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床疗效
2021-05-12付德信肖艳
付德信,肖艳
(1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中心卫生院,内蒙古 赤峰;2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医院,内蒙古 赤峰)
0 引言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导致该病症发病的致因较为复杂,不仅与患者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相关,而且肠道感染等因素也是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原因所在[1]。通常在临床检查时,患者多未发生器质病变,这也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加大,再加之部分患者一旦患病后,极易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这不仅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也造成较大影响,临床对于该病症通常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本文探讨分析给予功能性胃肠病采用药物配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的68 例临床资料为本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收诊的需行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将其以每组34例均分两组,即参照治疗组与探讨治疗组。所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功能性胃肠病,其中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及无法正常沟通者均已排除,且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即P>0.05,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存在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参照治疗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案,探讨治疗组患者则接受常规药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方案。
参照治疗组[3]:一是给予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服用方法为每日1 次,20 mg/次。二是给予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服用方法为每日3 次,1.5g/次。三是给予患者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服用方法为每日3 次,3 粒/次。四是给予患者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服用方法为每日3 次,每次冲服1 袋。
探讨治疗组[4,5]:一是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同参照治疗组患者一致。二是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护理措施。①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制定心理干预方案,且与患者商议心理干预的时间,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及行为干预,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②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答疑释惑:护理人员及时将患者疾病情况适时告知患者,且将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同时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病因及发展、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的知晓率,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③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尽快疏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主要指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评定标准[6]:分别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即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好,其评分则越低。
(2)分析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主要指标有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
(3)观察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有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软件SPSS19.0 分析处理本次分析探讨中所涉及的观察指标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若组间对比结果P<0.05 时,则表明各指标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见下表2 示,治疗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治疗后,探讨治疗组均优于参照治疗组,且组间对比结果P<0.05,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见下表3 示,探讨治疗组均优于参照治疗组,且组间对比结果P<0.05,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见下表4 示,参照治疗组明显低于探讨治疗组,且组间对比结果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治疗组探讨治疗组34 34 tP--22.19±4.49 22.57±4.28 0.418>0.05 14.70±2.38 10.11±2.17 9.561<0.05 54.07±7.28 55.69±7.20 1.042>0.05 45.70±6.30 40.55±6.13 3.953<0.05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参照治疗组 34 70.35±5.40 55.34±6.19 60.95±10.13 58.28±9.48探讨治疗组 34 76.90±5.63 65.35±7.39 70.31±10.76 67.24±9.29 χ2 - 5.659 4.391 4.281 4.560 P-<0.05 <0.05 <0.05 <0.05
表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n(%)]
3 讨论
尽管功能性胃肠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但因其恶心、腹胀、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与抑郁等心理负面情绪,再加之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7]。因此,给予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再辅以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本次分析结果表明,接受药物配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7.06%)明显更高,且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均得以有效改善。分析结果提示,在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再予其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促其神经系统恢复正常,从而增加药物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给予功能性胃肠病采用药物配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案较于临床常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