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苗技术研究
2021-05-12张永清
张永清
摘 要:在林业栽培方面,苗木是物质基础。苗木的培育工作是关键的造林措施。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先进技术运用于林木育苗方面。为确保育苗的水平和质量,对不断更新的林木育苗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林木;育苗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5-010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志码: A
当前,我国城市绿化工作备受关注,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绿化工程极为重要,园林专业人士也开始重视林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方面,育苗是很重要的环节,苗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生产的水平。只有培育出成活率高的幼苗,才能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本文将详细论述林木育苗技术,以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具体的育苗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前期准备工作
1.1 苗圃与繁殖方法的选择
苗圃培育的树种越多,其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会更强。因此,对于面积较大的苗圃,尽可能地培育更多种类的树种,不仅可以造林用苗,又能绿化用苗。因此,应该在造林地附近选取苗圃地,尽量靠近居民区及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样可以为苗木的运输提供便利,减少运输时间,保持苗木活力。同时,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坡度较大可以修建梯田。需要注意不能选择山顶或地势低的地方。在培育苗木的过程中,离不开水源,苗木必须靠近水源。如缺乏水源需打井,确保灌溉水的充足。
通常情况下有无性繁殖育苗方法和播种育苗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
无性繁殖育苗方法广泛运用于林木育苗与栽培中。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树种无性繁殖育苗的试验,得出绝大多数树种都能够运用无性繁殖育苗方法进行育苗和栽培的结论,其中包括白榆、杨树、云杉、刺槐等一些树种,优点是让树种的繁殖方法扩大,从而有效提高树苗的繁殖能力,这与树苗繁殖效率和质量也有紧密联系,并且无性繁殖与树木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有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播种育苗方法深受很多地区的喜爱,因无须考虑过多因素,把握好种子的质量、种子播种的时间、土壤条件、季节特点和气候等要素,进行播种育苗前,正确地处理好种子,将种子浸泡在植物激素或湿沙层中,达到催芽的目的。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应强化种子活力及发芽率,确保苗圃中种子生理化差异小[1]。
1.2 林木催芽技术
1.2.1 温床催芽
种子的催芽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药物催芽方法、温床催芽方法和水浸催芽方法。温床催芽是常用方式。在开始播种的前40 d,种子需要使用45 ℃的温水浸泡完成消毒,充分地搅动,使之温度下降到10~20 ℃。1~2 d换一次水,需要持续浸泡7~10 d。捞出种子后,与2~3倍的湿沙混合,放到向阳的土温床内。挖宽度在1~1.2 m之间、深度在3 m内的长方形窖,其长需要根据种子的数量决定,在周围铺木板或席子。在长方形窖的底部铺一层砖,再铺席子,最后盖一层塑料膜。每天傍晚还需盖上草帘,保持适度。在清晨揭开席子,增加温度。每天都需上下翻动1~2次,如果有1/2的种子出现破嘴的情况,可以考虑播种。
1.2.2 变温催芽
变温催芽的方式被应用在调种较晚的情况。具体的做法是将选好的种子浸泡在45 ℃的温水中,连续浸泡6~7 d。在此期间,每天需要更换一次水。如果种皮含有油脂水中可添加1%的面碱,起到脱脂的作用[2]。
1.3 种子播种与播期选择
种子播种技术越来越成熟,种子播种技术在育苗栽培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林木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中主要有3种类型的播种技术,分别是机械播种技术、播种床覆盖技术和人工播种技术。播种床覆盖技术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通过该技术有利于改善地表温度,控制地面的杂草数量,从而营造较为优良的苗木生长环境。机械播种技术适用很广,与人工播种技术相比,人工播种技术的灵活性较强,具备一些机械播种技术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中小型苗圃在播种时,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苗木的最佳行距,这样才能进行开沟与播种工作。往苗床上播撒种子可以两个人在苗床的两边一同完成,增加种子播种密度,便于补种操作。
相关人员应根据树木的特征及苗圃所在地区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在任何季节都可选择播期,一般在春天最常见。因此,应该选择提早种植,避免小苗在发芽的过程中受到寒气的影响。在夏天播种后,还应保证其顺利过冬。
1.4 整地
