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中学道德法治教育的教学思考

2021-05-11徐建平

科教新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学生法治道德

徐建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進步,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手段飞速发展,尤其是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影响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身处其间的中学生也不例外。客观地讲,网络的使用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又拓展了中学生的思想行为空间,与此同时,网络上的暴力、色情以及弥漫在灰色地带的不当言论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避之不及的负面效应。中学道德法治教育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主打课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一)对网络可能带给中学生的伤害保持清醒的认知

网络运行具有隐蔽性、虚拟性、互动性、刺激性特点,对于尚不具备较强辨别是非能力的中学生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有的教师囿于课程知识的全面讲授,不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师生生活实际去解决中学生道德、情感、信念、行为诸方面的难题,既不利于将道德信念内化于心灵深处,也不利于外化为行动指南。网络文化的泛在性和它所具有的震撼性、冲击力能使各种刻板的说教瞬间荡然无存。

社会处于变革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不正风气通过网络的传播,对正常的家庭教育观念造成了扭曲,部分家长过分强调子女的学业成绩,极容易给子女带来道德观念的错觉。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由于评价体系的偏差,对学生道德情操、人格尊严的考核不重视,容易导致他们的一些不良习俗的形成。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取向逐步变得灰暗起来,功利、个人主义色彩浓厚,加之学习的压力大,滋生出了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勤劳节俭、团结互助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他们身上消散。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自控能力降低,行为失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导致青涩早恋,校园霸凌等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二)对网络背景下中学道德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网络对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教学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趋利避害,自然成了道德法治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1.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对网络伤害的免疫力

着力进行人文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引导中学生建立切实的理想信念,调动起他们自身潜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实现个人成长愿景的奋斗之中,获得成就感,以此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从而使他们精神受到激励,灵魂得到洗礼,品格加以塑造,筑起抵制不良诱惑的防护墙。既要加强校园文化的设施建设,形成高雅的文化氛围,育人环境,也要不断地举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用文明、高质、有品的校园文化去抵御那些不雅的网络文化。

2.趋利避害,放大网络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着力实现道德法治教育的网络化,让其覆盖和影响力,努力去超越一般网络。

在校园网络中设立学生、班级主页、举行有目的、有趣味、有格调的各种比赛;学校和教师也建立专题网页、进行有的放矢的道德法治教育教学专题讨论,全方位互动、助推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定格。

3.科学评价,健全网络对学生伤害的预警机制

道德评价体系是优化学生道德提升过程,增强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应精准地反映出个体道德观念的全部及内涵,反映个体外部表现与内在思想意识的同步情形,反映品格意识、智慧能力、言谈举止的均衡态势。

学校特别是直接从事道德法治教育的教师固然承担着中学生道德法治教育的主体责任,但社会、家庭等亦承担相应的责任,形成步调一致的协同态势,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多管齐下,同心戮力,做到不留死角,推动中学道德法治教育健康稳健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学生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道德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