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社如何借势文物考古热?

2021-05-13秦艳兰

出版人 2021年4期
关键词:类图书考古文物

文|秦艳兰

如何有效地立足本省,放眼全国甚至世界,做活做强文物考古类图书品牌,真正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考古与文物走近大众,是值得出版社深思的重要问题。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021年考古发掘现场

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发布,再度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考古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也给考古和文物类图书带来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从而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在普通大众眼中,考古学总是蒙着神秘、新奇、高深的面纱。作为连接公众和考古学之间的重要桥梁,文物考古类图书的出版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拥有丰富文物资源的大省,如何有效地立足本省,放眼全国甚至世界,做活做强文物考古类图书品牌,真正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考古与文物走近大众,是值得出版社深思的重要问题。

把脉市场,摸清家底

目前,文物考古类图书主要分为学术研究型、科普型、文学型以及译著几类。其中,学术研究型文物考古类图书主要包括考古报告、专著、论文、工具书、学术图录等;科普型文物考古类图书主要包括文物考古知识普及图书、考古发现类图书、图册等;文学型文物考古类图书主要包括考古学家传记、文物考古随笔、考古纪实文学及小说等;译著主要为翻译国外考古学及文物方面的经典著作。此外,少儿类考古图书也逐渐受到出版社的重视,各种形式的文物考古类少儿读物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鉴于文物考古类图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目前,学术研究型图书主要集中在文物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故宫出版社等几家知名度高、专业性强的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如三秦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巴蜀书社、三晋出版社等,也开展此类图书的出版业务,甚至开设了专门的文物考古编辑室。

随着文博、考古事业的发展,公众对文物、考古展示出了巨大的热情,一批文物类节目如《探索·发现》《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的火热,更是让文物与考古走进寻常百姓家。借着文物热、考古热的东风,各出版社紧锣密鼓地推出一系列文物考古类普及图书和文学型图书,专家解读类、知识普及类、考古学家传记类、随笔类、考古纪实文学类、青少年趣味类等,五花八门,异军突起,具有较大的市场销售潜力。

可以说,文物考古类图书在出版行业方兴未艾,精彩纷呈,大有欣欣向荣之势。如何合理整合文物考古出版资源,激活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生命力,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是每个出版社应当思索的问题和应当承担的责任。

目前,文物考古类图书成为各出版社争抢的香饽饽,但是一些出版社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专业人才不足,导致图书内容极力迎合大众探宝和解谜的好奇心理,错漏百出,甚至有知识性误导,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严重不够,这也间接导致文物考古类的学术图书和精品图书大都集中在文物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几家知名度高、专业性强的出版社中。地方普通出版社想要分得文物考古图书的一杯羹,首先必须合理借鉴文物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特设文物考古编辑中心或分社的机构设置方式,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引进考古学、文博学等专业的编辑,培养能独当一面的专业文物考古类图书编辑,由编辑利用自身文物考古圈的人脉逐渐突破“从0 到1”。其次,策划文物考古类图书,打造不俗的文化品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立足本地资源,放眼全国乃至世界,摸清家底、把准方向、精准策划、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等,努力实现品牌的特色化,逐渐在文物考古图书的出版圈中站稳脚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策划文物考古类图书,首先必须摸清家底,至少先摸清本地区或省区历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及考古成果,清楚本区域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所、考古研究所、开设文博和考古专业的高校等相关机构,了解这些机构已经出版的报告、论著、图录、普及读物等,以及目前正在整理中或有出版意向的相关图书出版动态,积极关注这类机构的学术动态,积极和这些机构建立联系。同时,应密切关注全国文物考古界的重大事件,如“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每年国内、国际的重大考古新闻等,密切注意全国其他出版社文物考古类图书的出版情况,切实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把准方向,精准策划

同样的资料,方向不同、策划方式不同,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所以精准策划尤为重要。

学术研究型文物考古图书,必须体现其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严把编校质量关,提升整体设计水平、印刷水平、包装水平等,做精品,做好书,将品牌意识贯穿始终。如科学出版社的《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文物出版社的《白沙宋墓》《中国文物志》《新中国出土墓志》《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上海博物藏战国楚竹书》《殷周青铜器综览》《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等,均在考古学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是文物考古类学术图书的精品代表。

科普型文物考古图书,必须科学性和通俗性并重,科普价值和文化价值兼具,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大众的探宝解谜的好奇心理。这类图书,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细致分析读者群体,剔除换汤不换药的雷同选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合适的作者,紧密联系公众考古的各类活动,及时抢占市场。如三晋出版社优秀版权输出图书《解读虞弘墓——北朝定居中国的粟特人》,作者大手笔做小文章,不仅告诉人们虞弘墓中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而且尽量提出线索,提供充分的背景知识,是一部通俗而不庸俗的读物,一经出版,版权便远输英国。

