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秦岭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规律及找矿方向

2021-05-14王义天毛景文胡乔青陈绍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铅锌矿石英矿床

王义天,毛景文,胡乔青,魏 然,陈绍聪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0 引 言

近十几年来,西秦岭地区的找矿勘查和成矿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新发现了一批金、铅锌、铜、钼等矿床,同时围绕一些老矿山深部和外围的勘查工作成果使储量不断增加;对新老矿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成矿环境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获得了许多新认识和新成果。尤其是在西秦岭地区陆续开展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许多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逐渐揭开了西秦岭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面纱,显示出三叠纪成矿作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指示了巨大的成矿潜力。本文以西秦岭东段西成(西和—成县)和凤太(凤县—太白)矿集区为例,基于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这一地区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主要特征,厘清成矿规律,进而初步提出进一步找矿方向,以期助推区内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取得新突破。

1 区域地质背景

秦岭造山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之间,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条经历长期构造演化的复合造山带,其北以宝鸡—洛南—栾川断裂与华北克拉通分界,南以勉略缝合带与扬子克拉通分界,在内部商丹缝合带将其分为北秦岭地块与南秦岭地块[1-4]。

西秦岭作为秦岭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其东与东秦岭相连,西与祁连山构造带和东昆仑构造带相接,北邻华北克拉通,南接扬子克拉通和松潘—甘孜构造带。西秦岭地层建造表现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中新元古代以来沉积盖层的双层结构特征,其中,东段的南秦岭地块基底具有扬子克拉通的构造属性[5-6],在泥盆纪之前属扬子克拉通北缘[7]。西秦岭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各类构造极其发育,构造线方向总体呈NWW向。印支期是秦岭造山带最重要的演化时期,期间扬子克拉通沿勉略缝合带与南秦岭地块发生碰撞,引发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和大规模岩浆活动,最终奠定了秦岭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架[1-3,8-11]。

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位于西秦岭东段的南秦岭地块。其中,西成矿集区位于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之间的中部,而凤太矿集区紧邻北侧的商丹缝合带。两个矿集区之间发育NEE向太白—凤县—石峡断裂带(或称凤县—太白断裂、徽县—凤县断裂),该断裂带同时也是西成矿集区的南界(图1)。

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出露的地层主体为一套泥盆纪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部分经历了变质作用。主要岩性包括未变质砂岩、粉砂岩、泥灰岩、灰岩、生物灰岩,浅变质板岩、千枚岩、片岩、大理岩、大理岩化泥灰岩和变质石英砂岩等,泥盆系是区内的主要赋矿地层(图1)。两个矿集区的南侧发育三叠纪复理石建造,北侧靠近商丹缝合带一带出露前寒武纪深变质岩系;两个矿集区之间沿徽成(徽县—成县)盆地一带发育断陷盆地,发育白垩纪砂砾岩沉积组合。此外,矿集区的周边还出露少量的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

西秦岭东段三叠纪岩浆岩非常发育,以中酸性侵入岩体为主,形成许多大面积岩基,比如北秦岭地块中发育的宝鸡、党川岩体,南秦岭地块中发育的糜署岭、光头山、华阳、五龙岩体等(图1)。两个矿集区中三叠纪岩浆岩主要以小岩体和岩脉等形式产出,尤其是中酸性岩脉大量发育。

三叠纪花岗岩类:1为火炎山;2为秦岭大堡;3为方山源;4为党川;5为宝鸡;6为八卦山;7为天子山;8为草关;9为黄渚关;10为糜署岭;11为太白牙;12为何家庄;13为花红树坪;14为太白;15为西坝和五龙;16为老城;17为华阳;18为留坝;19为光头山;20为张家坝;21为姜家坪;22为新院;23为迷坝。图件引自文献[12],有所修改图1 西秦岭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区域地质简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Schematic Map of Xicheng and Fengtai Ore Cluster Zones in West Qinling

2 三叠纪矿产概况

西秦岭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及周边多金属成矿作用广泛发育,主要矿种包括铅锌、金、铜、银,其次还有钨、钼、铁等,其中铅锌和金是区内优势矿产。

西成矿集区多金属矿床(点)星罗棋布,已发现的数量多达50余个(图2)。区内产出许多铅锌矿床,目前是整个秦岭成矿带中最大的铅锌资源产地,发育有厂坝—李家沟和郭家沟2个超大型铅锌矿床,毕家山、邓家山、洛坝和尖崖沟等4个大型铅锌矿床,以及十余个中小型铅锌矿床。其中,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1.0×107t,是秦岭成矿带中最大的铅锌矿床。毕家山等一些铅锌矿床中的伴生铜具有一定工业意义,此外还见有细脉状含铜石英脉,沿地层中的断裂、裂隙产出。区内还发育小沟里、三羊坝、三华嘴、小东沟、见千山、安家岔等中小型金矿床和一些砂金矿点。在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的接触带中,局部发育小范围的矽卡岩化和角岩化。例如,黄渚关岩体西部辉石闪长岩接触带透辉石矽卡岩中发育Cu、Ba、Fe矿化,南部花岗闪长岩的派生岩脉中有Pb-Zn-Cu矿化(龙洞湾矿床);厂坝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中发育W、Mo、Be等矿化(图2)。另外,位于西成矿集区东北侧的天水娘娘坝至两当县北部一带,近十几年来的找矿勘查工作发现了一批金、铅锌等矿床(点)。其中,金矿床(点)较多,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斑岩型,由剪切构造带控制,如李子园、柴家庄、大店沟、湘潭子、白崖沟、太阳寺、花崖沟等中小型金矿床。此外,区内还发育分水岭和上厂铅锌银、碎石子金银等银多金属矿床(点)。

