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剑英与周恩来:肝胆相照心为国

2021-05-12黄子云

党史纵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叶剑英张学良蒋介石

黄子云

叶剑英与周恩来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俩从相识到相知,最终成为肝胆相照的挚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艰巨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把他俩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沙场中,在艰难困苦、险象环生的统一战线岗位上,在错综复杂、危难紧急的党内斗争旋涡里,叶剑英与周恩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们在斗争中结成的友谊,似乎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实际上却“心有灵犀一点通”,坚若金石,美如碧玉。

叶剑英与蒋介石激烈争论,周恩来果断地支持叶剑英

叶剑英与周恩来的交往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9月初,从法国勤工俭学归来的周恩来奉中共中央指示,来到大革命策源地广州,不久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部长。在当时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他公开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和制定的新政策,为实现民主主义的“国民革命”而奋斗。就在同一时期、同一地方,叶剑英作为追随孙中山的民主主义革命者,也正以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的身份活跃在广州军界、政界,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参加国共合作的伟大事业。

周恩来到广州后不久,便参与指挥了平息商团叛乱的作战。叶剑英奉命率建国粤军第二师部分官兵参加平叛,这是叶剑英第一次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参加战斗。两人配合默契,很快将叛乱平定下去。

11月,周恩来被调至黄埔军校,先任教官,后任政治部主任。而叶剑英在周恩来到来之前,已经担任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亲为学员授课,是当时黄埔军校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周恩来到黄埔军校后,立即投入政治部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向教职员工和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教育他们不贪财、不怕死、精诚团结、救国救民,实现孙中山提出的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的建军宗旨,使军校的政治工作日趋活跃。在办校和教学的过程中,叶剑英与周恩来的交往日深,从周恩来的举止言谈中,叶剑英深深领略到了共产党人的磊落胸怀和远大抱负,初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他第一次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但是,由于中共有些领导人认为叶剑英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不能轻易接收,叶剑英的入党愿望未能实现。

1925年1月,盘踞在广东东江流域的军阀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之机,依靠英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段祺瑞的军事援助,纠集反动军队妄图进犯广州,推翻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共的推动和支持下,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东征,讨伐陈炯明。周恩来参加了东征军的领导,负责政治工作。他指导政治部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和战时宣传计划,在东征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东征军分为左、中、右3路,由张民达任师长、叶剑英任参谋长的第二师隶属右路军,于1925年2月底从广州沿广九路向淡水城(位于今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进发。出发前,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叶剑英制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并根据周恩来的要求,向部队官兵讲明此次作战的目的和意义,鼓励部队发扬猛进、猛攻、猛追、猛扑的精神,奋勇进击。在作战中,周恩来谦逊亲切的态度、机敏周密的思考,特别是他和各级党代表率先垂范的精神,使叶剑英敬佩不已。淡水一战,东征军大获全胜,俘获甚多。

艰难显奇才,困境识真知。叶剑英对周恩来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是在淡水之战后的一次爭论中。当时,东征军领导层就下一步作战计划产生了分歧。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力求先打惠州,令部队北上;叶剑英和张民达则主张对惠州围而不打,而以主力东进,直捣叛军老巢潮汕。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周恩来冷静地听取了双方的理由,认为暂时放弃惠州,集中兵力歼灭当面军事力量,夺取最后胜利,是正确的作战方针,于是表示支持叶剑英。由于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和苏联顾问加伦也支持叶剑英和张民达的主张,于是右路军乘胜追击,攻克海丰,横扫潮汕,占领兴宁、梅县。困守在惠州城的杨坤如部见大势已去,便自动献城,惠州不攻自破。

战争的结果表明,周恩来在争论的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判断是正确的。叶剑英也由此更加佩服周恩来的胆略和智慧。

周恩来支持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4月16日,周恩来等人建议出师讨伐蒋介石。4月17日,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发表声明,开除蒋介石国民党党籍,免去其所任职务。而在南京的蒋介石也公开反对武汉政府。由此,出现了“宁汉分裂”的政治局面。

