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治疗布鲁氏菌病并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12海军
海军
(内蒙古通辽市蒙医医院,内蒙古 通辽)
0 引言
布鲁氏菌病,临床上又称之为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的兼性细胞内革兰阴性不动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病情迁延,同时可引发后遗症,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危害[2]。该病可持续数天至一年以上,但容易因误诊而导致治疗不及时,长期患病可导致严重的脏器衰弱甚至致残。关节炎是布鲁氏菌感染的常见症状,发病率约2%-65%,受累关节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蔓延恶化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给予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局部病灶产生耐药性,易导致菌群失调,且抗生素难以渗透到深部组织,抗生素对骨关节病变治疗短期内不能奏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不易接受[3]。在多项研究中显示,对布鲁氏菌病患者给予蒙医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为此,此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50 例骨关节型布鲁氏菌病患者进行了治疗方面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20 年5 月至2020 年12 月接收的1300 例患者当中选取150 例骨关节型布鲁氏菌病患者进行医学研究,以随机数表分组法将其分成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蒙医治疗组(观察组),每组75 例。对照组男49 例,女26 例;患者33-70 岁,平均(49.15±8.45)岁;观察组男46 例,女29 例;患者31-72 岁,平均(49.08±8.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以及性别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利福平注射液0.6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 次/d,静脉滴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5g,1 次/d,静脉滴注;注射用骨肽50mg+0.9% 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盐酸多西环素胶囊0.1g,2 次/d,口服;复合维生素B 片0.2g,3 次/d,口服;多维元素片1 片,1 次/d,口服。有肝功能损害者,外加保肝药物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蒙药辨证分型治疗:黑痹病患者,早晨:森登-4 味汤,3g,温水送服;中午:如那-3 味丸9 粒,温开水送服;晚睡前:嘎日迪-5 味,5 粒,温开水送服。白痹病患者,早晨:服用珍宝丸,15 粒,可用五味润僵汤3g当药引子;中午:云香十五味丸15 粒加服升阳十一味丸15 粒,用温开水送服;晚睡前:巴特日-7,9 粒,可用乌兰-3味汤3g,或参竹精颗粒5g 当药引子。
1.3 评价方法
(1)采用疼痛评估测量尺,分数0-10 分。按照疼痛对应数字分级:0 为无痛,1-3 为轻度疼痛,4-6 为中度疼痛,7-10 为剧烈疼痛。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烈。(2)治疗前后血液炎性指标。抽取病人入院和即将出院时的外周静脉血液标本,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比治疗前后疗效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在SPSS19.0 软件中录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疼痛评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5 5.6±0.5 3.1±0.3观察组 75 5.8±0.3 1.6±0.2 t 0.740 5.420 P 0.761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炎性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 两组血清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TNF-α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3 讨论
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首先到达附近的淋巴结,突破淋巴防卫后进入血液循环,并不断释放内毒素[4]。细菌常侵袭淋巴结、脾脏、肝脏和骨髓等靶器官,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各个器官均可受累。布鲁氏菌逃避免疫系统存活于滑膜细胞中,产生的免疫反应是布鲁氏菌病关节炎的主要致病机制。布鲁氏菌病关节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中年男性较为常见,如不能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将发展为局限性布病,多出现骨关节的损伤且出现严重的功能性障碍,此时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布鲁氏菌病西医治疗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其中多西环素+利福平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但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作用单一,仍有部分患者的疗效尚未满意,加大药物治疗剂量又易增加患者不良反应[5]。蒙医认为该病属蒙医新痹病“新赫日格”病范畴,认为该病由各种旺盛“琪素”、“希日”增多的外缘、内因下体内异常“琪素”、“希日”增多。此时已传入人体内静止状态的“布鲁氏菌病”混合在一起,破坏了三根素平衡状态,使得人体的异常“希日乌素”上升。最后,在“琪素”、“希日”、“希日乌素”和“黏(布病菌)”的综合作用下,对五脏六腑、关节及周围组织产生损害,使得经络阻闭,人体“赫依”、“琪素”无法进行正常循环,进而引起此疾病[6]。本科在临床上发现一些布鲁氏菌病关节炎病人使用蒙医药治疗后关节炎的症状得以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疼痛评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TNF-α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要低,(P<0.05)。
综上所述,蒙医药在治疗布鲁氏菌病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治疗从整体出发,临床辨证论治,复方用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7,8]。总之,在蒙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防治布病,具有广阔的前景,应充分发挥蒙药自身的优势,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