凤太矿集区多金属矿床(点)已发现的数量近30个,成群产出(图3)。区内发育铅硐山—东塘子、八方山—二里河、银洞梁3个大型铅锌矿床,银母寺、手搬崖、峰崖、黑崖4个中型铅锌矿床,以及银硐山、大黑沟、寺沟、崖房湾、尖端山等近20个小型铅锌矿床(点)。铅锌矿床中多伴生有Cu、Ag、Au、Hg、Sb等元素,其中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中可圈出单独铜矿体。区内还发育八卦庙超大型、双王大型金矿床,以及柴蚂、丝毛岭、沈家湾、小梨园、谭家沟等10余个中小型金矿床和矿点。另外,矿集区西北侧的凤县北部一带发育庞家河、马蹄沟—庙沟、左家庄、老湾沟、草滩沟等中小型金矿床。区内近年来还发现九子沟、太山庙、铜牌沟等多个小型铜矿床(点)。

断裂:F1为黄渚关断裂;F2为人土山—江洛断裂;F3为剡家河断裂。三叠纪岩体:①为草关;②为黄渚关;③为厂坝;④为糜署岭;⑤为大山;⑥为沙坡里。矿床(点):1为剡家河;2为程家大山;3为见千山;4为大沟里;5为北关山;6为草关;7为小东沟;8为安家庄;9为安家岔;10为朱安沟;11为菜子坪;12为杜家营;13为水贯子;14为页水河;15为页水河东南;16为邓家山;17为焦家台;18为赵家沟;19为土家台;20为三华嘴;21为尖崖沟;22为三羊坝;23为银子崖;24为负家架;25为小沟里;26为焦沟;27为唐家沟;28为罗家沟;29为庙沟;30为甘山上;31为高松沟;32为黑潭沟;33为老洞上;34为南沟;35为龙洞湾;36为小清水沟;37为茨坝后沟;38为官子沟;39为七架沟;40为厂坝;41为李家沟;42为徐明山;43为向阳山;44为三架山;45为甘蔗沟;46为毕家山;47为吊沟;48为石头坪;49为元坝子;50为洛坝;51为郭家沟。图件引自文献[13],有所修改;矿床/点图例大小不一表示不同规模图2 西成矿集区地质矿产简图Fig.2 Schematic Map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in Xicheng Ore Cluster Zone

断裂:F1为湘子河—黄柏塬断裂(商丹缝合带的组成部分);F2为核桃坝—修石岩—观音峡断裂;F3为白杨沟—王家楞—二郎坝断裂;F4为纸房坝—兴隆寺—柘梨园断裂;F5为酒奠梁—江口断裂。二级复背斜:A1为湘子河—苏家沟—将军台复背斜;A2为马槽沟—桐麻沟复背斜;A3为尖端山—白杨沟—石地沟—双王—观音峡口复背斜;A4为梯子崖—银母寺—大黑沟—张家坡复背斜;A5为谭家庄—铅硐山—铜牌沟—水柏沟脑复背斜。三叠纪岩体:①为何家庄;②为花红树坪;③为太白;④为西坝。矿床(点):1为谭家沟;2为银洞梁;3为峰崖;4为手搬崖;5为铅硐山—东塘子;6为太山庙;7为苇子坪;8为尖端山;9为八方山—二里河;10为丝毛岭;11为长沟;12为银洞山;13为柴蚂;14为八卦庙;15为银母寺;16为大黑沟;17为崖房湾;18为双王;19为马槽沟;20为古迹;21为老铁厂;22为红水河。图件引自文献[14],有所修改;矿床图例大小不一表示不同规模图3 凤太矿集区地质矿产简图Fig.3 Schematic Map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in Fengtai Ore Cluster Zone

3 西成矿集区成矿作用特征

3.1 矿集区地质特征

西秦岭西成矿集区呈近EW向展布,北侧以近EW向黄渚关断裂(F1)为界,南侧以NEE向人土山—江洛断裂(F2)为界,西侧以NNE向剡家河断裂(F3)为界;这些边界断裂带将西成矿集区围限成为一个楔形构造地质体(图2)。轴向近EW的吴家山复式背斜奠定了西成矿集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核部出露地层为下泥盆统吴家山组,两翼主要为中泥盆统安家岔组。复式背斜两翼发育一系列次级褶皱,如白剑石向斜、庙沟向斜、邓家山背斜、毕家山背斜等;铅锌矿床多产于次级背斜内,如邓家山背斜、毕家山背斜和洛坝—郭家沟背斜。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近EW向为主,NE、NW向次之。南界人土山—江洛断裂是太白—凤县—石峡断裂带的组成部分,为横贯东西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泥盆系大体沿此带以北分布(图2)。北界黄渚关断裂规模相对较小,黄渚关岩体沿断裂带侵入,断裂向东延伸与人土山—江洛断裂逐渐靠近、合并(图2)。NE向和NW向断裂形成稍晚,多为走滑断层,如洛峪—姚家河断裂、四儿沟门断裂、流水沟断裂等,对地层和褶皱有破坏作用,部分断裂错断矿体[15]。

