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照明的理论与实践

2021-05-13张永锋

灯与照明 2021年1期
关键词:黄桷视觉艺术校区

张永锋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照明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类别,相比传统的架上艺术、雕塑艺术或建筑艺术,具有跨领域的基础特性,有更为显著的视觉冲击力、更广的受众面、广泛的雅俗共赏性。长期以来,照明作为空间设计中的附属专项设计,以功能性为主、以美观性为辅,设计光在空间中的应用。照明设计主要为实现空间需要的功能照明、氛围照明、装饰照明等灯光效果。光一般作为空间中的配角,扮演实现空间功能、协助表达空间特征的角色。由于光具有无形而能表达有形的特殊性,以光作为艺术媒介语言,创作照明艺术、空间光艺术作品的实践探索逐渐增多。以光或照明为艺术设计对象的研究尚未有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践,为在照明领域引导更有系统的设计创作,艺术照明作为一种方法论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1 照明艺术与艺术照明的定义阐述

照明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是以照明与光为视觉主体的艺术门类。照明艺术以光为艺术语言、艺术媒介,创作以光的构成为核心的视觉艺术作品。

相对于功能照明、氛围照明而言,艺术照明是照明设计的一种理论与方法,定义为用光设计视觉形态,用光创作艺术装置,营造以光为主体的艺术视觉形象。艺术照明注重视觉艺术的呈现,注重光本身的艺术美学。

照明艺术设计研究立足于照明艺术的艺术属性,探索以照明艺术表达为目的的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方法。从视觉艺术的理论与方法、舞台照明的理论与方法、照明的技术与艺术特性展开,探索艺术照明的理论与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

广义的照明艺术应涵盖以光影为主要艺术媒介的各种艺术形态,包括影像秀、灯光秀、灯光装置艺术、空间 (建筑、室内、景观)照明艺术。艺术照明是为实现照明艺术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2 艺术照明的理论与方法探索

2.1 艺术照明的基础特性

有了光线,人的视觉才能感知环境的存在,光无形而能表达有形,光与视觉在生理上、心理上、物理上有密切的相关性。视觉是心理学与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光是照明设计与照明技术的研究领域,环境是空间设计的研究范围,三者与艺术效果的呈现所具有的关联性是艺术照明的根本出发点。无形的光是视觉艺术天然的核心构成要素。

照明具有跨领域的艺术特点。照明是技术与艺术的跨界结合,照明艺术在纯艺术创作与实用艺术 (空间设计)双领域兼有现实意义。在照明艺术创作领域适用于跨学科理论对艺术创作的研究,在跨领域的艺术创作活动中,艺术创作者的理论广度、深度、水平决定作品的质量。通过跨领域艺术之间的关联,对艺术的精神实质予以理性研究,形成照明艺术创作特有的艺术形态。在照明艺术设计领域,通过对空间环境艺术与照明艺术的融合,营造照明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

照明具有跨领域的技术特性。15世纪以扬·凡·艾克为代表的尼德兰画家发现油与颜料的调和技术,通过推广与革新,形成了油画的技术基础,随后的油画技法都是这一技术理论的发展延伸。从蜡烛、油灯到电气照明,再到现在的基于电子技术的照明,以及不断更新的投影技术、激光技术、多媒体技术,为照明艺术、照明设计提供了不同阶段、多元的技术基础,实现了丰富多彩的照明艺术效果。

2.2 艺术照明的理论研究

艺术照明超越功能照明,兼容氛围照明、装饰照明,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考量光。光的存在及形态源自于艺术的需求,而非功能需求。

艺术照明注重视觉环境,融合空间与光色、光影的相互关系,从视觉技术的角度考量光。光使用的技术不分先进或落后,以艺术呈现的需求为前提。

艺术照明注重创作内涵,与雕塑艺术、装置艺术、实验艺术中使用不同材质表达艺术效果的方法类似,以光为艺术媒介语言,从艺术内涵的角度创作光。

2.3 艺术照明的方法研究

光主导空间视觉构成。利用人在视觉上的向光性,灯光装置、灯光雕塑或是与空间设计结合的光,以光作为空间环境中的主要艺术构成,成为空间中的主要视觉中心。

光营建空间视觉艺术。利用光的表达性,在不同材质、不同载体上以光色、光强、光的形态构成,形成光与空间的视觉构成艺术。

光建立空间视觉秩序。利用光的强弱关系与色彩明度关系对视觉的影响,在空间环境中重新构建视觉层次,突出视觉中心,弱化空间辅助区域。

3 四川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的照明艺术实践

川美80年校庆灯光秀包括影像秀、灯光秀、建筑与景观照明艺术、灯光装置4个板块,参与的团队包括川美照明艺术专业师生、照明设计机构、灯具设备厂商、照明工程实施单位,通过团队的密切协作,灯光秀实现了预期的视觉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照明艺术的实践效果对照明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成为照明设计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

3.1 影像秀

影像秀作品之一为 《沐光精灵》,位于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美术馆侧墙,以美术馆绚丽的外立面为底图与载体,为墙面原有的图饰纹理赋予动态生命感,在光影变幻中,呈现魔幻的森林,万物皆为精灵,万物皆有生命。光影的艺术形态与载体的环境、内容、意境密切相关,突破传统的区域商业化影像呈现手法,雅俗共赏。

在方案创作阶段,为保证动态图案效果与原有墙面完全吻合,采用投影机、电脑、手绘板等电子工具,分类分层描绘美术馆墙体的彩色图案,提取原始创作素材;在艺术视频创作阶段,利用原始图案素材,创作多媒体动态影像。最终呈现宏大而细腻的艺术视觉形态 (见图1)。该项目的实施设备包括4台88 000 lm的激光投影机、影像拼接设备、音响设备、视频播放电脑等。

