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一场不间断的反哺接力
2021-05-11曾玺凡
曾玺凡
3月21日,绥宁县教育局志愿服务队受爱心单位的委托来到绥宁县金屋塘镇学校,将近万元的书包、文具等爱心物资发放到该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手中。三(2)班学生肖立阳小心翼翼地将课本放进新书包里,步履轻快地朝家的方向走去。
这是一次由绥宁籍媒体人唐建军牵头发起的爱心行动,也是众多绥宁籍学子以拳拳之心反哺家乡的真实写照。13年来,走出大山的绥宁学子们每年如期从全国各地送来爱心,就像一场心照不宣的接力。
绥宁县地僻山高,是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县义务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有8373人。家庭的贫困让小小年纪的他们就担起了责任,社会力量的帮助无疑为他们带来了前行的动力。
2013年7月,湖南遭遇40多天的持续高温天气,不少地区出现严重旱情。为此,唐建军联系到了时任绥宁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的张先邵,把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受旱的偏远山区贫困大学生结对,帮助其完成大学学业的“一帮一爱心大行动”带到了绥宁。
那年18岁的蒙永生考取了南京工业大学,但因无法凑到学费打算放弃学业。坐在自家门前,看着患青光眼却无钱医治的母親以及右眼失明的父亲,还有自家久旱无收的田地,他感到很无助。
正是爱心寻访团的到来,让蒙永生眼里有了光。每年一万元的“一帮一”资助让他安心完成了大学四年学业,而今步入社会,他常怀感恩之心,也希望早日有实力反哺家乡,为更多“蒙永生”助力。
“我们就是绥宁籍爱心人士和贫困学子之间的桥梁,发放助学金和物资,定期走访核查,制作影像档案……”张先邵告诉记者,反哺的意义更多是树立榜样,给学生们以向上的信念。
为什么会选择反哺?爱心企业家蒙昌敏向记者说起了他的求学往事。来自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白寨村的他1997年进入绥宁县第一中学求学,由于家庭贫困,他因交不起学费濒临辍学,幸得叔叔蒙永亮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并考上大学。
通过20余年的努力打拼,事业成功后的蒙昌敏决定反哺母校,在为绥宁县第一中学贫困学生捐助100万元后,又给寨市苗族侗族乡学校捐赠20万元,分别用于添置教学设备和奖励优秀教师各10万元,激励家乡出更多优秀人才。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扶贫工作,2014年绥宁县教育局成立了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张先邵负责此项工作。中心成立后,越来越多的绥宁籍爱心人士打来电话,表达出想要资助贫困学生的意愿。
“绥宁籍重庆市爱心企业家隆振能联系到我,希望每年捐出1万元钱,用于资助5到10名本地学生;任禹丞一家决定资助两名本地大学生,每年各1万元……”张先邵说,为了架好这座桥梁,13年间他和志愿服务队踏遍了绥宁各个乡镇,走访贫困家庭逾2000户,资助贫困学生逾千人。
“请老师放心,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做贡献,报答曾经帮助我、关心我的人。”接过隆振能资助的2000元助学金,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学校六(1)班学生杨文祥举起右拳,坚定地回答道。他想要奋发图强改变家庭命运,更希望将来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得益于教育资助政策的精准落实以及社会力量的尽心守护,截至2019年,绥宁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1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1%、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1%。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考上大学,奔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