矿集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图2),中—新生界零星分布。泥盆系由老到新依次为下泥盆统吴家山组(D1w)、中泥盆统安家岔组(D2a)、中泥盆统西汉水组(D2x)和上泥盆统洞山组(D3d)。吴家山组石英片岩、变质石英砂岩及大理岩分布于吴家山复式背斜核部(图2)。安家岔组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分为上、下两段:下段(D2a1)为灰色、灰绿色片岩、千枚岩夹少量粉砂岩及大理岩化泥灰岩,局部夹生物灰岩;上段(D2a2)为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夹大理岩,东部相变为绿泥绢云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夹砂岩、条带状泥灰岩夹生物灰岩。西汉水组主要为生物微晶灰岩及千枚岩夹砂岩。安家岔组和西汉水组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围岩。洞山组为钙质砂岩、板岩、灰岩、千枚岩、长石石英砂岩等,也发现Pb-Zn矿化[16]。三叠系主要分布在矿集区南部(图2),为一套复理石建造,岩性主要为钙质板岩、细粒岩屑砂岩、细粒杂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灰岩,与下伏泥盆系和上覆侏罗系呈断层接触。侏罗系出露于矿集区南部(图2),岩性主要为含砾粗砂岩、花岗质砂砾岩、粉砂岩和细砂岩。

矿集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发育各种中酸性岩体和岩脉。岩体主要出露于矿集区的北部和中东部。北部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草关石英闪长岩体、黄渚关花岗闪长岩体、厂坝二长花岗岩体、糜署岭花岗闪长岩体;中东部分布有大山二长花岗岩体、沙坡里二长花岗岩-闪长岩体(图2)。岩脉包括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和花岗细晶岩脉等,在矿集区内普遍发育。

3.2 铅锌矿床

西成矿集区铅锌矿体赋存于泥盆系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灰岩和白云岩中,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的内部、碳酸盐岩与变质碎屑岩的接触部位及其附近,与围岩界线清晰(图4)。矿体产出直接受到各类构造的控制。例如,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产于吴家山复式背斜东北翼的二级褶皱干渔廊向斜的北翼(图4);邓家山(图5)和毕家山[17]等铅锌矿床产于背斜转折端和附近两翼、以及核部灰岩的断层和裂隙;洛坝[18]和郭家沟[19]等铅锌矿床产于层间断裂破碎带;朱安沟和小峪河石英脉型铅锌矿床产于断裂构造中[20]。

铅锌矿体主要呈条带状、似层状、块状、脉状和透镜状产出,主要发育条带状、块状、角砾状、脉状和浸染状矿石(图6);矿石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白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黑云母、微斜长石,一些矿床中还发育透辉石、透闪石、电气石、角闪石、石榴子石等。矿体两侧围岩均发育蚀变,因围岩的岩性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蚀变类型,在不同矿床中的蚀变强度和范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在灰岩和大理岩中主要发育硅化、碳酸盐化(方解石化、铁白云石化、菱铁矿化)、黄铁矿化、矽卡岩化(黑云母化、透闪石化、透辉石化),在片岩和千枚岩中主要发育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等。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为NaCl-H2O-CH4-CO2体系,温度为220 ℃~380 ℃,盐度为2%~9% NaCleq[21-23]。王天刚等认为富含CH4和CO2的碳质流体是印支期造山过程中变质作用的产物[21-22]。铅锌矿石中石英的H同位素组成比较接近,略低于原生岩浆水的H同位素组成,O同位素组成总体处于原生岩浆水和变质水的范围,暗示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和变质水的混合[24]。方解石和白云石的C-O同位素组成显示,其主体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含有少量深源组分[25]。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壳[26]。总之,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印支期造山过程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施俊法等对厂坝—李家沟、毕家山和邓家山铅锌矿床以及泥盆系地层和岩浆岩的S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9‰~25‰,与地层和岩浆岩的δ34S值都不同,认为硫源来自于基底[27];俞中辉等测试了区内多个铅锌矿床的S同位素组成并总结前人数据,显示δ34S值为6.9‰~26.9‰,以富集重硫为特征[20];窦元杰报道了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矿石δ34S值为9.0‰~29.3‰[28];Wei等获得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矿石δ34S值为13.1‰~29.0‰,通过对不同阶段、不同硫化物的数据特征分析,认为S来自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两种过程不同硫源的混合[25]。施俊法等对区内铅锌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及模式年龄研究显示,Pb来自于壳源或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地层[27-30];Wei等对获得的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矿石Pb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印支期岩浆岩、泥盆系和新元古界碧口群等进行对比,认为矿石Pb来源于壳幔相互作用的岩浆活动[25],即古老地壳发生重熔并与幔源岩浆岩按一定比例混合。

图件引自文献[31]图4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地质图及剖面图Fig.4 Geological Map and Exploratory Profile of Changba-Lijiagou Pb-Zn Deposit

图件引自文献[32]、[33],有所修改图5 邓家山铅锌矿床地质图及剖面图Fig.5 Geological Map and Exploratory Profile of Dengjiashan Pb-Zn Deposit

Sp为闪锌矿;Gn为方铅矿;Py为黄铁矿;Cc为方解石;Qz为石英;Chl为绿泥石图6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矿体产出特征Fig.6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Orebody in Changba-Lijiagou Pb-Zn Deposit

3.3 金矿床

西成矿集区目前已发现的金矿床(点)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包括小沟里、三羊坝、三华嘴、安家岔、大沟里、小东沟、见千山等中小型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图2)。在邓家山—庙沟一带,东西长近5 km的范围内断续分布大量含金石英脉,产于近EW向顺层剪切构造带中,围岩主要为千枚岩。区内发育许多印支期花岗斑岩、花岗岩和闪长岩岩脉,多顺层侵入,构成祁坝—三羊坝岩脉群,与含金石英脉基本平行分布。在小沟里金矿床南约2 km处发育大山花岗岩体,在草关金矿床北约1 km处发育草关花岗闪长岩体(图2)。

