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钛网在颅部骨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

2021-05-13蔡根平郑建仙刘长春林志坤王文浩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钛网颅骨三维重建

蔡根平,胡 康,郑建仙,刘长春,林志坤,王文浩

(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漳州 363000)

去骨瓣颅骨减压成形术在神经外科应用较多,是治疗脑外伤、脑肿瘤的重要术式,但术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骨缺损,如不能恰当填充缺损部分,可能继发脑组织移位,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1]。因此,颅部骨缺损修复术对改善术后脑组织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往往与减压成形术同期进行。颅骨修补材料有自体骨瓣、有机玻璃、骨水泥、硅橡胶板、钛网等,其中钛网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形状可塑、生物力学稳定、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在颅骨修补中应用较多[2]。但是,由于骨缺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不同,需剪裁与缺损部位相吻合的钛网,以往多行手工裁剪,费时费力,且往往不能与骨缺损精确吻合,增加了后期钛网或脑组织暴露的风险,易导致严重并发症[3]。随着3D打印钛网技术的不断成熟,通过术前影像学三维重建模拟骨缺损的立体形状,并打印与之精确匹配的钛网模型,速度快,准确性高,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精确度[4]。张毅等[5]指出,应用3D打印钛网进行精准塑形剪裁安全可行,能缩短修补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目前,多个中心先后报道了3D打印钛网在颅部骨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但受限于样本量和观察时间,仍然不能提供较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基于此,本研究在采用3D打印钛网的基础上,分析其在颅部骨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期为精准、个体化定制骨缺损修补材料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手工裁剪钛网行修补术,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3D打印钛网行修补术。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减压术与钛网修补术同期进行,单发部位骨缺损;③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康复出院;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对钛网过敏;②伴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伴广泛脑组织或神经创伤、全身感染。

1.2 手术方法

采用Maker Bot Replicator 2 3D打印机及配套Maker Ware1.0.2软件,打印机定位精度参数为XY轴0.011 mm,Z轴0.002 5 mm,单个喷嘴直径0.4 mm。

首先进行头部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进行三维重建,确定缺损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然后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缺损模型设计,以STL格式保存并导入Maker Bot Replicator2 3D打印机,运用Maker Ware1.0.2软件对颅骨模型进行校验和修正,根据模型的数据使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塑型,制作出与缺损部位相匹配的钛网,钛网边缘应超过缺损边缘1 cm。塑型成功的钛网高压灭菌消毒后备用,纯钛修复体的化学成分符合《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GB/T13810-2007认定标准[6]。

患者全身麻醉,充分暴露颅骨缺损的边缘。观察组钛网不作任何裁剪,直接覆盖在骨窗上,使之与缺损骨面契合,随后使用钛钉固定;对照组根据术前CT三维重建数据对钛网进行手工裁剪,以便准确填充缺损部位,如填充效果不满意,需反复裁剪以最大程度匹配缺损。缺损范围较大时可将骨窗中心硬脑膜悬吊固定于钛网上,以避免硬膜外积液,最后皮下放置引流管,缝合头皮,加压包扎固定。2组患者均术后复查颅脑CT,确认钛网无明显移位,并行常规抗感染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手术修补时间、围术期并发症、钛钉固定数目和钛网厚度,随访5~17个月,中位时间10.5个月,比较2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修补时间和围术期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修补时间短于对照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2 手术修补时间和围术期并发症比较

2.2 钛钉固定数目和钛网厚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钛钉固定数目较对照组少,钛网厚度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随访并发症比较

随访5~17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钛钉固定数目和钛网厚度比较

表4 随访并发症比较[例(%)]

