3 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规范化畜禽交易市场缺失,现有的畜禽交易市场大多为各乡镇历来约定俗成的集贸市场,规模小、无规范化管理,政府部门规划的8个综合交易市场仅有大安乡交易市场于2019年5月建成,其余的仍然待建,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在畜禽交易环节中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畜禽商贩,交易渠道不广,经济效益不高;二是养殖企业(合作社)现代化程度低,先进的养殖管理设备应用不足,人力依赖度高,生产水平低;三是部分农户使用的圈舍建设不规范,保暖、防潮、卫生等条件达不到标准化圈舍的要求,对畜禽健康生长和疫病防控不利。

3.2 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缺乏知识和技能、自身健康、精神懈怠等原因,在政府产业帮扶中,部分贫困户对政府扶持的牲畜“爱要但不爱养”,在养殖过程中不用心,基础母畜繁殖率低,没有达到长期发展的效果,不仅没有激发起自身发展的动力,反而滋生了“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偏离了扶贫扶志的初衷。

3.3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由于缺乏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仓储设施,全县畜产品大部分以生鲜肉出售,产业链条短、效益低,畜禽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养殖业风险较高。

4 建议

4.1 完善扶贫长效机制

以扶贫扶志为先激发贫困户发展动力,以发展产业为主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以政策到位为重保障贫困户享受权益,全面建立完善扶贫长效机制,达到贫困户力有所使、劳有所得、困有所解的目的,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制约瓶颈等现状,全面加强水、电、路、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发展养殖提供便利和服务,为草牧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3 招商引资龙头带动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一批集加工、生产、流通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保障活畜禽交易流通,有效延长产业链条,保障产业增效、农户增收。

猜你喜欢

渭源县全县畜禽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渭源县文化综合馆馆前广场景观设计
渭源县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渭源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