小沟里金矿床是西成矿集区内最大的一个金矿床,达到中型规模,已发现40余条大小不等的含金石英脉,同时在石英脉两侧围岩中发育细脉浸染型Au矿化。金矿体由含金石英脉、网脉和其间的蚀变岩组成。矿体呈脉状、似层状和透镜状,在走向和倾向上具有膨大缩小、尖灭再现、分支复合及斜列等现象,主要产于近EW向千枚岩层间断裂破碎带和裂隙中,与围岩小角度相交。矿石矿物含量较少,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铁白云石、方解石、钠长石、绿泥石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毒砂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此外,因热液蚀变引起的围岩褪色化现象普遍,表现为灰—深灰色千枚岩变为浅灰绿色或灰白色等。同时,该矿床还广泛发育斑点状蚀变千枚岩,斑点成分主要为铁白云石、黄铁矿、铁方解石、石英、毒砂、绿泥石等。该矿床成矿流体为NaCl-KCl-H2O-CO2体系,均一温度为115 ℃~205 ℃,盐度为7.2%~11.5% NaCleq[34],H-O同位素组成接近于岩浆水和变质水[35]。硫化物的δ34S值为4.36‰~14.6‰,普遍认为S是来自于围岩地层和岩浆岩的混合源[20,34-35];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34]。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都指示了成矿物质的来源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密切相关。

在西成矿集区东北侧、商丹缝合带以南的娘娘坝—两当一带广泛发育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图1),已发现了许多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小型金矿床,如李子园、柴家庄、西安河、大店沟、吊坝子、白崖沟、湘潭子、太阳寺、花崖沟等。与西成矿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特征类似,主要金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断裂构造破碎带中,发育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化。在湘潭子金矿床中还发育角砾岩型矿石,在白崖沟金矿床中发育隐爆角砾岩型矿石。另外,碎石子金矿床产于天子山二长花岗岩内部的闪长玢岩脉中或玢岩脉附近的断裂破碎带内。刘云华等认为碎石子金矿床属于斑岩型金矿床[36];陈冬等认为其是早期形成与剪切构造作用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化,晚期形成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化[37]。柴家庄金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34 ℃~218 ℃,盐度为2.6%~7.3% NaCleq,硫化物的δ34S值为4.90‰~7.82‰,S来源于岩浆岩[38]。

3.4 其他矿种

西成矿集区内还发育铜、钨、钼等矿床(点),它们的成因直接与三叠纪岩浆岩相关。在黄渚关岩体南侧的外接触带中产出龙洞湾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图2),矿体主要由大理岩层间破碎带中的条带状、块状、浸染状矽卡岩型矿化组成,此外在角岩化带中亦发育类似矿化,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和闪锌矿[39]。在厂坝岩体南侧的内接触带中发育茨坝后沟钨钼矿点,W-Mo矿化赋存于花岗闪长岩边部的云英岩化带以及大理岩围岩的矽卡岩化和角岩化带中,矿体主要以裂隙石英脉和蚀变岩形式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白钨矿、辉钼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40-41]。矿集区西南部发育一些石英脉型铜矿床(点),如铜厂里铜矿床,其石英脉中产出有团块状、浸染状的黄铜矿、蓝铜矿和黄铁矿等。

在西成矿集区东北侧的娘娘坝—两当一带发育斑岩型钼矿床(点),如产于柴家庄岩体中的太阳山钼铜矿床、产于天子山岩体中的杨家庄钼矿点、产于磨扇沟岩体的磨扇沟钼矿点等。此外,该区域还发育有热液脉型分水岭铅锌银矿床。

4 凤太矿集区成矿作用特征

4.1 矿集区地质特征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位于南秦岭北缘商丹缝合带南侧,呈NWW向展布(图3)[42-44]。其北侧以湘子河—黄柏塬断裂(F1)为界,是商丹缝合带的组成部分;南侧为酒奠梁—江口断裂(F5),是南秦岭地块次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江口—镇安—板岩镇区域断裂带的一部分;这些边界断裂带将凤太矿集区围限成为一个菱形构造地质体[45](图3)。矿集区的整体构造格架为一个隔档式复式褶皱,由一组NWW向紧闭复背斜和相对宽缓的复向斜相间分布组成。5个二级复背斜(隔档)自北向南依次为湘子河—苏家沟—将军台复背斜(A1)、马槽沟—桐麻沟复背斜(A2)、尖端山—白杨沟—石地沟—双王—观音峡口复背斜(A3)、梯子崖—银母寺—大黑沟—张家坡复背斜(A4)、谭家庄—铅硐山—铜牌沟—水柏沟脑复背斜(A5)(图3)。三级褶皱普遍发育,如谭家庄—铅硐山—铜牌沟—水柏沟脑复背斜由南向北依次发育的三级褶皱包括铅硐山背斜、东塘子—铅硐山向斜、银洞梁—手搬崖背斜、谭家沟—手搬崖向斜、大山—尖尖山背斜、葡萄架—星红铺向斜、乔顶山—阎家桥背斜。三级褶皱多呈短轴状,长宽比约为3∶1;从横截面上看,多为顶厚褶皱和等厚褶皱。矿集区内断裂构造广泛发育,其中最为发育的是NWW向和NE向两组断裂。NWW向断裂包括修石岩—观音峡断裂(F2)、王家楞—二郎坝断裂(F3)和倒回沟—柘梨园断裂(F4)等3条主断裂(图3),以及许多次级断层,断裂性质多为压扭性。NE向断裂的规模远远小于NWW向断裂,但数量大、成群发育。断裂性质多为张扭性,穿切NWW向褶皱和断裂,常被岩脉所充填。通过系统比较矿集区尺度构造测量和解析,王义天等提出凤太矿集区是在南秦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过程中,南、北两条边界断裂带左行走滑运动导致区内衍生了NNE—SSW向主压应力场,随着构造层次不断抬升,脆-韧性和脆性递进变形叠加,从而形成NWW向复式褶皱、脆-韧性剪切带、断裂和节理(纵向破裂)、B型线理,以及NNE向断裂和节理(横向破裂)、劈理、张裂隙等一系列变形产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型压扭性走滑双重构造变形系统[24,41]。

