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岳全书》腰痛方药特色及其学术思想探讨

2021-05-12梁欢黄法森谢坤铭马玉峰陈兆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张景岳景岳全书腰痛

梁欢 黄法森 谢坤铭 马玉峰 陈兆军,△

近现代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和经络、气血不和与腰痛紧密相关,多以辨证分型治疗。腰痛是一种多发、常见的临床症状[1]。常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脊柱结核、妇科疾病(子宫盆腔瘀血、盆腔炎等)、泌尿系疾病(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都可引起腰痛[2]。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强调了“真阴不足”在腰痛症中的重要性,而实邪较为少见,其善用补骨脂、杜仲、熟地、当归等气味倶厚的中药治疗腰痛病证。张氏认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以滋补真阴为治疗大法,邪实则以解散为主[3]。

1 张景岳对腰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表里寒热虚实,分列腰痛之因。张景岳认为“腰痛证,当辨其所因而治之”。《景岳全书》云:“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张氏明确提出腰痛病症的发病特点与其感受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疼痛的特点也各有所异,当辨其所因施治。而其又云:“所以凡病腰痛者,多由真阴之不足,最宜以培补肾气为主。其有实邪而为腰痛者,亦不过十中之二三耳。”腰为肾之府,在脏属肾,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同时腰府作为一身元阴元阳的根本,主司和调控脏腑经络的各种机能,各脏精气阴阳不足的病变,最终会累及到肾的病变,而出现“久病及肾”,又肾主藏精,所以病腰痛者,真阴不足为居多,腰痛证中仅有十中之二三者,因实邪而痛。

2 张景岳对腰痛病证的论治

2.1 虚实分治,辨其所因

2.1.1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灵枢·五癃津液别》言:“虚,故腰背痛而胫酸。”[4]《医学心悟》曰:“大抵腰痛,悉属肾虚。”[5]张景岳则认为“内伤禀赋者皆不足”,“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斫丧,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可知真阴虚之腰痛在排除外感及湿热后,久劳耗气,酒色所伤,内伤七情均可伤其腰府,致真阴虚腰痛症。张景岳认为“凡虚证之候,形色必清白而或见黎黑,脉息必和缓而或见细微,或以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或以疲倦无力而劳动益甚。凡积而渐至者皆不足,暴而痛甚者多有余,内伤禀赋者皆不足,外感邪实者多有余,故治者当辨其所因”。可知虚证当辨其所因,四诊合参,若因内伤禀赋皆不足而出现真阴虚腰痛证,可出现形寒清冷,肾脏本色面色黧黑显现,脉象细微,或体力不支等。如肾水真阴不足,精血亏虚不足以濡养腰府而痛者,宜当归地黄饮、左归丸、或右归丸择之以滋补肾中元阴元阳,其中又以右归丸最为推崇。若病稍轻,或痛不甚,虚不甚者,宜选用青娥丸、煨肾散、补髓丹、二至丸、通气散类补肾益气的方药,俱可择用。

2.1.2腰痛之表证,首辨阴阳 张景岳认为“外感邪实者多有余”。若风寒湿邪在经,治从解散,当首辨阴阳。风寒湿邪侵袭太阳、少阴经证,病势急骤,必恶寒发热,疼痛连及脊背。若属阳证者,以外感发热为主,宜一柴胡饮,或正柴胡饮之类,以解散表邪为主。若属阴证,风寒湿邪入侵,以恶寒,肌肉拘急酸痛表现为主,宜二柴胡饮、五积散,解表温里,散寒祛湿为主。若邪气未尽者,宜与伤寒门类辩证论治。湿邪重浊黏滞,若湿邪自外而入侵袭经脉,亦属表湿邪气,脾土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阻脾胃,表湿引动内里气机不畅,宜选用不换金正气散、平胃散,燥湿健脾,行气和胃为主。若湿邪侵袭兼人体正气亏虚,宜独活寄生汤以祛风除湿,补益肝肾。若湿邪侵袭兼小便不利者,宜胃苓汤或五苓散加苍术以利水止泻,祛湿和胃。若风湿相搏,而周身疼痛者,宜羌活胜湿汤以祛风除湿。若湿邪兼热,宜当归拈痛汤、苍术汤类以利湿清热,疏风止痛。若湿邪兼寒,宜选用《济生》术附汤、五积散以散寒除湿。

