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联动运行机制研究

2021-05-12朱云笙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区家庭学校

朱云笙

[摘   要]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尚未完善,课余时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空置,家庭、社区的能动作用利用不足。构建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联动运行机制,包括动力要素、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研究者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分析了各因素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尝试建立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联动运行的机制,优化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学校;家庭;社区;联动运行

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青少年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是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國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而言,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对青少年体质的促进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家长、社区要为学生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1];2019年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提出了“到2035年,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2]。然而,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体育的“教育性”逐渐失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体育学科的地位低;二是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指向体育中考等考核性内容。为改变这种情况,应充分利用青少年学生校外生活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构建并共同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体育联动的运行机制,将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以全面增强青少年体质。

一、“校家社”青少年体育联动

运行机制的动力要素

1.学校动力:丰富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3]。学校体育由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构成,是一种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二元模式。引入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可增加除师生外的第三方群体,丰富达成体育课程四维目标的手段。体育教师在规定的教学内容外,可结合家庭、社区,组织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并制定相应的活动行为规范。通过制定活动过程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熟练技能,增进身体健康,学会遵守规则和提高适应能力;通过在活动中与人沟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丰富学校体育的课程体系,多维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社区动力:提高国民体质,贯彻终生体育理念

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组织下,社区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4]。青少年长期处于在校学习状态,学业压力较大,体育锻炼是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社区是青少年除学校外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但由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社区体育质量较低、影响力较小。为此,可在社区引入学校体育资源,弥补社区体育的不足,同时提高参与社区体育的人数,打造良好的校外体育环境,促进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3.家庭动力:密切亲子关系,培养优秀意志品质

家庭体育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家庭成员自发组织和参与,可满足家庭的运动需求,形式和场所灵活多样。在当前独生子女较多的人口背景下,青少年受到整个家族的关注或“约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通过家、校、社“三位一体”的体育联动,可有效增加青少年与家人相处的时间。面对挫折时,家长的正确引导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的意志品质。还可将家庭体育活动的场地移至社区、学校内,一方面可以丰富亲子体育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孩子与同学、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子体育活动的过程也更加安全和科学。

二、“校家社”青少年体育联动运行的关系建构

1.学校体育是联动运行的主导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联动运行。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学校拥有相对丰富的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等体育资源,可以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联动运行提供组织策划、场地器材等服务。学校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组织策划家庭体育竞赛、亲子体育游戏等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应以学生的体育兴趣为主导,渗透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学校体育的主导下,不仅可以弥补学校课程和学时的不足,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发展,还能丰富家庭体育生活、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2.家庭体育是联动运行的主体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学校、家庭、社区体育联动运行的主体。教育学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家长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其自身的体育锻炼行为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家庭的体育意识、体育消费等都是影响家庭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因素。有些家庭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压抑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需要,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联动运行的机制,可在社区的协调下,以公益或低收费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为家庭体育锻炼创造条件,增加青少年与家长沟通和共同锻炼的机会,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社区体育是联动运行的枢纽

在实施体育联动时,由于家庭数目众多且在活动时间、参与方式上存在差异,而学校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因此社区便可以发挥组织串联的作用,更好地沟通双方,成为联动运行的枢纽和协调者[5]。以现有的社区体育资源来看,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协调各家庭的参与时间,与社区周边中小学进行沟通,设置活动方案;通过年度预算为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维护提供部分财力支持;通过组织活动贯彻终生体育的思想,促进体育强国的建设。

三、“校家社”青少年体育联动运行方略

1.提高体育学科地位

要重视体育,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变革考核方式提高体育学科地位,加大体育考试的比重,规范体育考试流程,同时丰富体育考核内容,使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基本掌握意向运动技能。二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成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三是落实教师减负政策并切实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促进体育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长远角度看,体育学科地位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和终生体育意识的贯彻,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幸福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各主体联动的主动性。

2.形成社区特色体育文化

社区要主动发挥宣传功能,在沟通联络学校和家庭、组织联动体育活动的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提高居民的体育认知,形成特色体育文化。社区长期引导居民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将逐渐形成完善的联动运行机制。从体育制度文化的角度分析,可依据三个主体在实践中归纳总结的经验,制定联动运行的规章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体育联动运行特有的体育风俗习惯,树立“一地一品”的体育特色。从体育物质文化的角度分析,开放学校体育场所,可以保障社区居民的锻炼需求,节约社区体育场所建设经费。从体育精神文化的角度分析,可通过规范参与主体的行为方式,培养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良好品质。

3.养成家庭体育锻炼习惯

在学校的主导和社区的协调下,家庭要发挥其能动性,积极参与体育联动运行。一是要摒弃功利化的教育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思想,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增加对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关注,强化青少年的体育意识,通过共同锻炼的方式,把握青少年的成长动态,达到密切亲子关系的目的。三是从家长做起,以身作则,通过三位一体的体育联动,带动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家庭成员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4.构建三位一体的联动运行机制

三位一体的联动运行机制是指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机构,策划三方联动运行。一是由社区领导、学校体育分管领导牵头,协同由家长组成的家庭体育委员会,共同协商制定联动运行、体育活动组织、场地器材的协调和维护、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制度。二是由地方体育局提供理论指导和技能培训,在家庭体育委员会中培养一批业余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完善机制的联动运行。三是由地方政府对联动运行小组进行全方位监督,包括经费的管理、活动的策划、体育场地设施的安全等,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联动运行机制(见图1),实现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使体育强国的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3][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曹娟娟.“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社区家庭学校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学校推介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