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才能被治愈

2021-05-12王燕

科教新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健康青少年

王燕

据我国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抑郁症正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不仅是青少年,甚至还有一些小学生也深受其苦。那么,家长、学校、社会该如何让儿童青少年远离抑郁?

孩子厌学、自伤要警惕

小胜的父母都是老师,从小,父母就强势掌控着他学习生活上的一切事宜。因此,小胜很少反抗、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唯有一次主动表达想选文科,父母却以“学理科更有前途”,为他选了理科。这之后,小胜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去年踩着一本线的小胜,没有如父母的愿被985大学录取,被迫复读一年。

“我想我生病了。”一个月前,通过浏览网络文章和新闻报道,正在复读的小胜意识到了自己的身心“异常状况”和抑郁症有关。

不久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医院的抑郁症诊断书递给母亲——“我能不能休学一段时间?”

小胜母亲满腹狐疑,敲开了学校心理教师办公室的门。“小胜之前没有抑郁表现,怎么突然有抑郁症了?医生给小胜的诊断可不可信?服用医院开的药后,他出现恶心、呕吐的药物反应,我让他停了,要不要继续服用?”面对儿子的病情,小胜母亲感到迷茫和无措。

同樣是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内,小新的父亲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小新将鸭舌帽压得很低,呆呆地看着地板。桂东县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桂东一中心理发展中心主任王小明看不到他的任何表情。

小新平静地自述,初一下学期一次手术后,他无法再进行剧烈运动,体育专业生梦破碎,彼时,文化课程又落下了不少。小新觉得人生失去了方向,他痛苦万分,开始频繁自伤。

王小明介绍,小新的心理健康风险评估高,他最后建议小新父亲带孩子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医学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诊断和治疗。

“从我接触的案例来看,家长正视抑郁症,是从孩子提出不上学或者自伤开始的。”长沙市一中心理教师王警可说,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还会表现出作息不规律、厌学、情绪持续低迷、“懒惰”、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

长沙市明德中学心理教师徐波则表示,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时,强烈的负面体验远远超出了他自己能调节的范围,他可能会因此感到自责、无助。

家庭支撑极为重要

“他是不是没病装病,逃避学习?”“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家长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普遍存在困惑和不理解。

“面对孩子的抑郁情绪,家长们通常缺少‘警醒和‘觉察,并普遍对精神疾病有着耻辱感,他们倾向于回避孩子的情绪问题。”采访中,多名心理教师表示。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副教授胡宓说,这是由于家长缺少相关知识,可能会把抑郁障碍的症状看成是“不听话”或“矫情”的表现,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抑郁障碍不需要专业治疗,谈谈心就能好”,这些误解往往会耽误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还可能发生极端行为。家长应该多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建立正确的求助意识。

胡宓告诉记者:“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成因很复杂,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其中,自身的个性特点、应对挫折的能力、社会支持、以及重要的生活事件与抑郁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良好的社会支持,特别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社会支持,能有效预防抑郁障碍的发生,减少因抑郁造成的极端结局。”

这一点,小章父母深有感触。因工作繁忙,他们很少与孩子沟通,也难以感知到孩子升入高中后学业压力大、孤单等情绪。看着小章变得消沉,一上学就心慌、胸闷、头疼,他们认为这是“青春期叛逆”的行为,过段时间就会变好。直到小章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他们才开始接受并正视孩子的心理疾病。听从心理教师的建议,他们双双辞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带着孩子去全国各地旅游散心,按小章的意愿养了一只猫。4个月后,斗志满满的小章主动要求重返校园。

构筑多维度保护网

“考虑到学生、家长在‘早发现早治疗上意识、能力的不足,学校的筛查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王警可表示,长沙市一中从2015年开始,每学期都定期给学生做抑郁症筛查。

其中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在进行心理测查、评估时,有些学生‘装抑郁;还有些学生,为了掩盖自己的抑郁情绪,而故意不如实回答,假装自己没病。”王警可表示,不管是哪种行为,学校都会根据筛查结果,深入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

“应对青少年抑郁,亲子之间能否顺畅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王警可说,学校会告诉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求助,如何求助,如何和家长表达。“我们还会告诉家长判断、观察孩子的抑郁情绪。另外,如果孩子总是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明确原因,这可能也是抑郁症躯体症状的表现。”

“把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以及衡量人才的基本条件,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应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心理社会技能训练,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提高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健康的孩子,我们才会有健康的社会。”胡宓说,每个孩子都会慢慢成长为独立的人,在这个漫漫又艰辛的过程中,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多去看见、听见,多理解,多尊重。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情绪认同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