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容是最大的开放

2021-05-12王湘蓉

教育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广州发展教育

王湘蓉

江海穿行的城市,总有一种开放的气魄和宽容的胸怀,让更多人愿意为它驻足停留。广州,就是这样的城市。

在浩瀚的星空下,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海边眺望广州,又会生发怎样的感慨?

三月的广州,木棉花和三角梅开得绚烂。随着如织的人流,行走在广州不同口音杂混的大街小巷,才知城市的包容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亲切和随和。广州有属于自己的“城市美学”,其不仅体现在现代的高楼大厦,更体现在巷陌人家似曾相识的烟火生活。在薄雾笼罩的清晨,珠江上的货轮在眼前缓缓行驶,船尾的水痕越荡越开,一夜沉静后的城市又开始喧嚣起来。而在夜晚,当灯光点亮珠江,城市的繁华和美好从岸旁的万家灯火里透出来,那是一种温暖和友好的气息。在高楼林立处和一个个城市社区里,不同类型的学校掩映其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这里拔节生长。教育让生命无限延伸,同时也给这座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在广州经济发展焕发持续活力的背后,是无数人对这座城市选择的结果,而在培养“人”的教育领域,广州有着开创性实践。广州教育在与各种社会关系的互动中,其行动导向非常清晰,城市发展到哪里,教育就先布局到哪里。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广州的基础教育在城市发展中始终保持先行一步,如科学布局城市教育空间、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实施城乡联动集团化办学等,在服务人口集聚和引导人口聚集两条路径上最大化彰显教育功能。

“十三五”期间,广州秉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的教育理念,推动各项教育事业取得了新成就,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11个区均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广州对教育的认知和行动,在于其以前瞻性的眼光系统审视和思考城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并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充分汲取城市历史上形成的优良教育传统和文化精髓,以及国际和国内好的、领先的教育经验,动态协调城市各类学校的相互关系,使教育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更为紧密,并能互为支撑、同频共振。

站在新的节点上,广州教育面向未来,科学规划,在理念变革、制度创新、方法技术创新等方面努力探索,正在用包容而开放的精神,推进城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座城如何让选择它的人安心?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常住人口超1500万的广州,便会体会到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工作、生活在城市的空间里,给城市文化和教育带来了广泛影响。尤其是教育,如何适应城市因人口流动带来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广州教育用一种宽广而包容的教育观,肩负起了特大城市的教育责任。

那么,一座城如何让选择它的人安心?广州教育用实际行动做好了诠释。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商业发达,民营企业、家庭作坊遍布,广州的教育理念比较开放,对孩子的教育相对宽松,广州并非是偏智育而轻素养培养的城市,分数不是唯一的指标。人们对教育普遍有这样的观点:人生并非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条路,考不上大学还可以做生意,人生有多条路可选择。民众对教育豁达的态度,使广州教育相对从容、平和。但近几年,随着“双子星”深圳教育的加速度,给广州教育也带来了影响,这考验着广州教育的定力。

整个采访过程,记者明显感受到“五育并举”在广州不是口头上的宣传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树成树,让花成花”的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城市教育生态,正是这种对孩子成长的宽容和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体现了广州教育深层次的包容。

广州教育的包容,还体现在对来穗随迁子女大度的接纳。广州对于人的到来,是敞开大门的,选择广州的人群多样,除了国内其他地区人员,还有许多港澳及外籍人员,解决这些人员子女读书的事,成为广州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程。

广州规划建设和审批设立了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并加大城市基础教育学校改扩建力度,使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权益得到保障。数据显示,2020年解决符合条件的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初始年级的比例达81%。广州教育局局长陈爽对来穗随迁子女入学有着这样恳切的话语,“广州的随迁子女在我们义务教育150多万在校生中占比达40%,只要办了居住证,就能在广州上学。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太重要了,父母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希望把孩子留在父母身边生活学习”。

一座城的发展,不能仅盯着冷冰冰的数据,而是要温暖活生生的人。广州对人的包容,在教育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选择一座城市是有期待的,其中对教育的期待是重要因素,广州教育用公平、温情和包容,给予了选择这座城市的人一种安稳。

一座城市能容得下多少所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提出“老城市新活力”,老城广州正用实际行动讲述新故事。广州在建设最优城市系统的方法论层面,沉淀了丰富的城市发展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也为我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现实参照。

广州的城市形态特征,从个人到社会秩序所凸显的也是一种宽厚的包容和开放的流动,多种不同产业集群汇集于此,使城市发展在专业化基础上更加多元化。尽管广州GDP城市排名全国第四,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但是,同样也面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够、科技创新能力和领军人才不足的问题。

随着广州“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人才强市”战略目标的提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整体提升,已成为当下广州城市发展的核心。在这个城市发展背景下,大学作為知识、资源、要素充分流动的场域,科研创新与生产活动在这里涌动,经济增长的现实问题研究和前沿领域研究在这里互为关照、不再状若鸿沟,青春的生命在这里飞扬……大学强化了技术共享、产业匹配和知识学习的本地化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城市的创新创造水平,助力城市发展,这或是广州加快大学建设步伐的真实解读。

猜你喜欢

广州发展教育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