在种植苗木前,需要做好整地工作,有利于提高出芽率,确保苗木优质。工作人员应该保证经过处理的土地符合种植标准,土地表层的土壤应松软,不含杂质,可以适当进行施肥。如果种植区域较干旱,需确保浇水灌溉工作,以此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1.5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的目的是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除灭害虫。可以通过高温进行土壤的处理,有利于增强土壤肥力。另外,还可以借助药剂,选择低毒、有效的药剂。
1.6 选种
在育苗过程中,林木种子是重要的物质基础。种子的品质会直接影响到育苗质量。因此,必须品质好,还应严格检验种子,确定符合标准后再进行种植。
2 播种
2.1 播期
在林木育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春季进行播种,也可在冬季播种。首先,在冬季播种时,种子出土的时间较早,扎根较深,生长速度快。壮苗的木质化水平较高,可以很好地抵抗外界环境。相关人员最好选择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进行播种。其次,如在春季应该提前播種。可以确保种子尽快发芽,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确保木质化程度。播种的时间应选择在每年的2—3月份。再次,在播种春夏成熟的种子时,应该随采随播。如果大颗粒与种壳偏厚的种子,可以选择在秋季播种。在进行播种时,种子的大小与苗木的生长也会被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所影响。对于中小粒种子,可以采取条播与撒播的方式,大颗粒的种子可以采取点播的方式。最后,在完成播种后,立刻覆盖湿润土壤,同时用脚缓缓踏实,在覆盖土壤时,还应该注意覆盖的均匀性,厚度要在2~3 cm之间。
2.2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需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如果播种密度过大,很容易导致苗木吸收的营养成分减少。长成后的苗木经常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并且密度过大也不利于苗圃通风。苗圃的通风效果不好,会影响到整个苗圃中植物的生长。同时,光合作用也会有所降低,从而导致苗木生长缓慢。苗木叶子变少,顶芽也变得不够饱满。根系不发达,树体内的营养物质不够,会削弱苗木自身的抵抗力。如果播种密度过小,会影响整个苗圃的产出量,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如不能做好空地的管理工作,很容易滋生杂草,导致土壤中水分与养分的损耗,进而影响经济效益[3]。
3 合理管控播种区
3.1 覆盖
对于苗圃内的幼苗,应该用稻草或塑料膜进行覆盖,有利于保持苗圃内的水分,还可将苗圃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加速幼苗的发育。其中,需要注意,在选取覆盖材料时,不能选择可释放气体的塑料膜,避免在阳光照射下塑料膜产生化学气体,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另外,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撤下覆盖物,使幼苗充分接触阳光。
3.2 灌溉
在播种前,幼苗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在播种后尽量不浇水。如土壤中的水分不够,可以适当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种子发芽或幼苗出土阶段,需要确保松土工作[4]。
4 田间管控方面
4.1 施肥
在树苗生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水的灌溉。因此,应该保证浇水工作。在浇水前,充分考虑树苗的特征,以及不同时期的习性。还需要在降水后施肥,通常情况下需要用到氮肥。在日后的育苗過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肥料。
4.2 温度控制
幼苗一般都较弱,可以通过降温的方式,避免被酷热天气所影响。通常情况下,相关人员会采用喷灌的方式进行。
5 结语
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有利于提高林业的育苗效率。在育苗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林木育苗技术需要通过精细管理,提高苗木的产出量,培育出成活率高的幼苗,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出现与传播。同时,若发现林木育苗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且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林木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林木生产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杨素斌.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的分析[J].花卉,2020(2):245.
[ 2 ] 林道雪.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J].乡村科技,2019(18):60-61.
[ 3 ] 田相宜.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的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23):194-195.
[ 4 ] 孟吉强,吕廷良.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的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