凤太矿集区内主要出露中—上泥盆统,为一套低绿片岩相浅变质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其由老到新依次为中泥盆统马槽沟组(D2m)中厚层-块状变长石石英杂砂岩、石英杂砂岩夹变质粉砂岩、薄层砂质灰岩,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g)深灰色中厚层-块状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发育比较丰富的腕足、珊瑚、层孔虫等生物化石),上泥盆统星红铺组(D3x)碳质千枚岩、钙质千枚岩、铁白云质千枚岩、绿泥石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夹粉砂岩、薄层灰岩,上泥盆统九里坪组(D3j)灰白色中厚—厚层状变长石石英砂岩、中厚—中薄层变细砂岩、深灰色粉砂质板岩。在矿集区外围,北侧湘子河—黄柏塬断裂以北出露前寒武系秦岭群变质岩,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下白垩统东河群(K1d)砾岩夹粉砂岩;南侧酒奠梁—江口断裂以南出露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夹陆相碎屑岩,二叠系石英砂岩及砂质板岩,三叠系留凤关群砂岩、板岩及灰岩(图3)。

凤太矿集区内普遍发育中酸性岩体和岩脉,主要有:NW向呈岩基产出的西坝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NW向呈小岩株产出的花红树坪花岗闪长岩体。这两个岩体展布于矿集区的中部,与区内主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图3)。同时,区内各类岩脉广泛发育,以单条岩脉或岩脉群的形式出现,侵位于NWW向和NE向断层中,宽度几十厘米至几米,长度几十米到三四千米不等。岩性主要有花岗斑岩、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钠长岩、煌斑岩等。此外,在矿集区外围的西北侧发育何家庄岩体,东北侧发育太白岩体(图3)。

4.2 铅锌矿床

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赋存于泥盆系灰岩和千枚岩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和透镜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晰,成矿特征与西成矿集区类似[10]。主要铅锌矿体的产出受背斜构造控制,次要矿体产于断层和裂隙中。产于背斜核部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带虚脱空间中的似层状、脉状主矿体(图7、8),如八方山—二里河、铅硐山—东塘子、银洞梁、银母寺等,是矿集区的主要铅锌矿资源。另外,铅锌矿资源还有:古道岭组下段灰岩内部断层和裂隙中的脉状、网脉状矿体,如铅硐山—东塘子灰岩中的小规模矿体;星红铺组下段千枚岩内部层间裂隙中的细脉状、网脉状矿体,如八方山—二里河千枚岩中的少量矿体;星红铺组中段灰岩透镜体中的脉状、似层状矿体,如崖房湾小型铅锌矿床;星红铺组上段灰岩透镜体与千枚岩接触部位中的脉状、透镜状矿体,如水晶沟小型铅锌矿床[46]。铅锌矿体主要发育块状、团块状、透镜状、浸染状、角砾状和脉状矿石(图8);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锑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含铁白云石、铁白云石、绢云母;另外,在崖房湾小型铅锌矿床中还发育透闪石、绿泥石、黑云母等矽卡岩化矿物。主要矿体的顶、底板围岩中均发育蚀变,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黄铁矿化、大理岩化、绢云母化和褪色化等;另外,在崖房湾铅锌矿床中还发育矽卡岩化。

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NaCl-H2O-CO2-CH4体系,均一温度集中于110 ℃~330 ℃,盐度集中于3%~16% NaCleq,温度和盐度随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47-49]。前人基于H-O同位素数据对成矿流体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王瑞廷等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47];任鹏等则认为是变质水与大气水的混合[50];Hu等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含有机质的变质水或盆地卤水为主导的混合流体,成矿晚期有大气水的参与,流体混合与不混溶作用是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48-49]。张革利等认为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地层水和大气水的混入[51]。刘必政等认为崖房湾小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盐度、中低温度,且含CO2、N2和CH4等气体的还原性流体体系,是岩浆水与变质水的混合产物[52]。胡乔青对区内代表性铅锌矿床硫化物的S同位素测试显示,δ34S值为3.7‰~12.9‰,总体上具有富集重硫同位素的特征[49],指示了S主要来自于泥盆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硫[53];王瑞廷等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S同位素组成既不同于岩浆热液矿床,也有别于沉积矿床,显示出混合硫源特征[47]。对区内代表性铅锌矿床硫化物的Pb同位素测试显示,Pb同位素组成主要分布在造山带和上地壳范围内,表明Pb主要来源于基底,由壳幔相互作用引发的岩浆活动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元素[49,53]。总之,众多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均指示了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中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的来源与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密切相关,与区内普遍发育的印支期岩浆岩及热动力变质作用相吻合。

4.3 金矿床

凤太矿集区发育的大中型金矿床包括八卦庙、双王、庞家河、马蹄沟—庙沟,主要发育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矿化,此外还有双王金矿床的角砾岩型矿化。金矿体皆产于千枚岩内部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带中,为造山型金矿床[8]。

