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设计“五度”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1-05-12沈慧岚

中国教师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卷法治学科

沈慧岚

作业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反馈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渠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职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对于作业的认识也应该有所进步。但相对于课堂研究,教师对于作业设计的关注与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基于学科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和实践,总结提炼了“梯度”“广度”“温度”“深度”“高度”的“五度”优化策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一、对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客观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现状,笔者取样了杭州市区10所初中学校的550位师生,下发学生问卷500份、教师问卷50份,回收问卷540份其中学生490份、教师50 份,问卷收回率98.2%,有效问卷540份,问卷有效率100%。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作业内容,对知识点重复操练的多,学生自我建构的机会少;作业过程,教师主导灌输的多,学生合作、个性创新的少;作业形式,书面的多、实践的少,统一要求的多、分层自选的少,现成采用的多、精选自编的少;作业实施,学科“单兵作战”的多、综合统筹的少,与其他学科、德育活动协同整合的更少;作业评价,以“对错、是非”评判的多,对创新和实践点评的少,师生间真情实感互动的更少。

二、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从教育相关理论来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优化设计时要注意:一是作业设计要体现“多元切入点”,提高全员参与性;二是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相关联,增强作业的体验感;三是教师应为学生准备范围更广的可供选择的作业单,提升作业的自主选择性。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对作业优化设计时,要侧重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火花,引发他们探究的冲动,从中获得经验、产生反思、建构知识。

从中央、省重要教育文件精神来看,浙江省在2015年出台了《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三、作业设计“五度”优化策略

针对现实问题,基于理论研究,笔者探索并实施了具有选择性、个性化的“梯度”策略,体现拓展性、生活化的“广度”策略,充满趣味性、亲和力的“溫度”策略,折射思辨性、探究力的“深度”策略,以及综合性、系统化的“高度”策略。

1.“梯度”策略

设计有“梯度”的作业,侧重于体现选择性、个性化,具体策略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能力分层,如分为基础、进阶、高阶等;根据所处的学习阶段和过程分类,如预习准备、练习巩固、延伸拓展等,一般是以作业“超市”“自助餐”等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作业选择。

2.“广度”策略

实施“广度”策略,在作业的拓展性、生活化上着力,具体策略有:拓展作业形式,不局限于练习册和试卷,可以融合微信、微博、提案、问卷等鲜活的时代元素;丰富作业方式,综合小组合作、情境表演、社会调研等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拓展作业内容,融入社会时事、添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热点等。

3.“温度”策略

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课更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认同。所以,更需要设计有“温度”的作业,在趣味性、亲和力上下功夫,具体策略有: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题探究活动,积极创设作业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倾听生活、思考生活,促成学生沉浸式的参与体验。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优化后的作业设计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并且符合七年级年龄特点的体验活动,以真实的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走心”的作业设计,增强了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见图1 )。

4.“深度”策略

“深度”策略,指向思辨性、探究力,进一步触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策略有:设计情景问题链,开展正、反方辩论活动等,引导学生以综合性、批判性的视角看问题,基于原有知识建构,吸纳新知识,加深对知识网络的理解和应用,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

5.“高度”策略

设计有“高度”的作业,指的是综合性、系统化,意在通过借势借力,统筹整合。具体策略有:加强与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协作,设计项目式学习作业方案,整合德育活动,挖掘校园文化、社会资源,借助家庭教育合力,开展社会实践等。

四、反思:作业设计优化的再思考

实施作业设计“五度”优化策略,提高了学生作业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的能力,鞭策教师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拓宽教育视野、提高教育认识、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水平。

然而,从学习的全进程来看,首先,作业设计还应该从整体上再思考、再研究,即如何构建与作业匹配融合的课堂学习全方案,把优化设计从作业这个环节延伸至学习的全过程。其次,作业优化设计之后的作业管理如何跟进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作业指导能力,配套的指导方案需要纳入作业设计的优化方案中。再次,对于不同学习时段的作业,如课前、随堂、课后、周末、假期作业等,如何充分挖掘其不同的功能特点做统筹安排,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期待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能够与教育同仁一起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有效促进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 )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

猜你喜欢

问卷法治学科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