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讨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5-12石广文
石广文
(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0 引言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多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在目前的医学研究中,患病趋势呈现为年轻化。在出现疾病之后,患者会出现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而且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对身体的隐性危害更大,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降低身体健康的程度。在临床研究中发现[1],给予高血压患者必要的健康管理,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还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健康管理是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在开展中,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好对应的健康干预,实现健康促进的目的[2]。基于此,本次实验主要分析的是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时间节点为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月,研究对象为收治的84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组,每组42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0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70.3±2.1)岁,患者病程时间在2.5-7.2 年,均值为(4.2±1.1)年;观察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61-81 岁,平均年龄(70.2±2.3)岁,患者病程时间在2.4-7.3 年,均值为(4.1±1.2)年。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如硝酸地平等。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对患者的服药进行科学指导,告知服药剂量、方法内容;对患者的血压开展定期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药;告知患者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寻求帮助,并且需要定期进行全身检查。
1.2.2 观察组
联合开展健康管理。(1)成立健康管理小组。选择医院中优秀的护理人员组建专业的健康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开展培训教育,并考核学习结果,多参加专业论坛,提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出对应的管理方案和康复计划。建立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并记录患者健康管理的方案等内容。(2)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述高血压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常识,尽可能地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纠正错误认知。在宣教中,要询问患者和家属存在的疑问,及时做出解答,与患者也要开展密切的交流,在宣教中,需要重视患者的个人需求,对患者进行鼓励,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3)运动管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身体素质下降非常明显,但是在平时不能缺乏运动,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运动方案,一般来说散步为主,开展简单的有氧运动,在运动中,时间不能过长,运动量也不能过大。(4)饮食管理。告知饮食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提升患者和家属对于饮食的重视程度,在饮食上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少食多餐,严格控制热量、脂肪等元素的摄入量,要保证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盐、味精等使用量,不能让患者饮酒,不能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5)在管理中,重视对患者的随访和调查,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开展健康方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膳食、运动、用药等多方面的情况,并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对应的管理。
1.3 观察指标
(1)参考高血压患者依从性问卷调查表(Morisky)对患者进行评估,将标准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评价标准主要为服药、日常锻炼、饮食禁忌等,计算依从性[3]。
(2)参考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开展生活质量评估,项目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
(3)将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作为评价指标,在管理前后,进行数据指标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对比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对比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不具备较大差异,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情感功能观察组 42 52.3±6.4 65.2±8.3 54.6±10.5 58.6±9.6对照组 42 43.5±5.2 53.4±5.6 47.3±8.2 46.2±8.2 t 6.916 7.638 3.976 6.365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血压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血压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观察组 42 106.5±9.3 82.2±7.3 154.6±8.9 132.3±9.6对照组 42 106.2±9.1 91.8±8.5 154.4±8.8 144.6±11.2 t 0.149 5.553 0.104 5.404 P 0.882 0.000 0.918 0.000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对该疾病患者来说,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对肾心脑等器官产生的影响非常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器官也会产生较强的损伤,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大部分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而且身体素质较差,在出现疾病之后,病情更为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6],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开展科学管理[7]。健康管理在实际应用中,能对患者的治疗、生活、用药等诸多方面开展对应的指导和管理,内容全面,能对个人以及群体进行相关管理,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健康档案,给予患者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相对于常规管理模式来说,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对患者非常有利[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在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具备改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要提升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做好对应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