八卦庙与庞家河[54-55]、马蹄沟—庙沟[56-57]金矿床的成矿特征基本类似。八卦庙金矿床产于矿集区北部(图2)的NWW向脆-韧性剪切带中(图9),金矿体主体为NWW向揉皱状含金石英脉及两侧蚀变岩,在矿体中部还叠加有NE向平直含金石英脉。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铁白云石、含铁白云石、钠长石、白云母、绢云母、含铁方解石等。围岩蚀变普遍发育,主要类型包括硅化、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此外,在石英脉体两侧围岩常发育褪色化蚀变;在蚀变千枚岩中发育斑点状构造,斑点成分主要为石英、磁黄铁矿、黄铁矿、黑云母、绿泥石、铁白云石等,斑点的密度和变形程度与Au品位整体上成正相关关系[58]。

图件引自文献[64]图7 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地质图及剖面图Fig.7 Geological Map and Exploratory Profiles of Bafangshan-Erlihe Pb-Zn(-Cu) Deposit

Sp为闪锌矿;Gn为方铅矿;Ccp为黄铜矿;Ank为铁白云石;Qz为石英图8 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矿体产出特征Fig.8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Orebody in Bafangshan-Erlihe Pb-Zn Deposit

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CaCl2-NaCl-H2O-CO2-CH4体系,均一温度为200 ℃~400 ℃,盐度为2%~21% NaCleq,温度和盐度随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58]。根据H-O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冯建忠等认为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被岩体加热的地下水[59];张娟认为是以变质水为主体,有岩浆水加入,并由于水岩反应而加入了沉积岩系流体,在后期开放体系环境下或有大气水参与的混合流体[58]。八卦庙金矿床西侧附近的柴蚂金矿床(图3、9)表现出类似的成矿流体来源特征[60]。陈丹玲等认为金矿石中的S主要由地层提供[61-62];郑作平等则认为来自于深源及壳源[63];张娟系统研究了不同阶段、不同矿化类型的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并综合前人研究数据发现δ34S峰值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逐渐降低,指示早期的S主要来自地层,晚期有岩浆硫的加入[58]。

双王金矿床产于矿集区中部(图2)由NW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角砾岩带中,含金角砾岩带断续长度11.5 km,延深700 m以上。角砾成分主要为钠长石化板岩、绢云粉砂质板岩、变质粉砂岩和少量结晶灰岩,角砾形状不规则,棱角分明,大小不一。胶结物的成分主要为铁白云石、钠长石、方解石、石英、黄铁矿,金矿化以微细粒自然金的形式发育在胶结物中,还有少量的碲金矿。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以及微量的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钠长石、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绢云母。在角砾岩带内部及两侧发育钠长石化、铁白云石化、绢云母化等热液蚀变。

双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NaCl-H2O-CO2体系,均一温度为186 ℃~400 ℃,盐度为2.1%~22.7% NaCleq[52,65]。对于成矿流体的来源,前人普遍认为是多源的,但是其主次认识不一:刘必政等认为是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的混合水[52,66];炎金才认为主要由变质结晶水组成,其次才是岩浆水和少量大气水[67];张作衡等认为是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变质水和大气水的参与[65];王可新等认为是由早期岩浆水和建造水的混合向晚期岩浆水、大气水的演化[68]。双王金矿床的C同位素组成显示其可能主要来自于深部[62,68]。关于S的来源,除了靳西祥认为主要来自于地层[69]之外,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地层硫与岩浆硫的混合来源[52,62,66,68]。

4.4 其他矿种

图件引自文献[14]图9 八卦庙金矿床地质图及剖面图Fig.9 Geological Map and Exploratory Profiles of Baguamiao Au Deposit

凤太矿集区西南部发育九子沟、苇子坪、太山庙、铜牌沟等多个小型铜矿床(点)(图3),另外在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中发育石英脉型铜矿体(图7)。九子沟铜矿床的矿体呈脉状、似层状和透镜状顺层产于灰岩与千枚岩的接触带内及两侧,主要发育石英脉型和硅化灰岩型两种Cu矿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母、铁方解石等。围岩蚀变比较强烈,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还有灰岩的褪色化。九子沟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为NaCl-H2O-CO2体系,均一温度为111 ℃~339 ℃,集中于180 ℃~240 ℃;盐度为0.4%~10.0% NaCleq,集中于2%~6% NaCleq;硫化物的δ34S值为6.21‰~9.37‰,显示S主要来源于地壳[70-71]。

5 成矿规律

5.1 成岩成矿时代

近十年来,在西秦岭陆续开展了许多高精度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岩浆岩年龄测定主要采用锆石LA-ICP-MS U-Pb法,成矿年龄测定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云母40Ar-39Ar法、硫化物Rb-Sr法、辉钼矿Re-Os法和碳酸盐矿物Sm-Nd法等,从而获得了一批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表1),为深入认识多金属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在对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开展的成矿年代学研究[13]中,从块状和条带状铅锌矿体(图6)中采集了8件闪锌矿和4件黄铁矿样品分别用于Rb-Sr定年,分析结果计算获得闪锌矿的等时线年龄为(222.3±2.2)Ma,闪锌矿+黄铁矿的等时线年龄为(222±3)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表明这一成矿年龄数据的可靠性,为认识该矿床成因提供了关键证据。总体上,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及周边岩浆岩和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岩浆岩的年龄为248~195 Ma,集中于230~200 Ma;多金属矿床的年龄为231~197 Ma,集中于220~200 Ma(表1、图10)。显然,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相耦合,二者的峰期为220~210 Ma(图10)。同时,结合前述的铅锌矿床和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中酸性岩浆活动不仅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同时也提供了部分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即在物质上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当然同位素组成特征也指示了变质作用的参与。而对于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金、铜、钨、钼等其他矿种来说,它们则是三叠纪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直接产物。

