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05-12吴竞鸿

物流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吴竞鸿

摘  要: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文章以《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某个项目教学为背景,首先通过明确教学内容,提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策略,其次阐述了项目教学过程中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设计过程,最后总结了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特色创新,为高职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供了参考路径。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posed“education into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levant based on a projec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background, through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 first, into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of the teaching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then expounds the project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mplete design process before-in-class after class,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deficiency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teach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lements provides reference path.

Key words: instructional desig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业、生产制造企业、连锁超市、零售业等对物流、仓储业务的外包需求逐步增多,加之中小物流企业对仓储租赁的需求,使仓储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1]。而网络化、信息化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其发展的有效途径。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研分析显示,自动化程度較高的立体仓库目前主要出现在烟草、医药、家电等行业的一些大型生产企业,专业化的仓储或物流企业还极少见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立体仓库。中国仓储协会59家会员企业填报的数据显示:只有31家企业拥有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多数企业只有单一的仓储管理系统。

在此背景下,仓储行业对仓管员岗位职责产生了差异化需求。大多数企业的仓储岗位需求仍是传统作业型的仓管员,但也需具备诸如WMS、信息采集设备等部分信息作业能力;少数先进企业的仓储岗位需要仓管员不仅具备智能设施设备的操作能力,还应具备基本维护保养及差错调试能力。因而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形成了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包括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其中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作业技能型人才,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侧重培养适应智能设施设备操作维护保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  整体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本课程选自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第二学期课程《物流信息技术》,根据“1+X”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中级)标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参照校企合作单位毕业生的反馈确定教学内容,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物流信息技术》。以项目二自动识别技术中的“一维条码的编制和应用”为例,基于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思路,结合学情,将本项目分为3个学习任务,授课时间6学时。教学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物流管理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成绩将作为跟岗实习企业招聘的重要依据,学生较为重视;学生喜欢参与活动,能快速掌握实训的操作步骤,但缺乏工作规范意识;已经掌握物流管理基本原理,但是对信息化物流设备操作和信息系统运用比较陌生,对移动终端为媒介的学习方式感兴趣。

1.3  教学策略

为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岗位核心能力,采用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翻转课程教学模式,即:

(1)以探索性任务培养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前设计探索性任务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同学在思考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在未知问题探索中掌握信息技术工具。

(2)多类型信息化技术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入出库工作流程,详细讲述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同时利用云班课中的随机点名、头脑风暴、动画以及企业教师线上面对面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参与度。

(3)多阶段实践小任务的设计,促进理实融合:讲解理论性较强的原则及操作步骤过程中,将知识体系归纳成口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设计团队比拼小任务,不仅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还促使其深度感受团队合作价值。

(4)融合疫情期间“物流人”奉献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通过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大家谈”,将其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始终,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激发学生的岗位认同感,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怀[2-3]。

1.4  教学环境与资源

本课在物流实训中心授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E会学、云班课等教学软件、条码技术相关的MOOC课程资源、Laml MX条码软件,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2  教学实施过程

2.1  典型教学活动案例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中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任务中采用了实验教学法和任务导向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1  课前活动设计

(1)利用微信、云班课学习平台,提前预习本次课程的学习重点,完成课前测试,结合课前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分组。

(2)利用云班课学习平台,自学批量条码的打印技术和条码识读设备的操作,参与“达人秀”视频比赛。

2.1.2  课中活动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任务

①师生观看案例视频材料,引出模拟真实情境下,使用条码技术实现仓库货物有效管理的条码应用实践任务。

②按照课前所分组别,下发任务书和评价表,学生完成分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

(2)初识分享,学习知识

①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前三名“达人秀”视频,教师点评总结条码识别设备的操作规范,指导扮演仓管员角色的学生掌握条码识别设备的使用,为实践任务的完成打下基础。

②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交流知识技能重难点,为后面的角色操作打下基础。

(3)应用体验,执行任务

①学生穿戴作业设备,进入模拟任务场地;

②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师给定的实践环境和任务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讨论实施要点;

③担任信息员角色的学生负责条码的设计、制作和打印,并根据标签信息进行货物分类存放;

④担任仓管员角色的学生负责货物的清点,条码标签的粘贴,并根据标签信息进行货物分类存放,条码扫描操作;

⑤担任信息员角色的学生在系统后台监控库存信息的变化,统计生成货物清单,与扮演仓管员角色的学生进行进场复核,完成实践任务;

⑥同组学生任务完成后现场的照片拍照上传云班课,同学互评。

(4)分析延展,总结任务

①选择云班课上同学互评分数,最高的两组代表进行发言,分享任务执行中的经验和体会,尤其是团队协作的配合和现场问题的灵活解决。

②教师对本次课个人和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再次强调本次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③教师发布头脑风暴主题:教学案例反思,学生们发布关键词,教师依据头脑风暴结果引导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4]。

