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碎片化教学到系统化导学的课堂改革

2021-05-13陈细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系统化导学要素

摘   要

系统化导学能够有效改善碎片化教学的不足,使课堂教学一体化发展,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其形成更好的学习状态。要实现碎片化教学到系统化导学的转变,管理者需要使教师认识到现状不足,也需要使其明确系统化导学之意,在此基础上,再为其系统化导学提供方法技巧,使其获得课堂教研的全面支持。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碎片化教学  系统化导学

从根本上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真正取得学习实效。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从原来的局部视野走向整体视野,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从碎片化教学走向系统化导学,最终促成学生“碎片化”学习向“系统化”学习的转变。

一、碎片化教学的表现及原因

碎片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未能形成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预习、上课、作业和复习等教学环节各自进行,未能围绕学习需要进行系统建构。碎片化教学的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管理者必须要了解问题,并掌握问题生成的原因,才能使各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碎片化教学的表现

(1)学生状态比较被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进行知识意义建构,才能形成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在碎片化教学中,教师掌握考试大纲,明确考试指向,其围绕考试形成各种教学行为,学生只能追随教师教学来学习,才能通过考试,达到教师要求的考试目标,因此其学习的状态是被动的,未能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学生学习成效欠佳。良好的学习成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在碎片化教学格局下,虽然教师付出了很大努力,尽可能地使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让学生记录了很多知识内容,但是教师的努力往往难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大多数学生虽然记录了很多笔记,也认真完成了作业,但是学习成绩仍然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3)学生学习负担重。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任务,过重的学习负担会给学生身心带来较大的压力。在碎片化教学状态下,教师为了获得整体学习效果,会从多个要素多个环节着手,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要素或环节的推动作用,这使得其增加课前预习任务,会使其对课堂过程对学生提出更多要求,也会在课后布置更多作业,各方面的任务补充或者要求增加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4)学生发展不全面。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教育任务落实的终端,对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从现实来看,碎片化的教学以考试需求的知识能力发展为导向安排课堂教学,这使得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基本上都是围绕考试来进行。考试反映的是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考试导向下课堂中学生的发展必然会比较片面。

2.碎片化教学的成因分析

(1)教师未能形成整体视野。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要素都要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学生学习视域下的框架建构。而在实际上,很多教师关于课堂要素和环节的设计大多未能形成整体视野,把注意力聚焦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而未从课堂整体着眼安排教学,从而使得预习、上课、作业到复习各环节各自发展,未能形成基于学生学习需要的内在贯通的体系结构[1]。

(2)教师缺乏相应的思想认识。碎片化教学存在不足,但是作为当事者的教师在惯性思维作用下,往往难以感知这一点,或者是對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加上其对系统化教学的了解不多,关于两者的优劣情况并不完全掌握,难以体会到系统化教学的优势,这使得其在实践中会有意无意地进行碎片化教学的实践。

(3)教师缺乏对课堂要素和环节的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的要素、环节因为学习形成了紧密的关联,每个要素、环节都有自己的职责功能,同时又和其他要素、环节相互影响,如课堂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铺垫,预习的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是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预习情况来开展课堂教学,等等。在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对课堂教学要素和环节的关系有所了解,但是对要素、环节之间的深刻联系了解不足,难以基于清晰认识建构要素和环节的理想格局。

(4)教师技巧方法不足。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要素一体化发展需要一定技巧方法。教师需要基于合适的方法技巧把众多要素有机连贯在一起,但是很多教师往往缺乏这样的技巧方法,不能把课堂教学的各要素环节有效统整在一个系统中。

二、系统化导学的本质及优势

与碎片化教学相对的是系统化导学。系统化导学是指教师基于学生学习需要,整体规划课堂教学的众多要素,使课堂教学的众多要素和环节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系统化导学的总体特征如下。一是以学生学习成长为导向。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但是在碎片化教学模式下,教育者很容易把要素环节功能的各自实现作为目标。系统化导学意味着所有课堂要素环节一体化建构,学生学习成长成为众多要素环节的总导向。其二是遵循学习规律统整教学流程环节和要素。系统化导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意味着所有课堂环节要素的组织或排练并不是随意组合,而是按照学习规律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其三是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与碎片化教学中各教学环节的碎片化发展不同,系统化导学中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前后环节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后面环节根据前面环节的落实有针对性地展开,前面环节是后面环节的铺垫[2]。最后是学生主动学习。系统化导学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建构起来的系统化导学体系,该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应有的学习状态。因为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特征,系统化导学中的学生是主动学习,而非一味地追随教师的行为。

