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发炎 远离大病慢病 17条有关身体与疾病的炎症疗愈知识

2021-05-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自我保健 2021年3期
关键词:炎症饮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赵福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蒉 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朱振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

鼻炎、胃炎、肠炎、宫颈炎、关节炎……你知道,这是你的身体在“发炎”吗?

研究表明,超过50%的死亡与炎症疾病有关,比如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自身免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百病起于“炎”,这种看似不严重的“小毛病”,久拖不治也会致命。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认为,炎症因子PGE2对动物肌肉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深刻的影响,或许人们能够通过增强肌肉干细胞内的这一过程从而促进肌肉再生,以帮助肌肉损伤的人,甚至对抗自然衰老。

1 什么是炎症?炎症是把“双刃剑”

炎症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炎症是血管组织对于有害刺激产生的复杂的生物反应,俗称“发炎”,是一个进化上保守的过程,其特征是激活免疫和非免疫细胞,消除病原体并促进组织修复与恢复来保护宿主免受细菌、病毒、毒素和感染的侵害。通常情况下炎症对机体是有益的,但超出机体的调控范围就是有害的了。过度的炎性反应甚至会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感染性休克、败血症、风湿免疫性疾病等。所以说,炎症反应也是一把“双刃剑”,面对炎症这种“小毛病”也要多加警惕。

2 造成炎症的因素有哪些

炎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反应,因为能造成炎症的因素有很多,如微生物、机体代谢产物、有害化学物质、异常免疫反应、死亡组织等等。平时最常见的往往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前者可侵入机体细胞并将其杀死,引起炎症,后者通过释放一种叫内毒素的物质激发炎症反应。物理创伤、烧伤、烫伤,以及化学试剂引起的腐蚀性损伤,则是直接破坏机体组织,进而引发炎症。此外,组织的长时间缺氧也能造成炎症。

3 炎症的局部疼痛和全身反应

“炎症”到底是什么样?一般来说,炎症的常见表现有局部和全身两种。

首先,炎症的局部临床特征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五种,其表现的机制又有不同:1 组织发红是由于局部小血管呈明显而持续性扩张引起;2 肿胀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炎症性充血和渗出物积聚;3 局部发热是因为发生于体表或接近皮肤的炎症局部血流量增多,代谢增快,表面温度升高;4 局部疼痛的原因可能是炎性介质缓激肽和某些前列腺素直接作用神经末梢时引起的疼痛。局部水肿和渗出物积聚引起组织内张力增高也可能是疼痛的重要因素;5 局部功能障碍是由于疼痛而反射性地抑制肌肉活动,以及局部水肿使活动受限所致。

其次就是炎症表现出的全身反应: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但要注意,某些病毒性感染和伤寒等炎症也可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

4 什么是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变质、渗出和增生是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这三种变化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一般早期炎症以变质、渗出为主,而后期以增生为主;变质属于损伤过程,而渗出和增生则属于抗损伤过程。急性炎症以渗出为主,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说到此处,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又是什么,它们又有何不同呢?

其实,这两者都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环境中的抗原自动调节的结果。例如,过敏反应、冻伤、化学刺激、感染、烧伤、创伤、切割伤/撕裂伤/刺伤等会引起急性感染。急性炎症发病急,时间短,仅几天到一个月。

而心血管疾病、风湿病、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疾病、肿瘤等会引起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大多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可发生在急性炎症之后,也可潜隐地逐渐发生,是由致炎因子持续存在并损伤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慢性感染、生活方式,社会和自然环境、肥胖、肠道菌群失调、高盐、高糖饮食,以及工艺有毒物质等。此外,有证据表明,在生命早期承受心理压力,例如辱骂、忽视、虐待、欺凌或生活在较差社会经济环境中,会增强神经对压力刺激的应激,从而上调炎症反应,影响免疫功能,并导致系统性慢性炎症发生。

无论急性炎症还是慢性炎症,在消灭病原体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过,急性炎症可以很快恢复,而慢性炎症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包括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

5 炎症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如何

通过炎症的病因我们知道了病毒和细菌感染会引发炎症,那么炎症与感染之间到底关系如何呢?

