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5-12肖杰王艳成茹占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根型上肢椎间盘

肖杰,王艳成,茹占廷

(内蒙古通辽开鲁县中医医院,内蒙古 通辽)

0 引言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颈椎退变引起的神经根病变,是因为患者颈神经根受到刺激、压迫等,影响了大脑的神经信号经过神经根向四肢的传导;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是一种中年人群多发的疾病[1]。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主要的一种,多与患者长期不良身姿习惯有关,患者有年轻化趋势。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习惯改善等保守治疗为主[2]。本文分析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54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将其中实施单纯针灸治疗的27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另外27 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结合使用中医推拿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分组后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两个疗程(一个疗程10d)的治疗。

1.2.1 对照组

实施单纯针灸治疗:1 次/d;主穴风池、大椎、颈夹脊穴、肩井、天柱,配穴则根据上肢症状手阳明经选合谷、曲池、商阳;手少阳经选外关、中渚、肩髎;手太阳经选后溪、天宗、支正。患者坐位,颈部微前屈,暴露颈项部, 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针灸针, 针刺前避开血管、神经等, 风池刺向喉结进针1 寸, 强刺激;天柱直刺1 寸, 局部酸胀为准;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患者出现酸胀麻感后,穴内留针30min[3-5]。

1.2.2 观察组

在给予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实施中医推拿治疗,主要方法及步骤包括:放松手法:患者取坐位,以拿法、滚法、按揉法、弹拨法在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常规操作。拔伸牵引:患者仰卧位,医者一手托患者下颌,另手托患者枕后,对患者颈椎进行间歇拔伸牵引3 次,每次拔伸牵引约15s,间歇5s,力量以患者舒适为度;调整手法:然后令患者轻轻自动转头至最大限度;医者一手托住患者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使患者屈颈,并调整屈颈度数,使成角落于患椎,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挫旋转,并向后上方轻轻提拉一下,一般可闻及“咔嚓”声,但不必强求声音,然后将头转向对侧,作同样动作,调整即告完成[6]。如需调整多个阶段,可按同法操作。椎体由高位至低位,屈颈度数由小到大一般在15°-50°之间。整理手法:用轻柔掌揉法、推法放松颈、肩背、上臂、上肢,搓抖上肢结束。整个推拿施术过程耗时约15-20min;1 次/d。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所选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颈椎功能障碍指标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NDI)[8]、椎间盘高度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标评分及椎间盘高度比较

在实施治疗措施后,所有患者的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NDI 评分及椎间盘高度较治疗前的改善幅度更大,表明其疗效更加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NDi 及椎间盘高度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NDi 及椎间盘高度对比(±s)

指标项目 时间 对照组(n=27) 观察组(n=27) P VAS 评分治疗前 8.75±0.35 8.65±0.30 >0.05治疗后 2.55±0.26 1.42±0.15 <0.05 P<0.05 <0.05 -NDI 评分治疗前 26.50±1.25 26.43±1.27 >0.05治疗后 11.05±0.35 4.14±0.38 <0.05 P<0.05 <0.05 -椎间盘高度(mm)治疗前 5.65±0.55 5.50±0.67 >0.05治疗后 5.15±0.50 4.68±0.65 <0.05 P<0.05 <0.05 -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传统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证”“项痹”“项强”“痉证”的范畴,是因患者机体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脉络瘀滞而致寒湿邪侵、颈肌痉挛,临床可通过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牵引等方法进行治疗。相关文献及临床实践显示,对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可通过对风池、大椎、颈夹脊穴、肩井、天柱,再根据上肢症状手阳明经选合谷、曲池、商阳;手少阳经选外关、中渚、肩髎;手太阳经选后溪、天宗、支正等穴位的针刺,达到舒通经络、消炎止痛,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缓解临床症状效果;而通过推拿的按摩手法作用局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消肿祛瘀,理气止痛;推拿的整复手法可以通过力学的直接作用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理筋整复的目的;适当的被动运动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作用。最终达到减轻患者患病部位神经根受压状况、扩大椎间盘间隙、增加局部血液流动。两种治疗方式的结合,可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无负作用、费用低等优势,临床应用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中医推拿结合针灸进行治疗,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根型上肢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