系统化导学意味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应基于学生特征和需要建构起来,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突出了学习中心,能够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总体而言,系统化导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体统整,形成学习促进的合力。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向,所有的课堂教学行为、环节和要素最终都需要服务学生学习。而在系统化导学时,所有的要素得到整体统整,形成了服务于学习的有机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形成教育合力。二是学生主动学习,形成了更好的学习状态。碎片化教学是教师按照自身意愿组织的教学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其所展开的教学并不完全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系统化导学是基于学习特征而建构的教学体系,契合了学习规律,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三是教学流程逻辑建构,符合学习规律。系统化导学意味着所有的教学要素一体化发展,相互作用,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成长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有的环节流程都会按照学习认知规律来建构,流程环节之间的衔接有一定逻辑关联,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从碎片化教学向系统化导学的实践推进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从碎片化教学向系统化导学推进,使学生碎片化学习向系统化学习转变。当前课堂碎片化教学的格局形成和多种因素有关联,因此系统化导学的推进也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1.引导教师整体审视教学现状,让其认识碎片化教学的危害

碎片化教学有多种不足,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增加教师教学负担,增加学生学习压力,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虽然有的教师在实践中会形成相应的感受,但是其作为当事者往往沉浸在其中,难以真正发现课堂教学问题所在,难以就具体问题进行深思。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主体,其自身需要真正认识到当前碎片化教学的问题,才能反思、质疑和批判现实教学,从而谋求新的课堂教学格局生成。因此,学校及其他方面管理者需要引导教师整体审视课堂教学,使其以旁观者身份发现碎片化教学存在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对自我课堂实践有所体会,但是很少以旁观者立场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这使得其很容易陷入课堂局部事务之中,难以发现课堂整体存在问题。管理方可以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课堂总结和反思,使其跳出课堂之外审视自身课堂问题,从而使碎片化教学问题能够进入教师视野。学校管理者组织教师观摩分析其他教师课堂教学,能够使其更加清晰明确地认识碎片化教学问题的存在。教师对自我或他人课堂的观察分析,得到的都是自我感受,对碎片化教学问题是否带给其他教师同样困扰等问题并不清晰。因此,教师很容易把其中问题理解为自我感受,而不能把问题归结为碎片化教学的原因。为了使教师对碎片化教学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集体交流课堂环节衔接等方面的体会,通过不同教师的发声,使教师肯定碎片化教学问题的切实存中。除了以上作为之外,管理者还需要引导教师从课堂整体反思问题原因。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是面对课堂教学的成效不足,往往会从教学技巧方法等方面寻找原因,着眼于课堂局部问题的分析。而在实际中,课堂局部要素和课堂整体都对课堂教学成效有影响,课堂中师生状态和教学成果形成的关键在于课堂整体的作用。学校等方面可以引导教师从课堂整体反思问题原因,发现问题背后碎片化教学的不足[3]。

2.组织教师比较两种教学的异同,使其萌生系统化导学的意识

教师在现实教学中会对碎片化教学的问题有所感受或体验,但是在其没有更好的选择时,很难在现实基础上做出突破。相较于碎片化教学,系统化导学的优势显然比较明显,能够有效避免或改善碎片化教学的各种问题。要使教师感受到系统化导学的转变需要,管理方需要组织教师比较两种教学的异同,通过比较更多地展现系统化导学的优势,促使教师萌生系统化导学转变之意。碎片化教学和系统化导学是不同教学思想的实践表现,两种教学模式的差别关键在于教学认识的差异,教师必须要从根源上认识到两种教学模式的理论思想差别,才能彻底了解两种教学,并对各种教学模式形成明确的态度。因此,学校等方面必须要组织教师分析两种模式的理论思想差别,使教师认识到系统化导学背后思想观点的优势所在。教师和学生在碎片化教学和系统化导学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碎片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大量工作,也需要给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任务,后者只能跟随教师学习,状态比较被动,两者的合作互动缺乏生机。在系统化导学中,教师所进行的各个环节教学能够有机衔接在一起,前后环节相互呼应,教学比较流畅,且这样的教学完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置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进行下来能够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其中会呈现更为主动地教学状态。由此可见,相较于碎片化教学,系统化导学中师生二者的角色扮演和状态更加切合其角色规定,能够呈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状态。管理机构可以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状态帮助教师更多地认识到系统化导学转变的必要性。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碎片化教学中的教师致力于每个环节的各自突破,但是缺乏整体统整,对应的教学更加着眼于特定教学活动本身,因此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够完全对接学生学习,难以使学生呈现更好的学习状态,虽然师生都付出了较多的努力,但是成效一般。系统化导学基于学习规律建构,根据学习需要把众多课堂要素环节建构为一个紧密衔接的整体系统,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呈现更好的学习状态,也能够取得更好的课堂实效。事实更有说服力,成效结果是过程的最好说明,通过两种教学成效对比,也能够使教师从思想上更加偏重于系统化导学。在以上工作基础上,管理者和还可以引导教师分享实践体验,深化思想认识。学校可以让多个教师分享两种教学模式体会,使参与分享的教师通过彼此体验感悟肯定系统化导学的优势。