2.1.3腰痛之寒热,分而治之 张景岳认为:“腰痛有寒热证,寒证有二,热证亦有二。”其中寒证又分为外感之寒和内伤阳虚之寒。1)外感之寒:宜选用温散之品或热物熨之以解表散寒。2)内伤阳虚之寒:宜用温补之品补肾助阳,温里散寒,如右归丸之类。

热证分类则分为阴虚火旺和邪火亢盛,纯实无虚者。若热证见于肝肾阴虚火旺,则可以选用四物汤加栀子、黄柏、黄芩等苦寒清降之品治疗。若邪火蓄积腰府,素体体质壮实,纯实无虚者,表现出一派火邪亢盛之象,以致痛极、烦热、或大渴引饮、或二便热涩不通者,宜大厘清饮加减,直攻邪火。

2.2 跌扑外伤,瘀血阻滞

《素问·刺腰痛论篇》言“跌仆伤而腰痛者,……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6]《金匮翼》曰:“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率痛不能转侧,其脉涩。”[7]《景岳全书·腰痛》:“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血络,出现筋骨损伤,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肉桂、玄胡、乳香、没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若瘀血阻滞而致大便闭结不通者,宜《元戎》四物汤主之,或外以酒糟、葱、姜捣烂罨之,其效尤速。

3 《景岳全书》腰痛方药规律分析

笔者用赵利勋主校的《景岳全书》作为参考依据,对《景岳全书》中所记载的34首腰痛证列方和84味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加减药物及其煎法中的附加药物不计入统计范围之内),总结有关腰痛的方药证治规律。

3.1 腰痛列方在八阵中的分布

张景岳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温补学派大家,其所著《景岳全书》不仅陈述前人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升华了自己数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和思想。张景岳早年从戎,用药如用兵,他把治病立法看作是战略战术,把立方选药看作是兵种兵阵。在《景岳全书》一书中,他自创“八略”和“八阵”。“八略”专门论述治则治法[8],分为“补略、和略、攻略、散略、寒略、热略、固略和因略”。依据“八略”可分为“八阵”,八阵又分“古法八阵”与“新法八阵”。新法八阵,分为八类,共186张。

腰痛证列方共34首,其中补阵10首,和阵13首,热阵4首,寒阵5首,攻阵2首。

3.2 用药分析

3.2.1用药频次统计 《景岳全书》腰痛论列方一共34首,34首方剂中,共出现以下中药(频次):补骨脂(5)、杜仲(11)、当归(11)、白芍(9)、鹿茸(3)、熟地黄(8)、白术(7)、山药(5)、甘草(16)、枸杞子(3)、菟丝子(3)、人参(6)、大枣(6)、鹿角胶(4)、鹿角霜(1)、鹿角(1)、锁阳(1)、龟板胶(2)、肉苁蓉(1)、续断(1)、巴戟天(1)、桑寄生(1)、胡芦巴(1);陈皮(8)、木香(2)、枳壳(2)、橘红(1)、沉香(1);远志(1);茯苓(12)、泽泻(5)、猪苓(4)、车前子(1)、茵陈(1)、木通(1);半夏(3)、桔梗(1)、杏仁(1);生地(2)、黄柏(3)、知母(3)、黄芩(2)、赤芍(1)、栀子(1)、苦参(1);苍术(7)、厚朴(6)、藿香(1)、半夏(1)、山茱萸(5);五味子(1);附子(6)、肉桂(4)、茴香(4)、干姜(4)、花椒(1)、高良姜(1)、吴茱萸(1)、桂心(4);生姜(12)、桂枝(3)、柴胡(4)、羌活(3)、防风(5)、细辛(2)、藁本(1)、白芷(1)、升麻(1)、麻黄(1)、葛根(1)、葱白(1);川芎(7)、牛膝(9)、桃仁(3)、牡丹皮(2)、延胡索(1)、红花(1)、穿山甲(1);大黄(2);独活(2)、秦艽(1)、川乌(1)、桑寄生(1);石菖蒲(1)。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味药分别是:杜仲(11)、当归(11)、甘草(16)、茯苓(12)、生姜(12)。按中药药物功效分类,各中药使用频次见表1。