文学型文物考古图书,主要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作者。奋战在考古一线的考古工作者,往往囿于时间、精力以及必要的文学素养,很难第一时间写出考古类文学作品;文笔优美、善于设计引人入胜情节的作家,往往又缺乏必要的考古专业素养。所以,对此类选题的策划,首先应做好基本功,充分了解文物考古学界影响力较大的专家,摸清针对这些专家已经出版过哪些图书、哪些选题尚可策划,尽量为这些做出较大贡献的考古学家立传。目前,这类传记主要有《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我的父亲苏秉琦:一个考古学家和他的时代》《考古学家邹衡》等,一大批知名考古学家的传记有待开发。其次,密切关注文物考古学界的动态,积极关注每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以及各地重要的考古新发现,积极联系考古工地领队及公众活动负责人,有针对性地推出重大考古的随笔、研学旅游类著作。这类著作,近年来轰动一时的海昏侯墓最为典型,一时间,各类与海昏侯有关的图书风靡一时,文学类著作如《发现海昏侯》《海昏侯刘贺》《千古悲催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海昏侯三部曲》《海昏侯的生前身后》等,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应积极培养作者,培养编辑,让作者、编辑和考古工作者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走进考古工地,走访考古工作者,就重大考古发现推出考古纪实类文学作品。作家岳南已经成功实践了这种模式,出版了《复活的军团: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天赐王国: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惊世记》《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越国之殇:广州南越王墓发掘记》等十多册考古纪实类文学著作,影响广泛。

译著类文物考古图书,目前引进较著名者有《剑桥插图考古学史》《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考古学导论》《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骗局、神话与奥秘》等。各出版社应积极与外国出版商合作,借鉴优秀的版权输出和引进案例,寻求合适的合作方式,真正做到让世界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明和灿烂的文物考古成果,让中国了解世界文物考古界的动态,互通有无,交流借鉴,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书写靓丽的一笔。

此外,针对青少年题材的文物考古类选题值得重视。目前,此类图书在文物考古类图书中所占比例并不多,文物出版社推出的《少儿考古入门》、上海古籍出版社策划的《考古入坑指南》《趣味考古》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考古夏令营、研学游等活动的开展以及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电视节目的推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考古,关注考古类图书,一系列青少年考古类读物,如《考古好玩》《最美的科普书:中外考古大揭秘》《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考古故事总动员》《启发青少年的科普故事:考古发掘的故事》等,已经受到青少年的青睐。所以切实推出青少年趣味考古读本、知识普及读本、教材等,都是出版社应当思考的问题。

提高质量,打造品牌

品牌是出版社的立足之本,是质量的保证。一个作者可以足够优秀,一个编辑可以足够认真且专业,一部作品可以足够畅销,但这均不足以形成品牌。品牌是以良好的产品质量为基础,长期积累出来的口碑,所以提高图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把好选题质量关,从源头剔除那些学术水平低、内容质量差、科学性不足、知识性误导、编写粗率、粗制滥造的选题。其次,必须把好编校质量关,保证图书的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错漏百出只会自毁长城。再次,必须把好图书的装帧设计关,从封面到内文,从纸张到装帧,每一环节,每个细节,匠心独具才会更加吸引读者眼球。如2019 年度“最美的书”之一《里昂的汉字》一书,综合运用剪纸、绘画、拼贴等手法,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此外,相应的文创产品也会为图书增色不少,也是打造品牌必须思考的因素。这一点,故宫出版社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引领出版社文创产品的潮流,值得借鉴。

突破“从0 到1”,实现品牌的长盛不衰,必须立足本地文物考古资源,积极和本省相关文博、考古、古建筑机构和高校合作,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物考古图书提出精准的策划方案,策划一系列打造本地文化品牌的考古类图书,并由本省辐射全国,逐渐和这些机构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以三晋出版社为例,从第一本专业的考古类图书《屯留余吾墓地》突破“从0 到1”,近年来,三晋出版社已经和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山西大学、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省文物勘测中心、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出版社所在地的考古、文博、古建筑机构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辐射全省各地,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阳泉市博物馆、晋中博物馆、运城市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晋祠博物馆、晋国博物馆、阳泉市文物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晋中市考古研究所、侯马考古工作站、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等密切联系,出版了一系列本区域内文物考古图书,如《山西文物精华丛书》《山西国宝精华系列丛书》《解读虞弘墓——北朝定居中国的粟特人》《砥砺集——丁村遗址发现60 周年纪念文集》等,目前正在出版的项目有《山西出土青铜器全集》《国宝的故事》《考古队长带你去考古》《山西考古七十年》《百件文物看山西》等。

总之,打造文物考古类图书品牌,必须立足本地资源,放眼全国乃至世界,充分调研市场,着力建设专业的编辑队伍,摸清家底,精准策划,严把选题质量关、编校质量关、装帧设计关,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打造大批具有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优质图书,展示中华文明瑰宝,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类图书考古文物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三星堆考古解谜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