2.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因高处坠落后脑挫裂伤行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右侧缺损10 cm×9 cm,左侧缺损9 cm×8 cm,经术前CT明确缺损具体情况,采用3D打印钛网修复,术中可见3D钛网与骨缺损精确匹配(图1),术后随访10个月,未出现钛网暴露及其他并发症。

a:术前CT示脑挫裂位置和大小;b、c:三维重建示缺损大小;d:3D打印钛网修复;e:术中可见精确匹配

3 讨论

颅部骨缺损修复术中的常规修复材料往往取材有限、机体相容性差、易吸收、免疫排斥发生率高、材料感染风险高、可塑性差,而钛网具有理化性能好、组织相容性好、可塑性强、无磁性等优点,能广泛用于临床修复领域[7]。临床上使用的钛网多为成品钛网,其可以维持稳定的空间结构和力学效果,但需要根据不同的缺损情况进行重新裁剪和塑形,通常需要重复多次,并且手工塑形往往误差较大,制作的修复假体契合性较差,精准度较低,不能完全达到匹配的效果,加之在塑形过程中易形成锐利的边缘,增加了术后钛网暴露的风险[8]。随着3D打印的发展,3D打印钛网技术不断成熟。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CT三维扫描、计算机辅助模型设计和数据分析、输入打印机、形成3D模型等,其运用配套软件进行分层制造、逐层叠加,模拟构造骨缺损的三维立体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骨关节、颌面外科修补等领域[9]。本研究探讨3D打印钛网在颅部骨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期为精准、个体化定制骨缺损修补材料提供数据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修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D打印钛网技术能够确定重建骨所需要的骨量大小,据此设计去骨方案[10],再通过术前影像学三维重建模拟骨缺损的立体形状,打印与人体颅骨精确匹配的钛网模型。与手工裁剪钛网相比,3D打印钛网操作起来更加省时,性能更加稳定,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更好,且能够提供稳定的力学支撑,起到屏障膜的作用,适用于各类骨缺损,尤其是复杂的大面积、不规则骨缺损[11]。另外,3D打印钛网无需多次人工裁剪,避免了术中弯制,手术时间也随之缩短[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钛钉固定数目较对照组少,这与3D打印钛网的精准个体化有关,3D打印钛网与患处高度吻合,能够减少手工塑形,使用的钛钉数目也相应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钛网厚度较对照组小,钛网的厚度与钛网空间维持防止塌陷的能力密切相关,白丽云等[13]对不同厚度的3D打印钛网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指出,钛网越厚,空间维持能力越强,但同时钛网越厚,对黏膜的刺激性也越大,0.4 mm厚度的钛网更适合于临床需求[14-15],本研究中3D打印钛网的厚度与此数据相接近。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3D打印钛网能够减少裁剪过程中钛网反复与脑组织接触,且其表面光滑,便于固定和取出,边缘也比较圆钝,不会给黏膜带来较大负担,因此材料过敏、脑组织水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较少[16]。本研究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中钛网外露的发生率最高,这主要是因为分离皮瓣局部较薄,加之修补材料的异物刺激导致皮瓣越来越薄,最后出现破溃或钛网外露;或者是由于修补材料的张力过大,强行拉拢缝合后瘢痕修复过程中皮瓣切口越来越薄,进而出现钛网外露[17];或是人工材料钛网与实际骨缺损不能精确匹配,导致钛网外露的风险增加。另外,自体颅骨成形术后骨瓣感染也很常见,治疗难度也较大,而3D打印钛网颅骨成形术可降低感染率,并凭借其精准的个体适配度使头部外观对称,更加美观。Seong等[18]采用CT引导下3D打印技术定制钛网进行颅骨成形术,解决了此前自体颅骨形成术反复感染的问题,该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及医疗风险少的特点。王蕾等[19]在新西兰兔颅骨缺损模型中运用3D打印钛网技术进行缺损修复,结果显示钛植入体在新西兰兔体内有较高的安全性。而张毅等[20]指出,3D打印钛修复体及钛钉固定修补幼年新西兰兔缺损的颅骨,会阻碍修补侧颅面骨的生长发育,造成修补侧及对侧颅面骨的不对称发育。因此,对儿童及婴幼儿颅骨缺损进行修补时需慎重选择钛网。

综上所述,3D打印钛网在颅部骨缺损修复术中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钛网颅骨三维重建
保留钛网清创并皮瓣转移修复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的治疗体会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颅骨修补术后钛网裸露感染的处理及治疗体会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头皮皮瓣结合自体肋骨修复颅骨缺损术后钛网外露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