是归向南京还是归向武汉?两条道路摆在叶剑英的面前,他反复思索着。最终,胸怀为国为民之志的叶剑英决定:与背叛人民的蒋介石决裂,倒向武汉方面。

随即,叶剑英在江西吉安召开全师军官会议,当众宣读了他起草的反蒋通电,慷慨激昂地说:“兄弟们,以前我拥护蒋介石,他是我们的校长和总司令,主张联合民众,所以我们跟着他革命。可现在他不革命了,背叛了中山先生的遗嘱,公开反对主张北伐的武汉国民政府,在上海、南京和其他地方屠杀工农群众。他叛变革命,我们就要反对他!我想了又想,几夜没有睡好觉,如今想好了,决定与老蒋分道扬镳!诸位如何打算,人各有志,我不勉强,愿意革命的,留下;拥护蒋介石,想去南京的,也请自便!”

通电发出之后,叶剑英带着几个人化装秘密赶往武汉。到达武汉后,叶剑英应已升任第四军军长的张发奎之邀,在他身边工作。不久,叶剑英被正式任命为第四军参谋长。

第四军里的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比较多,政治工作比较活跃。在这种环境下,叶剑英对时局有了新的认识。他看到汪精卫等人已经越来越走向反动,国民党官僚只谋一己私利,腐化堕落,心中无比失望;认识到只有共产党人才是大公无私、真心实意地为工农大众谋福利,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够救中国,把革命进行到底。因此,他更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但是,此时此刻,黑云压城,到处是腥风血雨,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全国和武汉的形势错综复杂,到哪里去找共产党呢?即使找到党,党能够接纳曾是蒋介石嫡系的自己吗?想到自己过去申请入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搁置的,叶剑英感到有些迷茫。

由于受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人民抗日热潮的影响,张学良和杨虎城向蒋介石提出联共抗日的要求。但是,蒋介石非但不同意,反而加紧调集嫡系部队到豫陕边境,压迫东北军、西北军继续进攻红军,并亲自到西安督战。张、杨两将军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毅然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杨在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同时在西安拘禁了一批国民党军政大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紧急商讨对策,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毛泽东、周恩来立即致电张学良,拟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赴西安共商大计,并向张、杨提议调整防务,配合他们粉碎国民党“讨伐派”的武装进攻。

12月17日,周恩来一行抵达西安,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商讨西安事变的性质、前途和处理方针,研究对付南京亲日派的军事部署。根据分工,周恩来侧重于政治方针,负责上层统战和群众团体工作;秦邦宪侧重于中共组织内部工作;叶剑英则侧重于军事方面工作。

南京方面由于亲日派何应钦的操纵,剑拔弩张,随时准备“讨伐”西安,内战一触即发。此时,张学良、杨虎城不但在政治上需要共产党的支持,军事上也需要共产党的协助。张学良十分钦佩叶剑英的军事才华,一次,他对周恩来说:“周副主席,有件事想跟你商量,我想向你借一个人。”“借一个人?你们、我们都是一家人,只要能给,我都借。”周恩来爽快地答道。于是,张学良正式提出:“我想请叶剑英出任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的参谋长。”周恩来先是一惊,继而则喜,因为这充分说明了张学良联合抗日的诚意,于是马上回答说:“这事我个人表示同意,不过我个人不能做主,还要请示中央。”在周恩来专电报告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后,叶剑英以参谋长的身份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与东北军、西北军将领一起制定了抵抗亲日派“讨逆军”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同时还积极参加谈判和其他工作。

南京政府在弄清了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无意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这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美龄、宋子文到西安谈判。从23日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参加谈判。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叶剑英协助周恩来日夜奔忙。他会见了各方面人士,同他们进行座谈,听取意见。他还采取出席报告会、个别出访等形式,大力进行统战工作,并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意见及时向周恩来和中央进行请示汇报。

就在西安事变即将和平解决的最后关头,张学良没有同周恩来、叶剑英等商量,决定立即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经洛阳飞回南京。蒋介石一到洛阳就把张学良扣留起来,到南京后又背信弃义,发表《对张杨的训话》,软禁张学良,妄图搞垮红军、东北军、西北军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削弱西北革命势力。

