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铁路专用线运营管理研究

2021-05-13刘临沂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专用线运输铁路

刘临沂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制定、法律法规的完善,为铁路运输结构的调整明确了总体方向,这也是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必然要求。作为面向企业社会提供的关键载体,铁路专用线的运营管理始终是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强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议题。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1]和《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先后印发,提出加快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委[2019]1445号,简称《指导意见》)[3]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铁路“最后一公里”专用线投资建设。基于这一政策背景,国家铁路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相关铁路企业修改了《铁路专用线接轨管理办法》,制定了新的《专用线接轨管理实施细则》,助力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

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有着节能环保、成本降低等种种优势,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出现了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不够热心的“政热企冷”现象,阻碍了运输结构调整的进程。为此,本文深入研究分析了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即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投资铁路专用线“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约束”的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资企业担心接轨的铁路运输企业利用优势地位,进而干预专用线的项目建设、投资收益,乃至维管成本、运营管理等,这也使得专用线投资企业不能自主决定运营工作,国家的利好政策难以落实。

1 当前铁路专用线运营存在问题探源

1.1 经济性评价模糊,项目立项主动性不足

从必要性层面分析,铁路专用线是大型工矿企业依托铁路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企业连接市场的物流通道,承载着企业生产现场与国内外市场的“桥梁”作用。从可行性层面分析,技术设备在适用于保障、环境影响和劳动卫生上的可靠与可行、建设上的合理利用与规划等都已经具备了长足的经验。尽管必要性与可行性都得到了解决,但当下企业投资铁路专用线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成为悬而未决的难点,也是影响投资积极性的关键。

目前在经济评价层面,铁路设计院分析项目收入一般是从运输收入、站台等装卸费收入及给上下游投资企业带来运输便利后的节省费用三个角度。

其一,专用线的运输收入主要参考当地铁路运价,一般运价甚至无法达到0.15~0.25元/吨公里这一区间,同时专用线距离往往不长,运输收入有限。

其二,站台等装卸过程基本外委装卸队伍,真正属于专用线项目的收入实际上只包含有限的站台出租费用,况且有些专用线采取“点—点”对接,并没有建设站台,很多上下游装卸设施不属于专用线项目的建设内容根本无法收取装卸费,例如煤矿的漏仓等。

其三,对上下游企业的运输便捷,只能作为论证项目的必要性依据,而对经济性层面的依据不强,一方面便捷与否和收益并不存在绝对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专用线投资主体和上下游获利企业在经济效益上未必完全一致。再加上专用线的运营与维护主要由接轨铁路企业主导,专用线投资企业几乎没有话语权,而一个项目从立项建设运营到后期评价是一套完整的现代化流程,如果后续经济性不佳,就要面临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追责,这让企业在投资铁路专用线时非常谨慎。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尽管铁路和公路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可以效仿高速公路,考虑建立完善类似“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投资回收机制,这样使铁路专用线也可以收取“过路费”,投资铁路专用线的企业进而获得明确的定价和议价预期,经济性评价效度大大增强,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专用线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

1.2 建设发展行政化管理,投资企业话语权微弱

建设铁路专用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必须和接轨铁路企业签订《专用线接轨协议》(简称《接轨协议》),其中对甲乙双方的职责做出了详细规定,但流程也往往烦琐复杂。虽然新修改的《接轨管理实施细则》取消了过去要求的由铁路接轨企业代建、代维护、代运营等协议内容,也明确强调了“四公开”与“四不准”,但铁路专用线从设计审查到竣工验收开通等全过程的管控,仍然沿袭接轨铁路企业的行政化管理。而作为铁路专用线产权所有者的企业,对铁路专用线的管理和使用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在铁路专用线的申请、建设、运用、维护等方面,建设发展需要符合铁路行业主管部门有关铁路运输和安全生产等既有标准规范的要求,难以创新突破。

其次,企业仅仅能够决定是否建设铁路专用线以及铁路专用线建设规模大小,在其余关键领域如建设方案、运输计划、运输组织、装卸作业安全、运维费用等方面,均需服从铁路部门的计划组织。这样投资企业很难被激发自身的积极性。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国家应致力于推动铁路企业去行政化,考虑将铁路专用线的咨询评审权交付给社会第三方或行业协会,并着力推动《接轨协议》向经济性转向,取消其中不必要的行政化要求,鼓励专用线率先使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管理模式,把专用线作为科技试验田,成为铁路行业科技高地。

1.3 运营管理混乱,产权职责不明

关于传统的专用线运营管理办法,在《接轨协议》里就须明确提出要由所接轨的运输企业负责委托运营、委托维修,其中收费标准需按铁总或当地发改委的文件执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由接轨运输企业指定下属某企业与专用线产权单位签合同并收费,其余安排车务、工务、电务等一应事务均由铁路站段负责,但是合同主体并不是站段,这也意味着站段不对专用线产权单位负责。这种模式多年来一直在实行,有时虽有个别微观调整,但没有根本性的实质变化。