想要探秘炎症和感染之间的关系,就要先来了解一下“感染”。感染主要是指致病微生物侵入宿主生物体组织并进行繁殖,宿主组织对这些微生物及其所产生的毒素的反应。感染是由微生物如病毒、阮病毒、细菌和类病毒,及更大的病原体如寄生虫和真菌造成的。宿主可以借由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哺乳类宿主先通过内在机制对感染作出反应,常包含炎症,随后会产生适应性反应。因此,感染通常会引起炎症,但有炎症时未必一定有感染。伤口是否会发生感染不仅与生物负荷有关,而且与致病菌毒性和宿主的免疫状态也有关。由此可见,炎症并不是感染的同义词,即便有些炎症是感染造成的。

尽管感染是由微生物造成的,炎症是生物体对病原体的一种反应。但是,炎症是一种模式化的反应,因此其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内在的)的免疫机制,与适应性免疫相对,后者因特定病原体而不同。炎症不仅可以帮助集体抵御有害刺激,而且可以起到防止感染的作用。但如果炎症持续时间过长,即慢性炎症,则对人体有害。

6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都与炎症有关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当某种刺激出现时,炎症反应会暂时上调,待刺激被机体适应后,炎症活动就会消退,这对人们来说是有益的。但也要注意,某些社会、心理、环境和生物因素的存在会阻碍急性炎症的消退,转而发展成低水平的、非感染性的、持续性的系统性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不同于急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组件的激活,它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免疫通路激活等途径,引起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脂肪肝、慢性肾脏病、阿尔兹海默症、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等均密切相关,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30年来,随着环境、饮食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致死性慢性疾病有年轻化趋势,临床上20~30岁急性脑血管意外事件、青年2型糖尿病及癌症患者并不少见,而慢性炎症也被认为是“百病之源”。

7 有癌变风险的炎症

炎症作为一种沉默的“杀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且慢性炎症反应几乎参与了所有人体重大疾病的发生过程,比如,炎症与肿瘤的关系就很密切。有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1/4以上的肿瘤发生相关。如果不受控制的炎症长时间持续发生,有可能成为癌变的“导火索”,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突变,为产生癌变提供有利条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炎症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尽管慢性持续性炎症相比急性一过性炎症对细胞癌变的影响更大,但炎性组织癌变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慢性炎症患者可以通过治疗手段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癌变的风险。

目前已知的认为会大大增加癌变风险的炎症包括:乙型、丙型肝炎→肝癌;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慢性宫颈炎→宫颈癌等。其中慢性炎症性肠炎、胰腺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其他炎症多与细菌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幽门螺杆菌、HPV人乳头瘤病毒)有关,但以上炎症都是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放任其发展才可能造成的后果。

8 慢性炎症从何而来

人体是由60兆亿至75兆亿个细胞组成的,维持细胞的修复、活化、再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一个人在中青年时期细胞功能及活力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衰老。中老年人的系统性慢性炎症状态,部分就是由细胞衰老所引起的。

衰老是一个机制颇为复杂的多环节生物学过程,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氧化应激学说认为衰老早期阶段,低剂量的活性氧能够激发机体保护性的压力应激反应,延缓衰老;当年龄增加,衰老相关的氧化损伤在体内持续聚集,超过了机体的清除能力,这些蓄积的活性氧加剧衰老相关性DNA损伤,加速细胞的衰老。此外,端粒功能异常、表观基因组破坏、有丝分裂信号异常等内源性因素亦加速了细胞的衰老。

外源性因素包括环境,慢性感染,微生物组失调,饮食,社会和文化变化以及工业毒物等。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公共设施的建设,医疗系统的完善这些外源性因素与慢性炎症之间的关联需进一步验证。但有一点,现代化城市建设环境中PM2.5与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相关,研究表明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COPD住院率增加3.1%,COPD死亡率增加2.5%。

9 预防无任何症状的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可以发生在体内数十年而无任何症状,但是它却时刻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引起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一系列相关疾病的高风险。因此,预防慢性炎症非常重要,值得大家引起高度警戒与重视。

1 戒烟戒酒,适当加强锻炼,研究者们发现缺乏运动与合成代谢阻力的增加、CRP水平的增加及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增加直接相关。