内战的阴云再次笼罩在西北的上空。危急关头,周恩来、叶剑英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同东北军、西北军高级将领协商,发表通电,抗议南京政府扣留张学良和企图重新挑起内战的阴谋。同时,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方面的高级领导人共同协商并拟订了具体的作战方案,以应对国民党中亲日派“讨逆军”的进攻。此外,周恩来、叶剑英还为解决东北军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尖锐矛盾,不顾个人安危,多方奔走,调解矛盾,避免分裂,并帮助处境十分困难的杨虎城处理各种棘手问题。

周恩来离开西安后,叶剑英仍然留在西安七贤庄“红军联络处”(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公处),巧妙地应付各种复杂的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继续为西安和南京达成和解协议创造条件、贡献力量。

周恩来称叶剑英:“在关键时刻才显出是同志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日理万机,叶剑英则担任军委副主席,两人一起为新中国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呕心沥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叶剑英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和保护。当时,毛泽东指定由周恩来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叶剑英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权被林彪、江青、陈伯达、康生等把持,使周恩来、叶剑英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难的状态之中,他们的每一项日常工作都遇到林彪、江青等人的阻挠和破坏。

1967年1月5日,首都造反派准备联合召开所谓“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指名要陈毅、叶剑英到会检讨。叶剑英接到通知后,心中不免一阵悲怆,他想到了周恩来,立即向他作了汇报。周恩来听后非常气愤,当即质问:是谁同意他们开这个大会的?为什么不报告?并果断地说,不能叫他们开这个批判大会,即使开,老帅也不能参加。此后,周恩来拖着疲惫之躯立即来到人民大会堂,连续两个晚上接见群众代表,说:“陈毅、叶剑英几位元帅都是拥护毛主席的,你们把他们作为全军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是不符合实际的,明天的会,我不贊成!”经过周恩来的耐心说服教育,这次批判大会最终被制止,又一次保护了叶剑英。

1969年春节,毛泽东找几位元帅谈话,要他们到工厂去蹲点,搞点调查。叶剑英被指派去新华印刷厂。对于叶剑英在新华印刷厂的情况,周恩来十分关心,特意派身边工作人员杨德中几次前去看望他,并带话嘱咐他千万注意身体。

1969年4月,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国际国内形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召开。毛泽东、周恩来并没有忘记叶剑英,亲自提议他进中央政治局。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叶剑英虽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但是林彪一伙并没有放弃对他的迫害。1969年10月,他们借口所谓“紧急战备”需要,迫使叶剑英等许多老同志离开北京奔赴外地。年过七旬的叶剑英被“下放”到长沙,以后又辗转流徙岳阳、湘潭、广州等地,受到林彪及其追随者们的冷遇、刁难和折磨。

身在北京的周恩来,仍时时关怀着叶剑英,多次打电话给他,嘘寒问暖。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得重用,他再度受毛泽东委托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意欲趁“文化大革命”之机乱中夺权的江青一伙,又把矛头对准了周恩来和叶剑英。为了保护叶剑英,周恩来煞费苦心。在1972年6月的批林整风汇报会议上,周恩来就长征路上党中央、毛泽东与张国焘作斗争时,叶剑英截获张国焘的密电、立即报告毛泽东这一史实讲了很长的一段话。他说:“……叶剑英同志先得到张国焘的命令,一得到,马上就报告毛主席。毛主席得到这个消息,决心北上……剑英同志先将密电报告了毛泽东,因而脱险,立了大功,这件事情,是毛主席经常讲的,在座的不少同志听过。不是主席总是拿这个古人的事来比喻吗?宋朝不是有位吕端嘛。古人有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主席拿这个例子多次说这个事,……就是说,没有剑英同志立这个功,要不是毛主席出来制止……那个局势就很坏了。所以就是主席说的,人心、党心、党员之心,都是要团结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要分裂是极少数,那是一个惊险场面,在关键时刻才显出是同志嘛!古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嘛!”