表1 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及周边三叠纪岩浆岩和矿床同位素年龄统计结果Tab.1 Statistical Results of Isotopic Ages of Triassic Magmatic Rocks and Ore Deposits in Xicheng and Fengtai Ore Cluster Zones and Their Adjacent Areas

图10 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及周边三叠纪岩浆岩与矿床年龄直方图Fig.10 Age Histogram of Triassic Magmatic Rocks and Ore Deposits in Xicheng and Fengtai Ore Cluster Zones and Their Adjacent Areas

5.2 矿床产出分布特征

铅锌和金是西成和凤太矿集区的优势矿产。铅锌矿床和金矿床的产出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但是同种矿床在不同矿集区中的特征类似。整体上,所有矿床的产出都受各类构造的控制,其分布呈现出东西成带的特征,与区域NWW向构造线基本一致。因此,构造是一个关键控矿因素,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构造直接控制了矿床的产出分布。

铅锌矿床的产出主要受NWW向背斜构造的控制,断裂控矿为辅。从矿带、矿床到矿体,不同级次的背斜构造控制了铅锌矿床的产出分布,其中矿带受二级复背斜的控制[24]。大中型铅锌矿床都产于背斜核部虚脱空间及附近的两翼中,因而现今保存完整的矿体在剖面上呈“鞍状”(图5、7)。在凤太矿集区中,由于背斜的核部已被剥蚀,银洞山铅锌矿床(图3)只保留了赋存于近EW向长沟—打柴沟背斜两翼中的矿体。西成矿集区中的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褶皱的翼部(图4),可能是由于吴家山隆起在晚印支期的显著抬升[72]而遭受的剥蚀程度强,使核部的矿体没有被保存下来。此外,在背斜核部虚脱空间下部的碳酸盐岩(灰岩、大理岩)(图5)和上部的浅变质碎屑岩(片岩、千枚岩、板岩)中发育少量产于断裂或裂隙的小规模铅锌矿体。铅锌矿床在西成和凤太矿集区的南、北部都有分布,分别形成南、北两个近平行的铅锌矿带(图2、3)。

金矿床的产出主要受NWW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如八卦庙(图8)、双王、庞家河、马蹄沟—庙沟等大中型金矿床,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化都发育;小型金矿床或矿点则主要产于断裂构造破碎带或断层、裂隙中,主要发育石英脉型矿化。与铅锌矿床类似,不同级次的剪切构造带亦表现出多级控制金矿床产出分布的特征。大中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凤太矿集区的北部(图3),靠近商丹缝合带,并沿NWW向延伸至李子园金矿床,构成了一条规模可观的金矿带,整体上呈现出相对强烈的脆-韧性剪切变形。而在凤太矿集区南侧则以脆性变形为主,主要发育小型金矿床或矿点,西成矿集区中西部的金矿床(点)也具有类似特征。

续表1

在赋矿地层层位上,铅锌矿床主要发育在泥盆系下部,主体产于下部灰岩或大理岩,与上部片岩、千枚岩或板岩的接触带及附近;金矿床则主要发育在上部片岩、千枚岩或板岩中。在时间上,厂坝—李家沟、八方山—二里河等铅锌矿床的年龄为220 Ma左右,八卦庙、双王等金矿床的年龄为210 Ma左右,铅锌矿床的形成略早于金矿床(表1),整体上表现出“铅锌矿早、在下,金矿晚、在上”的时空分布特征。这样的特征规律与区域控矿构造系统的形成演化相吻合:早期在纵弯褶皱作用下,泥盆系于深部脆-韧性构造域中形成NWW向复式褶皱,在褶皱变形后期,次级背斜核部形成虚脱空间,铅锌矿体就位;随着递进变形作用的发展,在褶皱的两翼发育NWW向脆-韧性剪切带,在易于剪切变形的浅变质碎屑岩中形成了金矿体就位的扩容空间;晚期在构造层次抬升至浅部脆性域后,叠加断层和节理等脆性变形形迹[24]。

在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及其北部地区,铜、钨、钼等其他矿种的类型主要为热液脉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成因上直接与三叠纪岩浆岩有关。因此,它们的产出或在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或与岩脉相伴而生,即岩浆岩也是一个重要的控矿因素。同时,岩体、岩脉的侵位也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制约,其整体分布也与区域NWW向构造线基本一致。

5.3 成矿动力学背景

三叠纪是秦岭造山带最重要的地质演化时期,扬子克拉通向北俯冲,最终与南秦岭地块沿勉略缝合带汇聚碰撞联为一体[1-3,9-11]。对于这一造山过程中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时限还存在不同认识。张成立等认为西秦岭225~210 Ma的花岗岩类是后碰撞阶段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106]。陈衍景等认为扬子陆块与华北—秦岭联合大陆之间的碰撞始于230~200 Ma,勉略洋作为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自东向西呈拉链式缝合逐渐变晚[107-108]。Dong等提出碰撞发生在228~210 Ma期间,210~200 Ma进入后碰撞阶段[9,11]。王晓霞等认为具环斑结构的高分异花岗岩指示了217~209 Ma为后碰撞阶段[75,109-110]。Dong等提出248~224 Ma为俯冲阶段,223~218 Ma为碰撞阶段,随后进入后碰撞阶段[11]。Geng等提出240 Ma的黑云二长花岗岩是俯冲阶段的产物,228 Ma的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阶段[73]。卢欣祥等提出西秦岭的花岗岩类形成于220~216 Ma后碰撞阶段[110-111]。Chen等通过对凤太矿集区花岗岩类比较系统的研究[12],并结合南秦岭中段的花岗岩类[94,112],提出西秦岭早中生代造山作用的阶段划分为:248~235 Ma,扬子克拉通向北俯冲;235~225 Ma,扬子克拉通与南秦岭地块碰撞;225~195 Ma,后碰撞阶段俯冲板片断离,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引发大规模岩浆活动,之后进入陆内演化阶段。毛景文等指出秦岭造山带内大多数三叠纪矿产形成于碰撞造山和后碰撞构造环境[113]。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及周边岩浆岩年龄为248~195 Ma(表1),在上述3个构造演化阶段中都有发育,集中形成于同碰撞和后碰撞阶段;多金属矿床的年龄为231~197 Ma,发育在同碰撞和后碰撞阶段,集中形成于后碰撞阶段。