2 注意营养均衡,包括多吃鱼、新鲜蔬果、健康脂肪、适量的坚果、极少的红肉及适度饮用红酒。远离那些会导致炎症的食物,尽量减少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的摄入,比如红肉、垃圾食品和含有氢化油的食物。在烹饪中要减少含有欧米伽-6脂肪酸的油和人造黄油(如玉米油、红花籽和葵花籽油)的使用量,同时适当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健康。

3 每个人都要做好自我防护,如不混用餐具、注意食品卫生、不暴饮暴食、防止血液及性传播途径感染病毒、注意接种疫苗等,将感染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中。

4 已患慢性炎症的患者要坚持治疗,不可以在发病时自行服用抗生素或非甾体抗炎药敷衍了事,由于炎症并不等同于感染,甚至很多炎症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出现炎症等问题时一定要在正规医院诊治,并在痊愈后定期复查。

5 不是所有器官的炎症都会发生癌变,患者可向医生咨询并解除自我紧张情绪。

6 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要定期体检,筛查肿瘤标记物和做影像学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0 在什么情况下 炎症需要用药治疗

引起炎症的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结核、肿瘤等。西医和中医对于炎症的治疗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一般西医治疗根据致病因素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在不同的发病阶段用的药物也是不同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都有不同的用药方法。

病原菌感染炎症

病原菌感染炎症多为急性炎症,根据感染病原菌不同,选择抗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结核药物治疗。比如胆囊炎在急性期采用解痉、镇痛药物,缓解括约肌痉挛和疼痛;用抗生素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同时使用利胆药物。在慢性期则用利胆药物,溶石药物。包括使用中成药疏肝消炎利胆等。

再如痤疮炎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皮脂腺过度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环境因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选择的药物根据不同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包括抗雄激素药物、抗生素、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等。

非感染性炎症

物理性炎症,手术或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需要创口局部充分的消毒,创口较深的外伤要考虑合并厌氧菌感染的可能,必要时进行抗破伤风梭菌治疗;风湿性炎症,如骨关节炎,常发生在双侧膝关节、双手小关节及髋关节等部位,表现为关节肿痛、骨性膨大、活动受限,需进行功能锻炼,必要时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和免疫调节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炎症包括急性过敏反应及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前者需要脱离致敏原,必要时配合抗过敏药物治疗,后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加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和)生物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性炎症,多数肿瘤均表现为消耗性炎症,积极抗原发肿瘤治疗,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11 炎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哪些

同种类型的炎症,在疾病不同阶段及不同患者身上,临床治疗是不一致的。例如常见的肺炎,根据肺炎的获得环境分成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两类,然后根据患者肺炎发生的解剖位置不同,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三大类,再者根据肺炎病因的不同分为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非典型病原菌、理化因素等类型,最后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及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治疗上选择的药物不同,治疗的疗程亦不同;同一种炎症,在炎症的不同时期治疗也是不一样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抗感染治疗,反复发作后期可以行手术治疗;骨关节患者,早期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期可以行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者可选择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消炎止痛为主,缓解期积极降尿酸治疗;肿瘤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后期可化疗、放疗、辅以中药治疗。值得指出的是,临床上炎症治疗要关注药物耐药性,同一种炎症,同一个患者,早期治疗有效,后期效果下降甚至无效。

12 治疗炎症 中医有自己特色

炎症是西医名词,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但不要把它当作热证。按照西医认识,炎症很广泛,诸如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肝炎、肾炎等,都是具体落实在脏器组织的病变上的。而中医治疗的理念是整体观、辨证论治、恒动观。治疗炎症的方法包括药物、针灸、导引按摩、食疗药膳等。

以药物治疗而论,中医认为炎症可分为寒热虚实,因此药物治疗用补药、用温药、用寒凉药都可以治疗炎症。以热证为表现的炎症而言,热证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有热在脏腑,如心火、胃热、肺卫热;有热在营血分热;有热在湿中,湿热并存等。所以,治疗热证用药就十分复杂,比如解表可以退热,清里可以泄热,滋阴可以清热,补气可以退热等。

从药物而论,黄连、黄芩可以清热;金银花、连翘可以清热;黄芪、党参可以退热;生地、白芍可以清热等。

13 “上火”与“发炎”

“上火”属于中医概念,常见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少寐、口干便秘等表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阴阳气血失去平衡的一种综合表现。

