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腊味
2021-05-11龚美萱
科教新报 2021年14期
龚美萱
腊月的风呼呼地吹过,挟带着记忆中熟悉的腊味,慢慢地吹开了我的记忆之门。
这熟悉的腊味香来自那个山清水秀的小乡村,奶奶的小院里。十二月的故乡,腊味成了一道风景。家家户户必定在腊月初旬熏制腊肉,好在除夕之夜端上年夜饭的餐桌,因此,我整个童年中的寒冬都浸满了这项风俗的气息。
肉在臘月初旬经过腌制、风干以后,就会用铁钩挂在火屋里。冬天取暖,奶奶不喜欢用电器,而是在火屋中烧柴火。木柴一点燃,整个屋子便被火光照亮。烟火的热情也一点一点地感染着火堆上方悬吊着的腊肉。
历经一个多月的烟熏火燎,腊肉变成深沉的黑褐色,味道才会正宗。所以火屋里一个月的“修炼”,是腊肉制作的关键。即使在一个村里,每户人家熏烤的腊肉味道也各不相同。奶奶的腊肉比较干燥,熏烤时间也更长。
冬天的火屋里,一团团火像春天怒放的鲜花一样绽开,火花四溅,像陨落凡间的星辰,将严寒驱散开来。小小的我坐在火旁,痴痴地看着腊肉发呆。腊肉的光影在火中不停地变换着,在时间的催化下逐渐失去鲜肉红白的本色,着上了内敛的深褐色。我端详着它的模样,想象着它的味道,不知不觉间,嘴角已挂上一串晶莹的口水……
等待了一个月,终于盼来了年夜饭。伴着鞭炮的喧嚣声,我迫不及待地吃上一大口腊肉,咸鲜味立刻充满了整个口腔。接着,牙齿不断与嚼劲抗衡,每咀嚼一下,都有一股烟火的气息从齿间涌出,直到咽下最后一口,鲜味才缓缓散尽。
那口至今难忘的腊味,渐渐变成记忆中冬天的味道、年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温暖了我家无数个寒风凛凛的腊月。 指导老师:刘珍 文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