事实上,该模式的弊端早已被反复论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文件也明确要求“专用线委托铁路企业运营维护的,铁路企业应积极采用车、工、电、供一体化生产组织模式,集中集约设置生产生活设施,统筹检修工装设备运用,尽可能降低运营支出,同时参照自身运营相关作业的内部成本控制定额,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由此可见,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存在明显问题。

一是必要性方面,当前具备运营、维修资质的社会企业很多,如中铁工、中铁建等下属企业都设有多个铁路运营企业,此时再选择接轨铁路企业运营、维护,已经不符合单一来源采购的招标条件。

二是责权归属方面,在原模式下产权单位变成了资产公司,其中重要的安全维稳、绿色环保、日常经营等主体责任无法落实,所谓“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约束”的核心要求无从谈起。

三是合理规范层面,该模式下签订的合同正规性无法保证,收费项设置也具备随意性,如果其上级文件发生变化,收费也随时变化,合同契约约束力大大降低。此外,该模式还具备鲜明的行政特色,目前专用线产权单位多为央企国企,国资委对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招投标等环节,都有着细致明确的规定,一旦指定下属某企业另行签订合同,就会给产权单位的巡视巡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综上所述,铁路专用线运营管理的改进迫在眉睫。事实上,现代企业制度本就从规范管理、提高效能、防控风险、对标对表、强化分析、服务监督等的职能定位出发提出了具体要求,专用线产权企业对铁路专用线发展规划、生产计划、设备设施、施工检修、安全环保、运营分析、智慧运输、协调服务等环节需要行之有效的管控。

2 现代企业制度下铁路专用线运营管理发展趋势

2.1 现代企业制度下铁路专用线运营管理特点

当前现状影响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铁路专用线的运营管理也呈现出有别于过去的自身特色。

首先,以安全为核心。现代铁路专用线必须贯彻安全运输方针、坚守安全运输底线,这也是国家对于落实安全运输责任、夯实安全运输基础、建设本质安全型运输企业的最基本要求,是铁路专用线的核心之所在。

其次,以高效为目标。全面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是运营管理的总体目标,为了提升运输能力,保持运输网络长期竞争力,就要强化产运协同、运销协同等举措,致力于实现高效运输。

再次,以智慧创新为动力。行业的发展依托于技术的变革,当前,运输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是整体趋势,为了进一步推进融合创新、智能分析、智能运输,就要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强化信息网络基础,从而在信息时代的智慧运输中获得一战之力。

最后,以绿色环保为总抓手,要实施绿色运输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平衡好环保与运输的关系。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现代企业制度下铁路专用线运营管理必须考量的问题。

2.2 现代企业制度下铁路专用线运营发展方向

在经济效益层面,经济价值的创造是运输产业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首要职责,相关产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托“一体化”发展和“一条龙”管理的独特优势,同时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外部市场开发,保持效益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运输保障领域,绿色安全是运输产业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企业运营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走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技术创新领域,现代企业必须坚持以智能铁路、智能港口作为运输产业创新驱动的主攻方向,以智能运输体系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在专用线率先试验、使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

在社会发展层面,要做到开放共享,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铁路运营可以借助铁路专用线区位优势,探索优势技术和专业运输服务“走出去”,加快与地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实现与地方经济的协调融合发展。

3 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铁路专用线运营管理的策略研究

推进专用线运营模式创新。落实好国家对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方针政策,推进专用线运营模式创新。在非国铁控股专用线取消委托运营、委托维修模式,按市场化选择运营、维修队伍和确定运营维修价格,明确合同主体双方的权责利关系。

完善集疏运网络建设。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管理模式做好集运端重点专用线建设,扩大产业链优势,提升产运协同、运销协同等保障能力,推动一体化运营可持续发展。

加强运输市场开发。灵活运用量价互保等营销手段,吸引社会重点客户,增加“公转铁”运量,采取点对点运输、公铁联运等不同路径的差异化营销策略,赢得“最后一公里”优势,提升铁路专用线价值创造能力。

4 结语

现代铁路专用线运营管理要求从自身职能定位出发,对铁路专用线进行全方位的管控。面对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要推进专用线运营模式创新,落实好国家对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方针政策,在非国铁控股专用线取消委托运营、委托维修模式,按市场化选择运营、维修队伍和确定运营维修价格,鼓励专用线率先使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管理模式,把专用线作为科技试验田,成为铁路行业科技高地。要灵活运用量价互保等营销手段,吸引社会重点客户,增加“公转铁”运量,采取点对点运输、公铁联运等不同路径的差异化营销策略,提升铁路专用线价值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专用线运输铁路
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 畅通铁路“前后一公里”
深圳大学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签约共建产学研专用线站
云南安宁:国家级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今日正式通车
北京局集团公司铁路专用线发展对策探讨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