总之,西成和凤太矿集区的大规模多金属成矿作用发育在印支期秦岭造山作用的后碰撞阶段,是晚三叠世广泛而强烈的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耦合作用的产物,其中的优势矿产(铅锌和金)是受构造控制的、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的后生流体充填交代型矿床,同时还发育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等岩浆热液型金、铜、钼、钨等矿床。

6 找矿方向

根据西秦岭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及周边三叠纪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结合前人在成矿理论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初步提出几个新的找矿方向,以期为区内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撑。

(1)区内大中型铅锌矿床的背斜控矿特征已成为共识,在已知铅锌矿床的深部沿背斜轴向的就矿找矿,以及在其两侧平行的隐伏背斜中的找矿勘查依然是具有前景的找矿目标[46]。虽然目前已知在泥盆系下部碳酸盐岩地层内部的断层和裂隙中发育的铅锌矿体规模小,但是由于灰岩在构造变形中易于形成较大的张性或张剪性扩容空间,同时是深部成矿流体向上运移的所经之地,所以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2)在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之间发育NEE向太白—凤县—石峡断裂带(图1),其左行走滑运动发生在早白垩世,控制了徽成走滑断陷盆地的发育[114-118],将原来连为一体的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左行错开。两个矿集区及周边的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因此,在徽成盆地中东部及其东延的两当、凤县断陷及北部地区,下伏三叠系以前的地层中可能发育多金属矿床。位于西成矿集区东端的郭家沟铅锌矿床是洛坝铅锌矿床的东延部分,矿体深埋地下300~800 m,地表多为新近纪砂砾岩和第四系黄土所覆盖[19],暗示了矿带或矿体可能继续向东延伸至断陷盆地的下部。

(3)在西成矿集区中西部和两当县北部地区,发育受脆性断裂或破碎带控制的、以石英脉型为主、含少量蚀变岩型的中小型金矿床(点)。它们可能属于造山型金矿床上部脆性构造域中的金矿体,由于剥蚀深度浅而保留下来,推测这一带的深部在脆-韧性构造域中可能发育同八卦庙、庞家河、马蹄沟—庙沟等金矿床类似的,以构造蚀变岩型、石英细脉型为主的成规模金矿体。

(4)在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内、外接触带及外围,发育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远端矽卡岩型、蚀变岩型及热液脉型的铜、铅、锌、钨、钼等小型矿床或矿点,显示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特征,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因此,以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统一认识岩体和不同矿化类型、不同矿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互为找矿标志或线索,是今后区内深部找矿的一个新方向。同时,注意隐伏岩体的寻找,可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隐伏岩体和相关的成矿系统。

构造活动及其产物是西成和凤太矿集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的主导控矿因素,各种类型、不同尺度的构造直接控制了各类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和规模大小等。因此,通过系统的构造解析,并结合物探数据信息解译,开展系统的三维矿田构造和找矿预测研究,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接为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可靠支撑。

毛景文:十分荣幸被邀请撰写这篇题为“西秦岭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规律及找矿方向”的论文以庆贺长安大学七十华诞!我的科研团队长期在秦岭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发现以厂坝—李家沟为代表的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后生成矿之特点,多种方法测定其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而不是过去推测的泥盆纪。我们深知这一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争议,进一步深入研究正在路上!正是在秦岭地区的研究工作,我有更多机会接触长安大学,七十年的历程饱经风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人才辈出!蓦然回首,长安大学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无限接近“双一流”,地质学跨越式发展,各个学科均有国家级领军人才,青年才俊不断涌现!在汤中立和李佩成两位大师之后,彭建兵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彰显新的高度和新的开端!过去七十年,长安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为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也有幸在长安大学建立了一个院士工作站,由此也融入这一光荣的集体。尽管时间较短,团队几位年轻新秀在这一卓越平台获益匪浅,进步明显,成果颇丰。我和团队负责人梁婷教授有信心,与大家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矿床学和地质资源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王义天:我于1987~1991年在西安地质学院攻读地质矿产与勘查专业学士学位,母校朴实严谨、求真务实的学风令人如沐春风,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地质专业基础,并在野外地质工作环节上得到了系统训练。大学毕业在地勘单位工作两年之后,我又于1993~1996年回到母校攻读构造地质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师从博学严谨、精益求精的胡正国教授,正是胡老师的谆谆教诲带我走上了地质科研之路并受益终身!如今回首,一切历历在目!真诚感谢母校在我的成长之路上所给予的关爱、知识和力量!衷心祝愿母校人才辈出、桃李芬芳!再铸辉煌、前程似锦!此外,野外工作得到了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宝鸡西北有色七一七总队有限公司、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和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属矿山企业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深表谢意!

猜你喜欢

铅锌矿石英矿床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铅锌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的研究
新型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制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木本植物吸收特征
河套平原三湖河凹陷光释光测年研究
云南省铜矿床类型分析及找矿问题探究
浅析获各琦1号矿床深边部找矿思路及工作方法
广西桃花金矿找矿标志及找矿靶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