2.1.3  课后活动设计

在课后,完成课后测试,上传展示学生的操作视频至智慧课堂平台,学生可评分和评价,也可对照此视频,找出自己的不足,也可再次利用智慧课堂学习平台,巩固课上所学内容,结合学生课上和课下的表现,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确定获得积分情况,在微信群发布。

2.2  精彩教学活动

2.2.1  “找茬”玩游戏,掌握EAN码的编码原则和校验码计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EAN码的编码规则和校验码计算,在学习任务一中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学生对相似条码判断真伪,通过“找茬”的游戏,使学生了解EAN码的编码原则,进而掌握校验码的计算,化解了本节课的难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2.2  设计比赛大比拼,掌握条码制作技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条码制作和设计技巧,在学习任务二中采用了竞赛式教学法,让每位学生根据规定的编码规则,给自己设计一个个人标签,并将设计作品保存为图片格式上传云班课,通过云班课投票,选出十佳作品。不但突出了本次课的重点,也增强设计美感等素养训练。

3  教学实施成效

3.1  教学成效

3.1.1  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课后测试的正确率,综合考核、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智慧化教学软件、MOOC课等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提升学习效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课前测试的平均及格率为33%,课后测试的平均及格率为92%,3次测试75分以上的学生人次达到75%,上传图片、视频学生参与点赞率为95%,评价率为60%。

3.1.2  素养水平显著提升

丰富的教学方法、合理化的小组划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团队合作和小组竞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乐学习;学生自主学习频率明显提升,网络课程的观看率為100%,课后复习的学生数为62%,通过与过去传统课堂对比发现,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平均每次课课堂发言人次由10人次增加至28人次。

3.1.3  职业责任感深刻领悟

在教学设计中挖掘今年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中,物流承担了重要的应急物资和生活资料的流通作用,将疫情下物流人勇于承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形成一种培育职业精神的浓厚氛围。利用课堂竞赛、课堂实验等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宣传爱岗敬业、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感的辐射渗透力,强化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效果。

3.2  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了疫情期间(部分学生复学)线上线下教学在同一时空如何融合问题。

(2)解决了课堂教学以单向知识传递为主、实践动手能力弱、难以真正学以致用的问题。

(3)解决了传统学业评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无法有效驱动教与学的问题。

4  教学反思与整改

4.1  关注“三新”,促进教师知识结构升级。本项目授课对象是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班学生,面对“智慧物流”时代的新趋势,教师应及时关注物流企业的新技术、新岗位、新需求,不断升级自身知识结构及教学设备,让学生能体验到信息技术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变革。

4.2  在“1+X”考核认证基础上,促进书证融通。结合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证书试点要求,在完成考核认证的基础上,将企业技能培训内容转化为日常教学内容,促进书证融通,实现教材改革。

4.3  多元化教学内容为导向定位教学评价方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模式不仅重视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训,还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实施模块化项目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应将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将企业生产实际工作、劳动安全保护等内容紧密的结合在课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5]。

5  教学特色与推广

以培养职业综合素养为导向,强化课程思政教育,培养仓储工匠。将德技兼修理念贯穿教与学全过程,运用仓储管理新技术,提高入出库作业及时率及准确率。

以企业项目为驱动,兼顾线上线下教学群体,创设“双元嵌入式三三制”教学模式,深化教改以助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以“双元嵌入式”持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三个维度、三个环节的“三三制”设计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形式。

以线上实训平台与线下实训实习资源构建技能培养体系,通过真实工作岗位场景,实践砺能以适应职场。其中线上实训平台提供“学”、物流实训中心实现“练”、实习基地强化“做”,有效提升了学生岗位核心技能;教师双师素质得以增强,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佚名. 仓储的嬗变之道,从互联网走向供应链[EB/OL]. (2018-12-14)[2021-03-05]. http://www.chinawuliu.com.cn/xsyj/201812

/14/337177.shtml.

[2] 金静梅. 高职“嵌入式”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建设探索[J]. 职教通讯,2015(12):78-80.

[3] 李一源,王軍明,郑琳,等. 高职院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探讨[J]. 云南农业,2020(3):52-55.

[4] 鹿雷. “三段三进”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以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鞋产品开发实务”课程为例[J]. 江苏教育,2019(92):55-58.

[5] 王维娜. 基于“两性一度”的物流管理专业“金课”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以《配送中心运营管理》为例[J]. 物流科技,2020(6):155-157.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场及时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