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桃花源的诗情画意
2021-05-12董以良
董以良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古城是依照《桃花源记》而设置情景,是研学旅行的理想基地,吸引着不少莘莘学子前来游学。
换上古装,诵读古文,3月25日,来自长沙县第六中学的300余名学生趁着桃花时节,带着课本步入桃源,在千年古院、万亩桃林中追逐陶公笔下的胜景。
探寻秦谷文化,品悟国学经典
一句诗文,一方实景,桃花源里读桃源,身临其境书中美景,千古名人追寻的美梦,似乎真的有迹可循:桃花山顶,高阁巍举,古松摩顶;山间溪岩秀丽,曲径通幽;山前桃花流水,落英缤纷。这是荟集了15处国家级文保建筑、1处省级文保建筑的“国保山”,是留下了诸多文人墨客足迹的“名人山”,是历朝历代追寻桃源梦的“朝圣地”。
山上的碑廊里存放了唐朝以来在桃花源出土的17方古诗文碑刻,刻有王维、王昌龄、杜牧等诗人描写桃花源的诗词。这方沃土底蕴深厚,文化悠远绵延,师生漫游于此,随处感知潜藏文化的灵魂,俯拾皆是文化的魅力。
桃川书院收藏了大量国学经典书籍以及与桃花源文化相关的珍贵古籍,古圣先贤留下的传世经典,在这里汇聚,为后人播下智慧的种子。在這里,学生们身着汉服体验“琴茶书画”,感受国学礼仪,接受国学熏陶。
解密民俗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桃源树雕、桃源刺绣、擂茶体验、竹篼舞……桃花源里的游乐,远不止美景而已,富有特色的民俗技艺,为众多游客与前来研学的师生提供了别样的乐趣。
在桃花源的众多民俗工艺里,桃源刺绣被誉为一朵奇葩,是“湘绣之魂”,蕴含着桃花源人对美的追求。天工六艺坊里,众多桃源刺绣陈列,构图夸张、用色大胆,具有神秘、浪漫的气息。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也纷纷穿针引线,动起手来,完成了一份带有个人特色的刺绣作品。
缠绕、绑紧、弯曲……潺潺溪水边上,小小少年们模仿古人游船,开启了脑洞大开的造船计划。他们三五人一组,手脑并用,画图、搭建,分工合作,井然有序,用塑料管、胶带等材料变出了一艘艘有模有样的小船。
远离都市的喧嚣,放下手机和电脑,在幽远宁静的秦谷,学生们观看“古秦人”民俗表演,在欢快的韵律下,跟着秦谷村民,学习一段竹篼舞,体验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民俗生活。
参演文化大戏,乐享视听盛宴
跨越古今、全息投影、室内降雨、沉浸式场景……两山一湖的五柳馆剧场内,中国首部微时空行浸式互动体验剧《湘遇·桃花源》正在上演。45分钟的剧目中,每一位游客既是观众,也是演员,与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一起,穿越百年,对话历史长河。
黄昏谢去,夜幕降临,秦溪河上一场时空倒流的盛宴即将铺开。观众乘船漫游,在“十里秦溪十里桃花”的河流剧场观看《桃花源记》。溪流深处,渔歌唱响,骑牛的牧童、张网的渔人、浣衣的农妇从眼前一一掠过。
看着《桃花源记》情景再现,一些学生不禁向往起画卷上的宁静生活:“古人的生活也太惬意了吧,要是能穿越回去就好了。”观演结束,游船上关于古今生活的探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