“鱼儿也知帅翁意”

1972年,周恩来被确诊身患膀胱癌。但是,“四人帮”一伙以保密为名,封锁周恩来的病情,不让毛泽东知道详情,导致周恩来的病不能得到积极的治疗。他们还企图从精神上摧毁周恩来,用种种“请示工作”“看望病情”等借口来干扰周恩来的治疗与休息。对此,叶剑英十分焦急,在一次陪同毛泽东接见外宾后,拿出周恩来的一瓶血尿样本给毛泽东看,直到这时毛泽东才知道周恩来的病情如此严重,当即指示要抓紧治疗工作。毛泽东的指示下达后,中央很快就成立了周恩来医疗领导小组,由叶剑英牵头,汪东兴等人参加,负责周恩来的治疗工作。

1974年周恩来住进医院以后,叶剑英亲自领导医疗小组,精心制订治疗方案。为了治好周恩来的病,叶剑英想了许多办法,耗费了大量心血。他到处打听、搜集治疗膀胱癌的民间秘方,一旦发现,就指示医院检验采用。他还多次到医院通过仪器观察治疗效果。

在周恩来每次做重大手术时,叶剑英总要在手术室门外等候,直至手术完毕、问清情况后,才放心离开医院。叶剑英在京的时候,每天早晚都要打电话到医院询问病情,夜里临睡前还常给邓颖超或周恩来的保健医生打电话,问过情况之后才上床休息。外出时,他也念念不忘周恩来的病情,常打电话到北京病房,询问周恩来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

在周恩来病情日益加重的日子里,叶剑英忧心如焚,尽自己最大努力,巧妙地与“四人帮”周旋,在完成周恩来交给的每一项重任的同時,还以最大的精力来关心周恩来的病情。从1975年下半年起,他的身影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周恩来的病床前。开始时,他一坐下来便不走,常常与周恩来一谈就是小半天。后来,叶剑英遵照医嘱,将每次谈话逐渐减少到两小时、一小时、半小时。再后来,叶剑英只能伏到床边,贴到周恩来的耳边小声汇报,而周恩来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以至于只能微微点头,以目示意,很少讲话了。在周恩来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叶剑英坚持天天来医院探望,有时一天数次,来了就默默地紧贴着周恩来的床边坐下,轻轻握住他的手,深情注视着他的面孔。每当这时,周恩来好像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只要不是癌症剧痛袭来,他总会睁开眼睛,努力作出笑容,嘴角颤动着,报之以同样深情的目光。这目光凝聚着多少难忘的回忆,蕴藏着多少厚重的友谊,倾诉着多少复杂的思绪啊!就这样,他们长时间地握着手,深情地互相望着……

周恩来住院期间,叶剑英如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点空,便会拿起鱼竿去钓鱼,以缓解心中的烦闷和悲伤。叶剑英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有一次,我随叶帅在北海钓鱼,当时周总理病重住在附近的医院里,叶帅虽然在钓鱼,但眼睛却凝望着远方的医院。良久,叶帅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总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出院哟!”

叶剑英在钓鱼的时候,总是喃喃自语地说:“恩来同志在生病,今天一定要钓一条大的!”他还把钓到的鱼用盆子装着,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让周恩来尝尝鲜。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的长子、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第一副会长、著名体育散文作家万伯翱知道此事后感动万分。于是,他写了这样一首新诗《咏叶帅钓鱼送总理》:

“文革”中的周总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身患癌症犹工作,天天尿血不休息,就像一只红烛,照亮了神州,燃尽了自己。

“四人帮”豺狼心,明枪暗箭害总理。

南昌义举老战友,大事从来不糊涂,为人欣作落泥红,叶帅智勇来辅弼。

总理的饮食起居,治疗方案,他关心到点点滴滴。

为了加强营养,他又想到钓鱼——

迎旭日,踏冷露,蹒跚移步到秋塘,草帽下面小木椅,手执长竿从容坐,更著风和雨。

碧荷摇曳水有情,鱼儿也知帅翁意,纷纷游来漂儿动,甩上八尾锦华鲤。

叶帅忙上前,躬身看仔细:

“这两条最大最活跃,快去医院送总理。”

多少深情厚谊,多少盼他康复的希冀,尽在这一盘活鱼清水里。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不幸与世长辞。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也因病在北京逝世。这一对老战友、老朋友,终于可以在天上继续在一起携手共进,高歌同行了。(题图为1936年叶剑英与周恩来合影)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叶剑英张学良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叶剑英半夜调换皮箱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叶剑英74岁学英文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叶剑英(上)
瘾君子张学良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黑老大助张学良戒毒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