中医学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推动生命的进程。这种“火”被中医学称为“命门之火”。在正常情况下,“命门之火”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但如果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或失去制约,火性就会浮炎于上,而引起“上火”症状,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上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根据中医藏象学说包括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肾火。

临床观察到“上火”和“发炎”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上火”理论是中医学的特色理论,内涵丰富,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目前关于其炎症机制研究的相关资料不多,不能简单地把“上火”当作“发炎”。有研究表明“实火”的生物学机制在于炎症、神经内分泌网络和能量代谢失衡;“虚火”的生物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功能紊乱。

14 缺乏运动也是引发炎症的因素之一

体力活动缺乏会导致内脏脂肪堆积,引起大量的炎性免疫细胞浸润,脂肪因子释放增加,诱发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可见缺乏运动是引发炎症的重要因素。

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中均已证实运动训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治疗全身各系统非感染性炎症反应。运动训练的强度仍存在争议,普遍认为适当强度的运动训练能够起到抗炎作用,因此在发现基础疾病后要根据个人的最大耗氧量百分比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在抗炎的同时还能引起一些促炎细胞因子如IL-6的分泌,但是运动引起的一些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未引起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而是起到了抑炎作用。运动训练能够抑制上述提及的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能对全身炎症反应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

15 食疗可以抗炎、防炎吗

饮食是影响人体营养状况与健康水平的直接因素。早在19世纪末,已有研究发现机体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此后的许多研究也通过探索特定的营养素或食物与血浆免疫指标水平的关系或对免疫相关疾病风险的影响证实了营养与食物对机体免疫的作用。

食疗可以调节多种炎症标志物的水平,直接影响免疫系统;也可以通过调节代谢指标间接影响免疫系统,因此食疗是可以抗炎和防炎的。201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癌症预防和控制项目的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膳食炎症指数的概念,通过结合膳食成分摄入量与常见炎症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用以评估膳食模式的抗炎或促炎能力。

地中海饮食、全谷物和水果饮食、蔬菜和鱼饮食、高坚果饮食、谨慎饮食和素食等膳食模式都可以抗炎。比如地中海膳食模式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并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全身性炎症,并对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有积极影响。

16 患上炎症在饮食上的宜忌

炎症作为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红、肿、热、痛等,临床上包括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不同的疾病诱发炎症的因素不同,饮食宜忌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促炎饮食通常包括西方饮食、肉类饮食、快餐饮食、高脂饮食、高糖饮食、精制饮食等膳食模式。

比如碳水化合物饮食(高糖饮食)和高乳制品饮食,这两种饮食都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促使痤疮炎症发生,而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有改善痤疮炎症的作用。

再如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疱疹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感冒有胃肠症状时,饮食上应选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粥、面、软饭、蔬菜或喝些清汤。避免过寒或过热的食物,如生冷硬食物或油炸食物。伴有呼吸道症状时,应戒烟酒,也要避免过甜的食物、油腻食物或煎蛋等,因这些食物易“生痰”,即易使病人分泌痰量增多。有疱疹症状时,应避免进食“发物”,即容易使炎症或皮肤疮疡加重的食物如牛肉、狗肉、鸡蛋、虾、蟹、猪头肉、榴莲、荔枝、龙眼等,饮食宜清淡。

17 炎症的康复与自我调理

不是所有的炎症都需要就医治疗,轻度、慢性炎症可以通过居家调理获得收益。普通感冒,对于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不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须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保证休息,营养均衡,多饮热水,补充维生素C等,多数预后良好。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多数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规律的随访和自我监测是病情稳定、不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当前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人规律的随访被打断,自我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居家自我监测期间,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尿酸、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有明显异常,可采用网上咨询等方式和医生取得沟通,必要时调整药物方案。此外,还要注意环境对患者的影响;注意心理疏导,患者自身各项器官功能减退,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子女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引导,帮助老人认识到炎症预防的重要性,监督老年人规律服药,家庭成员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采用各种技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拥有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提高治疗依从性;坚持体育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尤其是中式慢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有利于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炎症饮食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春节饮食有“三要”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投稿方式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炎症是个什么“鬼” 有了炎症是不是就要消炎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老年人养护消化系统从改善饮食开始
对炎症的几种常见误解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