3.深化教师针对课堂要素关系的教研,使其奠定系统化导学的基础

教研是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推动力量,教研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状态。系统化导學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地审视课堂教学,需要更加密切地结合学习规律,需要调动出学生更好的学习状态,等等,各种条件都意味着教师必须要深刻理解课堂教学要素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落实系统化导学问题。而在实际中,碎片化教学基础上的教研往往比较注重单个教学要素的教研,为了使教师在课堂中更好地落实系统化导学,学校等方面还需要提供对应的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转型提供支持。结合理论的指导作用,管理机构要先开展课堂教学要素关系的理论研究,提供思想支撑。系统化导学需要有坚实的理论为支撑,虽然建构主义等当前部分教育理论观点可以为系统化导学提供理论支持,但是关于系统化导学本身的理论依据如何,以及教学模式的走向和方法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研究。学校等方面需要围绕以上问题深入分析,发掘课堂要素的深层关系,形成围绕系统化导学的系统化理论体系,为具体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教学要素是课堂系统化的要素构成,管理方也要开展课堂教学要素的各自特征研究,才能建构由点及面的课堂系统基础。系统化教学是在碎片化教学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学思路,是基于各种要素性质特征基础上进行的要素关联,此种思路的推进需要教师完全了解各种要素的基本情况。管理方需要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具体研究,铺垫系统化导学实施的前提基础。系统化导学的展开以要素内部管理为基础,管理者也需要开展课堂教学要素关联的问题研究,解决实践困惑。系统化导学是全新的教学形态,其推进过程也是各种课堂教学要素有机关联的过程,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同科目的系统化导学差别、环节要素如何有机衔接、如何使教学得到学生认可,等等。各种问题都会使得教师对于某些方面的实践比较模糊,难以形成清晰思路。因此,管理机构还需要具体研究系统化导学中常见的问题和障碍,为系统化导学的实践落实解疑答惑,提供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法。教学要素的衔接可以借助一定技术来进行,管理者还可以开展课堂教学要素关联的技术研究,提供硬件支持。系统化导学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衔接更加紧密,环节要素之间互为伏笔,整个课堂需要进行整体化建构,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要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巧方法掌握,也需要有合适的教育技术为支撑。当前课堂中能够应用的技术方法多样,管理者需要就系统化导学中的技术设备应用进行研究,使其更加有效地应用到课堂实践中。

4.帮助教师掌握系统化技巧方法,使其具备教学重构条件

从根本上来说,碎片化教学和系统化导学实质上是课堂教学的不同状态呈现,两种状态的各自生成需要有不同的思想出发点,也需要有不同的技巧方法来促成,前者是导引,后者关系到具体落实。教师在碎片化教学中掌握的是碎片化教学的技巧方法,系统化导学意味着各种要素的内在关联和形式上的有机统一,需要教师掌握更高的技巧方法。这些方法仅仅依靠教师自我学习不仅容易走入误区,且需要较长的试错时间,因此学校等管理部门需要帮助教师掌握相应的技巧方法,为其系统化导学格局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4]。首先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方法技巧培训。系统化导学需要一定方法,由每个教师各自学习或自行探索合适方法,很难在较大范围内有序推进系统化导学。学校等方面要推动系统化导学的实施,可以组织教师集体培训各种方法技巧,尽可能地使更多的教师掌握系统化导学的基本方法要领。在教师掌握方法的基础上,管理方还要进行各种方法的实践示范。系统化导学的技巧方法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不同学科、不同课堂情境的情况有差别,教师很难借助简单的方法技巧学习把系统化导学落实到位。学校可以在特定方法技巧的应用进行实践示范,形成实践标本,为教师的具体课堂实践提供参考。不仅如此,管理方还要分析教师自身方法的得失,帮助其查缺补漏。课堂情况不一样,不同方法的应用也需要灵活变通。教师在掌握一定方法技巧后,需要自行在实践中根据情况合理应用各种方法技巧,使具体方法从理论走向实践。由于技能方法的熟练程度不等,以及课堂情境差异等,教师关于不同方法技巧的应用也会形成不一样的效果。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分析特定课堂中教师课堂技巧方法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其技巧方法落实的差距,形成针对性的改善方法。教师在碎片化教学的不断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碎片化教学的思维和行为惯性,这使得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很容易按照原有的教学思维来行为。要使教师能够真正把系统化导学落到实处,使系统化导学的方法技巧能够得到有效應用,学校需要加强教师对特定方法技巧的实践应用训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技巧方法应用的情境、力度和分寸。

参考文献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5-31+51.

[2] 裴娣娜.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J].中国教育学刊,2012(02):3-9.

[3] 杜尚荣,王笑地.“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7(02):28-32.

[4] 朱尧平.“活动观与质量观兼行”:英语课程深度教学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2019(18):107-109.

[作者:陈细波(1976-),女,湖南沅江人,湖南工程学院,讲师,硕士。]【责任编辑   陈国庆】

猜你喜欢

系统化导学要素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