图1 沐光精灵

影像秀作品之二为 《照鉴未来》,位于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综合教学楼,经过80年的发展,川美人做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以综合教学楼外墙为载体,通过影像展现过去的优秀作品与优秀的川美艺术家,一起见证川美的辉煌,也希望每一个川美人能铭记川美的历史。

创作素材精选川美历史资料,利用原始图案素材,结合外墙形态,创作多媒体动态影像 (见图2)。

图2 照鉴未来

影像秀作品之三为 《涂鸦合成》,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黄桷坪的涂鸦街道已不再靓丽多彩,采用电子涂鸦,找到历史与时代的结合点,利用颜色、形状和声音的合成,形成强烈的符号性,探索合成美学的可能性 (见图3)。

图3 涂鸦合成

3.2 灯光秀

“炫彩80”灯光秀位于虎溪校区主入口的梯田广场,采用艺术照明的方法渲染场景。整体效果分为4个部分:1)以染色灯对广场周边树木进行氛围营造,建立光影演绎的环境背景;2)由激光与舞台烟雾机构建的迷幻光影,包括时光隧道、激光海洋、浪涛云舞等视觉效果;3)以光束灯构成的灯光矩阵;4)由激光投影机结合周边载体创作的影像演出。灯光秀融合了舞美灯光、激光、烟雾、影像、音乐等,预先策划演绎脚本,分主题与章节设计视觉效果。按照主题对每一幕视觉场景预先设计,灯光演绎集合影音艺术,创作了具有震撼力的视觉艺术,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见图4)。

图4 “炫彩80”灯光秀

鉴于场地为梯田状坡地环境,观赏位置自下而上,带有小角度仰视等视觉要求。灯光秀依据地形特点、环境要素、观看点位置,设置效果场景、布置设备。主要采用的设备包括200盏全彩染色灯、26盏光束灯、6台激光灯、2台88 000 lm高功率激光投影机、4台烟雾机等。

其照明艺术视觉效果的核心是激光构图在烟雾载体上的视觉呈现,由于烟雾运动的不确定性形成神秘的视觉艺术感受。影像秀与灯光秀由于艺术效果显著,视觉冲击力强,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3.3 建筑与景观照明艺术

建筑与景观照明艺术作品主要位于川美虎溪校区的美术馆、西大门、图书馆、虎溪公社、主入口的树林,黄桷坪校区的红楼与入口主要道路两侧。作品呈现的视觉效果见图5到图13。建筑与景观照明的艺术视觉效果设计立足于空间环境载体与光影的构成关系,通过光色、光强、光形的构图,营造富有特色的视觉形态。

图5 虎溪校区美术馆建筑照明

图6 虎溪校区西大门建筑照明 (光影)

图7 虎溪公社建筑楼梯照明 (色光构成)

图8 虎溪公社建筑照明 (色光构成)

图9 虎溪校区树林景观照明 (照明形成的渐变彩色光环)

图10 虎溪校区主入口景观照明 (光色)

图11 图书馆建筑照明 (光的分布)

图12 黄桷坪校区红楼建筑照明 (泛光照明与数字投影照明)

图13 黄桷坪电厂烟囱建筑照明 (激光照明成像)

3.4 灯光装置

灯光装置主要包括川美虎溪校区主入口的悬浮装置 (见图14),图书馆旁油菜花地的鸟笼装置 (见图15),虎溪公社一楼屋顶的灯光装置 (见图16),虎溪校区隧道的彩色圆筒装置 (见图17),黄桷坪校区入口道路上方的悬挂装置 (图18、图19)。通过光影在不同材质与空间上的表达来营建灯光装置的艺术视觉中心,并利用天然采光特点、智能控制、多媒体技术实现艺术形态与内涵的拓展。例如,黄桷坪校区的红楼照明艺术设计采用了数字影像灯与泛光灯两种灯光设备。利用数字影像灯图案成像的灵活性,设计线形光的构图,利用泛光灯形成面形光的构图。两者在视觉上有对比有衬托,让这座历史保护建筑物在昼间与夜间的视觉效果有不用的观感体验,带来新的思考。墙面照明的技术要点就是与建筑形体的结合,需要按照现场建筑的造型、尺寸、材质等设定适宜的光线分布。红楼作为川美最具历史的建筑,在每一代川美人心中都有美好的记忆,用艺术照明的方法重塑红楼,正适于传递川美的艺术创新精神。

图14 虎溪校区主入口悬浮灯光装置

图15 鸟笼灯光装置

图18 黄桷坪校区灯光装置日景

图19 黄桷坪校区灯光装置地面夜景

4 艺术照明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经艺术照明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18年川美照明艺术设计以国家艺术基金 “光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以鹅岭二厂为空间载体,做探索性照明艺术活动,得到艺术界与照明界的双向认可。四川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的灯光活动是艺术照明理论与方法的第二次较大规模实践,活动已经过去近5个月了,虽不再有灯光活动中的传播热度,但由此引发的讨论在照明界与艺术界仍在持续。艺术照明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无疑会对照明艺术的发展提供思维逻辑工具与创作方法,提升照明设计、照明艺术的内涵。

近年来,城市照明从 “亮化工程”逐步转向“照明艺术工程”,照明设计从外延到内涵,品质都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照明经历了大规模、多量级的发展后,必将转换到高品质、艺术性、健康生态的正确轨道上。城市照明艺术是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空间中艺术照明的介入将极大提升夜间城市的视觉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黄桷视觉艺术校区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情系黄桷兰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最熟悉的陌生者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