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渗透剂提升煤层注水效果分析及试验研究
2021-05-13李乐成
李乐成
(山东能源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临沂 216017)
临矿集团田庄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较高,采动过程中综采工作面粉尘含量较大,污染严重,危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甚至会有粉尘爆炸的风险,严重制约了田庄煤矿的高效生产[1]。田庄煤矿煤层含挥发组分加高,普通注水剂提升润湿效果较差。基于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煤体润湿结果[2],提出了改进渗透剂试剂配比的新思路,通过改进润湿添加剂配比,结合现场应用测试,为煤层注水添加剂配比提供实践基础和案例借鉴。在试验之前,经研究所、高校及厂家对可行性方案进行探讨,根据测试煤层的生产工艺特点结合煤体微观理化特性,确定试验流程。
1 工程背景
临矿集团田庄煤矿17 煤距上煤6 m 左右,距下煤距离为3.2 m 左右,是太原组下部主要含煤段。17 煤含能较高,外表光亮,煤层形成稳定,厚度约为0.95 m,经测试煤体孔隙率φ为0.16,水溶液黏滞系数μw为1. 018 MPa·s,气黏滞系数μg为0.19 MPa·s,煤质硬度系数为2.6~3.4。
2 试验研究
2.1 试验方案
试验区域为3701 工作面回风巷,试验工序主要分五个步骤:打钻、(装棒)、封孔、注水、取样、测试。渗透棒的用量为25 根/孔,使用深度为15 m。本试验注水参数具体为:打孔深度80 m,封孔器封孔深度10 m,注水管压力1.2~3 MPa,管口流量为1.0~1.5 m3/h,向试验煤层注水量0.02~0.03 m3/t,注水时长为15~30 h。
钻孔设备为岩石轨道钻机,钻杆直径75 mm,钻孔距底板垂直距离1.0 m,与底板呈5°~15°仰角。打钻时沿顺风方向对钻孔依次进行排序标记,分别为1~10 号。按照制定方案选择3 个注水测试钻孔,1 号为普通注水钻孔,2 号为使用普通渗透剂注水钻孔,3 号为使用改进渗透剂配比后注水钻孔。工作面开采速度约为5 m/d。为了保证润湿煤层能有效衔接,沿顺风向距综采工作面32 m 处打1号注水钻孔,2 号和3 号注水钻孔的位置根据1 号注水孔润湿效果另行调整。
普通渗透剂中的润湿剂主要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有效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活性剂,装填在长600 mm、直径44 mm 的渗透棒中。鉴于不同表面活性剂润湿煤体接触角测试结果,对渗透棒配比进行了改进,即减少了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用量,添加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改进后的渗透棒乳化煤油能力增强,较普通渗透棒降低水体表面性能较低。打钻后按照渗透棒使用顺序装填润湿剂,对于改进配比的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等乳化性强的活性剂位于渗透棒前端,增润型活性剂位于后端。装填结束后,用封孔器对钻眼封堵,使注入的水不能从孔口及附近的裂隙流出,直至注水作业结束。渗透棒填装如图1。
图1 渗透棒填装
2.2 注水效果分析
为保证测试精准度,本试验选择受采煤影响较低的内部原始煤样,在井下将煤破碎为小于5 mm的小碎块,用采样杯将煤样密封编号,按照全水分含量测试标准对煤样进行测试。由润湿效果来看,煤体全水分含量为1%以上时,注水防尘效果较好,所以以注水钻孔为中心向周边延伸,煤体全水分含量在1%以上为有效润湿区域,在1%以下为非润湿区域,交接处为润湿临界线。
(1)普通注水。图2 为不采取额外措施的注水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在打钻时按照方案深度收集钻屑,在实验室测定煤样原始水分。注水工作结束后,在注水孔周边打测试钻孔,打孔时按一定深度(2 m、4 m 和6 m)收集钻屑,在实验室中用空气干燥法测试煤样全水分含量。
图2 普通注水润湿半径测试方案
图3 为普通注水孔前后不同位置煤样水分增加量实测结果。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以注水孔为中心,两侧煤体水分增量呈对称分布。在6 m 范围内煤体水分增量均在1%以上,是为有效润湿区域;在6~8 m 范围内,煤体水分增量在临界线上下浮动,是润湿-非润湿交错区域。不完全对称的原因可能是煤质自身或地质结构不同导致。从试验的结果来看,普通注水的润湿半径约为6~8 m。
图3 1 号注水孔全水分增量曲线
(2)普通渗透剂及改进渗透剂煤层注水。根据普通注水不同位置煤样水分增加量实测结果及润湿半径,设计相应的注水试验方案如图4。
图4 填装渗透棒和改进渗透棒注水润湿半径测试方案
基于上节的试验结果,为降低采煤工作对注水效果的影响,减少试验工作量,布孔方案为:沿顺风向距1 号注水孔20 m 处打2 号注水孔,并在2号注水孔下风向10 m、15 m 处分别打测试钻孔,根据2 号注水钻孔润湿测试结果在2 号注水孔下风向30 m 处打3 号注水钻孔。
在打钻时对煤体水分增量进行测试,作为2 号注水孔的测试孔,3 号注水钻孔使用改进渗透棒注水。参照注2 号水孔注水润湿范围,在3 号注水孔顺风侧25 m、30 m、32.5 m 和35 m 处布置4 个测试钻孔。图5 和图6 为2 号和3 号注水钻孔煤样全水分增量值。
图5 2 号注水孔全水分增量曲线
图6 3 号注水孔全水分增量曲线
从图5 和图6 中各测试钻孔测得煤样水分含量可知:(1)2 号注水孔两侧20 m 范围内的煤体全水分增量均大于3%,为有效润湿区域。(2)通过进一步试验(3 号注水孔)发现,距离注水孔25 m、30 m、32.5 m 和35 m 处,煤体全水分增量分别为2.56%、1.81%、0.85%、0.68%,实测结果显示改进渗透棒润湿剂注水后的煤体润湿半径提升至30~32.5 m,由于不同煤层有一定差异性及现场各种不确定性,煤层润湿半径至少为25 m 以上。改进渗透棒润湿剂注水效果更好,可以减少工作面注水钻孔数量50%以上,大幅度增加润湿面积。
3 结 论
改进配比后的渗透棒注水效果更好,距离注水孔 25 m、30 m、32. 5 m 和35 m 处的煤体全水分增量分别为2.96%、1.83%、0.96%、0.65%,润湿半径保守估计为25 m 左右,说明改进后的渗透棒注水效果更佳,煤体润湿范围进一步提高。分析原因应该是乳化性能强的活性剂能分解乳化煤体有机质,促进煤体开裂,提高渗透性。与普通注水煤体润湿半径只有6~8 m 相比,使用普通和改进后渗透棒注水润湿半径提高2~3 倍,改进渗透剂配比后的渗透棒润湿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提升煤层预润湿范围,降低注水成本,应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