1)出现10次及以上的药物

杜仲(11)、当归(11)、甘草(16)、茯苓(12)、生姜(12)。

2)出现5次及以上的药物

补骨脂(5)、白芍(9)、熟地黄(8)、白术(7)、山药(5)、人参(6)、大枣(6)、陈皮(8)、苍术(7)、厚朴(6)、山茱萸(5)、附子(6)、防风(5)、川芎(7)、牛膝(9)。

3)用药频次从中医角度总结

从表1中可以总结出张景岳关于腰痛的用药特点,出现频次较高为10的中药由杜仲、当归、甘草、茯苓、生姜组成,因甘草的作用功效主要是调和诸药,故在此不予分析。杜仲、当归,善补五脏之阴阳气血不足,为阴中求阳之益火剂。生姜温散,茯苓甘平淡渗,入足少阴肾经,通下焦水道而利小便。用药频次出现5次以上的,亦大部分为补阵方药,《景岳全书》曰:“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如人参、熟地二药分为补阵首方的“大补元煎”,此方被张景岳誉为“救本培元的第一要方”。其中补骨脂、白芍、山药、鹿角胶、山茱萸、附子、牛膝等亦为补气摄血,补精以纳气之药,以上用药频次总结符合腰痛阵列方以补阵为主的用药特点。

3.2.2中药功效分类 依据《中药学》[9],对总共腰痛论列方的84味中药,按照中药功效进行分类及统计,发现84味中药,分别归类于补益药、化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14类。14类中药中,其中补益类中药总频次最高为107;其次是解表药35次、温里药25次、活血化瘀药24次、利湿药24次、化湿药20次。由表1可知,补益中药味数最多,其应用总频次高达107次,约占总使用中药频次的一半。为了进一步分析药物,将补益类中药进行药物作用二次分类,结果见表2。

表1 中药功效名称及频次统计

表2 补益药使用数量及次数

4 讨论

明清著名医家张景岳,是温补流派的代表人物,汲取各家之长,在薛己温命门、李东垣补脾胃的理论基础上,并基于王冰的水火理论[10],提出“阳非有余,阴本不足”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后世被称为“医学之柱石”。其所写的著作《景岳全书》中对腰痛病证的理论认识也反映出温补的特征,在疾病虚实方面,张景岳认为“所以凡病腰痛者,多由真阴之不足……其有实邪而为腰痛者,亦不过十中之二三耳,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可得出腰痛实邪较为少见,以真阴虚证为主。故其辨证治疗上,提倡辨明虚实寒热病因而治之。用药主要以补阵、和阵为主,药物归经以肾、肝、脾为主,用药以补益阴阳气血、解表化湿为主,从中可以看出腰痛病症的治疗,更多的集中在调补气血阴阳方面。因而即使本虚之人,被湿邪和寒邪所困,它依然重视培补气血的作用,其理论内涵发展并丰富了中医对腰痛病证的理解,尤其是真阴不足和首辨阴阳的观点,对当今治疗腰痛病证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张景岳景岳全书腰痛
中医名言拾粹
Protective effects of Zuogui Jiangtang Jieyu Formula on hippocampal neurons in rats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via the TRP/KYN metabolic pathway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景岳全书·妇人规》从情志论治妇科病浅析
张景岳“邪正”理论在不寐中的运用与局限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职业腰痛早防治
张景岳 奥妙六味回阳饮
理阴煎临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