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虚构与《民法典》的“遇见”

2021-05-11丁晓原

啄木鸟 2021年5期
关键词:虚构民法典权益

丁晓原

李燕燕这个名字,听上去好像有着一种跃动飞翔的感觉。是的,青年报告文学作家李燕燕,近年来一直在非虚构这片广阔无垠的空域展翅翱翔。《天使PK魔鬼》《山城不可见的故事》《无声之辩》《拯救睡眠》《军嫂奏鸣曲》等作品,以其鲜明的题材特色和价值取向,为她划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航线。在蓝天白云之间,李燕燕是一只极具辨识度的“燕子”,向着理想的目标,迎风高飞。

新作《我的声音,唤你回头——与〈民法典〉关联的女性权益故事》,题目已昭示了作品所写的内容。在大类上此篇的题材与以前的作品是一致的,不是宏大叙事那一种制式,而是为弱者、为普通人的写作。在见惯了重大题材以及主题写作的“大作”后,李燕燕式的书写,不只是题材上别异出新,而且内存的意蕴也是极有价值的。有位国际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过,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可以看这个国家的人们怎样对待动物、妇女、老人和弱者。李燕燕作品的意义正与此关联。但新作明显不同于《无声之辩》《拯救睡眠》等题材的弱新闻性,此篇的题材则具有很强的新闻性。《民法典》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一时间,《民法典》成为一个热词,也是重要的新闻话题。李燕燕以此作为报告的对象,可见她对此话题的关注和内在意义的敏感,也反映出作者作为报告文学作家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在我的视域中,这是非虚构文学与《民法典》的首次“遇见”。题材的初次性、题旨的人民性以及文本的非虚构性,奠定了李燕燕这一《民法典》文学叙事的重要价值。

报告文学是一种选择性写实文学方式。《民法典》涉及民事的诸多方面,作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民法典》作一一对应的叙写。李燕燕现在的选择是极其聪明的。“与《民法典》关联的女性权益故事”这一写作定位,既凸显了选题与当下关联的新闻性,又与原先作品取材类型有所接续,可以放大自己写作的特色和优势。在这一定位中,“民法典”和“女性权益”是两个引人瞩目的关键词,而“故事”则通过非虚构的文学文本的组织,将两者有机地链接起来,可以达成对这一话题或议题新的、更为有效的传播方式。《民法典》的颁布施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根本思想,展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體现了对人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障,也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标志。由于种种原因,在多种权利主体中,女性、儿童、老人等主体的权益受损更为严重。因此,李燕燕通过非虚构叙事的方式,将《民法典》与女性权益关联起来,以女性主体权益保护的典型个案,生动地反映出这一重要法典对于人民利益的切实维护。可以说,李燕燕的这一新作是从女性权益保护的视角,对《民法典》所作的一次有意义的文学普法。从作品的取事形态看,是日常立地的,甚至有些琐屑杂陈,但其内涵也可“通天”,关乎宏旨。作者在国之《民法典》与家之民生图之间,沟通了重大国法与人民生活的联系。因此,这样的写作与优秀的宏大叙事作品一样,也具有重大的主题价值。

《我的声音,唤你回头》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这种丰富首先在于《民法典》中涉及女性权益保护事项较多,同时也与作品具体叙事设置有关。作品由《谁来保护她》《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远远看着你》《黑夜的猛兽》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关联到女性的名誉权、男女平等的财产继承权、无效或者被撤销婚姻中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权和妇女权益的保护等,这些情况涉及女性权益受到侵害的最为常见的部分,与千万家庭和广大女性的福祉息息相关。而刚刚施行的《民法典》对这些事项情形,正好都有相应明确而清晰的法条。正是在这一点上,《民法典》不仅是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更是刚刚好的女性权益贴身的“保护伞”。李燕燕和她的书写,其意义在于作者以女性作家对自身权益受损问题的性别敏感,选取与此相关的《民法典》叙事,体现出对女性权益维护的高度自觉。并且,通过这种更具传播力的文学方式,唤醒更多的女性能够以法护身。

我读《我的声音,唤你回头》这篇作品,看到的是作者对于法学、文学、心理学、女性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叙事的努力及其效果。作品所写涉及《民法典》,其中自然有法学的内容,每一部分作者都列出了有关的具体法条,可见作者对法的学习和熟悉,使涉法写作有了某种专业性,而作品的本事是“与《民法典》关联的女性权益故事”,“故事”成为作品的基本构建;“故事”的创造者是人物,人物日常生活中的所遇人与事、各种遭际,推衍了文本的铺展。故事性及其由此呈现的各式人性景观,调制出作品的文学性。这里有着非虚构文学写作的审美意味。李燕燕笔下这些日常故事的获得,部分与资深心理咨询师汤朝千有关。《谁来保护她》《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篇的故事主人公就是汤朝千的女性“来访者”。这样,心理学也就成为作品生成的一个要素。这样的要素不是人为地植入,而是叙事对象本有的自在逻辑。《谁来保护她》讲述的是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故事,故事中化名李珍的主人公(这一化名是必要的,反映了作者对叙写对象名誉权的尊重),她的遭遇在女性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因为“肥胖以及无处可藏的个人隐私,才是她一步步陷入重度抑郁症泥沼、差点儿无法自拔的重要原因”,而重度抑郁症又成为她重要的“个人隐私”,个人的隐私权又受到新的侵害。在李燕燕的作品中,心理问题不仅与当事人的名誉权受损直接有关,成为叙事的内容之一,而且心理学也是作品分析人物行为模式的一种有效方法。多学科相生的叙事,融法学的规制、心理学的学理、社会学的实证和文学的形象感性等等于一体,使得作品多质而饱满,读者从中可获知更多的信息。

《我的声音,唤你回头》,在李燕燕讲述的“与《民法典》关联的女性权益故事”中,我们可以听到多种的“声音”。你不妨也侧耳倾听一下。

责任编辑/谢昕丹

猜你喜欢

虚构民法典权益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漫话权益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虚构的犹太民族?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