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重塑会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1-05-12苏希玲
苏希玲
疫后重振,会展人才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疫情之后,行业的发展对于会展人才提出了什么样的需求?企业在用人方面面临着哪些缺口?企业通过哪些人力资源策略来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院校、员工各应承担什么样的担当?校企合作有哪些新的模式?
12月17日下午,中外会展品牌大会之品牌会展人力资源论坛围绕“以人为本,重塑会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主题,邀请到会展产业链各环的知名协会、会展企业和院校代表,就会展人才培养的责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精彩致辞】
中外会展校企合作联盟主席、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分享了新时期对会展人力资源的新观察,并重点探讨了云端会展兴起之下的会展人才需求与培养之道。他表示,“云端会展教育”不是开展线上授课,而是对“云端会展”课题系统研讨。当前,院校开展云端会展不是简单的线上授课,而是要对该课题进行系统地讨论,希望院校老师更好地研究双线会展的情况,及时把业内的实际动态和会展教育课程结合起来,从双线会展的理论高度,既搞好教学,又引领业界。他建议,将来,可以编写云端会展相关教材或者讲义,把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
中外会展校企合作联盟副主席、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助理刘勇表示,壮丽的“十四五”即将启程,在新的形势下,品牌建设突显其重要性。品牌建设,需要培养有品牌意识的职业会展人。无论是品牌项目还是品牌企业,都要靠人来实现。在培养品牌会展人才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三方面。首先,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发扬工匠精神。其次,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当下每一件“小事”,这需要良好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等,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推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会展人。第三, 创新发展。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找到品牌发挥作用的着力点,特别是目前大数据、互联网等引领新科技发展的新技术,都可以为我所用,为打造会展品牌所用。
【对话环节】
在远大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雅竹的主持下,来自会展主办、场馆、会展服务、会展教育等领域的行业代表紧紧围绕“责任担当,基业长青”的主题,分享了在新常态下的用人策略与人才培养之道。
西麦克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明表示,疫情下,企业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对兼具策划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另外,疫情下,展览公司针对客户有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进行推广,让客户认可和接受,因此也急需开拓型、销售型人才。最后,主办方不能只懂会展,也需要深入到展会所在垂直行业中,说行业话、做行业事,深入到行业中,才能取得行业信任,把所有行业人士汇聚到展会平台上,展会才能成功。他还指出,目前院校毕业生能力较为单一,从业者需要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校企双方则可以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会展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实践,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副总经理韩风表示,疫情防控成为新常态下场馆的最大挑战,同时展会双线融合等新模式的兴起也对场馆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场馆员工,尤其是网络工程师等技术人才在网络科技等方面的素养需要不断提升,包括去学习和掌握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平台,才能满足客户的各项新需求。在对于会展毕业生的培养过程中,他认为,要考虑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温和的态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最开始的工作过渡期。他还补充说,最与时俱进的行业知识都是从实践中积累而来,建议会展专业学生应有一定数量的学分由实习单位打分,这非常有利于提升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一线认知。
国家会议中心人力资源部执行总监周悦认为,疫情下,场馆人员的流动性反而比之前要低。场馆方对于客户的需求需要有更敏锐的感知。同时,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外部形势的变化。此外,也要增强学习能力和服务意识。疫后重启,场馆工作人员应该更关注线下会议面对面的服务中,是不是体现出人和人之间接触的温度?这种面对面服务中的优势,需要场馆员工在服务过程中努力实现。周悦还认为,一个人成熟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培养:第一,综合素质;第二,工作技艺;第三,眼界高度。后两项是由工作单位培养,学校应该进行素质类培养,例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复,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校企合作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工作培训和实习,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认识,站在更宽、更广的平台,这甚至可能影响他们将来乃至一生的职业选择。
北京农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师、北京盛展乾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仲欣表示,疫情对院校的授课规模和具体方式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目前,在培养会展学生的过程中,也需要兼顾思政、数学等在内的通识教育,会展的核心课和专业技术课占三分之一左右,单项课程的学时大大压缩了。同时,由于升学、在会展工作中的挑战等因素,会展专业学生学会展的韧性和会展对口就业的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希望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有“三心”。第一,多点爱心,让学生在从事会展行业的过程中,能够去爱这个行业,能感受到行业的人的爱护。 第二,多点关心,在学生大学期间成长的过程中,多关注从学习到实践的结合。第三,多点耐心,给学生更多的成长机会。大学教育是通识类教育,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因此需要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
德国普朗(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熊忠表示,企业不能因为疫情坐以待毙,要更多地放开思路,首先解决生存之道,才能为后期的人才培养打下基础。因此,公司积极延伸对客户的服务内容,开拓思路,多元发展。在此过程中,对专项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探索中。在此过程中发现,在双线会展趋势下,网络、科技、大数据、远程服务、服务意识等等,这都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介绍道,公司每年接收大量会展专业毕业生,成体系的校企合作对帮助学生提升会展专业知识的实践性会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虽然会展企业在新人才的培养上和薪酬奖励机制都做得很到位,但新人需要有更强的职业稳定性。学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职场素质教育。这样可以避免会展新人职业稳定性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