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传统文化要素,实施传统文化教学

2021-05-11高江越

天津教育·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材教学策略

高江越

【摘  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对学生今后的文学素养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1-0128-02

Grasping th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rrying Out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angcheng Primary School, Xiamen City,Jimei District, Fujian Province,China) GAO Jiangyue

【Abstract】Our country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he nation. Teachers grasp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eaching and passing on traditional culture to studen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iterary literacy in the futur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will take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sixth grade Chinese textbooks as an entry point to introduce in detail th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ing strategies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地规定,语文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此规定,驱动着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挖掘传统文化要素,渗透传统文化。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第一手资料。2017年,部编版语文教材开始应用,该套教材,将传统文化入教材作为基本理念,大力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阅读文、习题等方面,实现了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本文将以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其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介绍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

纵观六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看到,这册教材对传统文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篇章,阅读链接、日积月累等模块。而且,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风民俗”为单元话题,为我们呈现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和《古诗三首》,主次分明地为我们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再如,传统艺术。《伯牙绝琴》展现的是知音文化,《学弈》展现的是琴棋书画文化。还比如,革命文化。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以“革命岁月”为话题,呈现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灯光》这四篇文章,引导学生体验革命岁月,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此外,该套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也展现了传统文化教学要求。比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艺术之美,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艺术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深入地挖掘艺术因素,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所以,笔者在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会立足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显性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1.诵读经典,感知传统文化

诵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我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诵读,其实就是在炼心,便于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内涵中,实现深层次阅读,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部编版教材中的显性传统文化数量较多,一般以古诗词为主。古诗词,是诗人利用凝练的语言对人生的高度概括,常常会应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诵读古诗词,学生不仅可以自然而然地储备语料,积累语言表达方式,还可以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所以,笔者在组织《古诗三首》教学的时候,将诵读古诗词的权利还给学生,仿照《经典永流传》这个节目,引导学生吟唱诗歌。吟唱是抒情的表达方式,在美妙的曲调驱动下,学生会深入到诗词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然后带有情感地吟唱出来,不仅可以实现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受到古诗词中情感美的熏陶。

2.创设情境,感受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较为抽象的,是以具体的事物或场景为依托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发达,且生活经验有限,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很难透过语言文字感知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传统文化内容当作学习语文的负担,影响传统文化教学效果。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教师围绕传统文化内容,创设多样的情境,将情境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使学生通过体验情境,自主地感受传统文化,切实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隐性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隐性传统文化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尽管数量不如显性传统文化多,但仍需要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应用多样的策略实施教学。

1.导入背景,体悟传统文化

隐性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呈现形式是极为隐性的,是难以为学生感知的。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本,大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生活在当下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难以理解文本内容。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以文本的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挖掘文本背景,向学生讲述文本背景内容,使学生站在特定的时期,体悟文字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熏陶。

以《七律·长征》为例,这是一篇革命体裁诗歌。在经历了长期阅读和生活的过程中,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革命历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他们的认知仍不够全面,影响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限制了对革命文化的感知。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笔者设计了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多样的渠道,搜集《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影视作品。大量的信息,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也回到了那个年代,受到心灵上的冲击。之后,学生可以带着积极情感走进课堂,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从心底油然生出敬佩之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爱国精神。

2.搭建支架,理解传统文化

显性传统文化是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活动直接展现出来的,是很容易被学生感知的。而隐性文化,是需要学生切身经历,才能有所体验。学生是理解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将挖掘到的隐性传统文化讲述给学生,很容易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排斥。所以,在阅读课堂上实施隐性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搭建学习支架,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体验、理解传统文化,发展审美认知和思想品德。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五壮士身上的美好精神和品质,是隐性的传统文化。这节阅读课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感知五壮士身上的美好品质。作者在书写文章的时候,将美好的品质渗透到具体的人物事迹和场景上,这是需要学生自主体验的。因此,笔者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搭建课本剧支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形式,扮演五壮士角色,将当时紧张的对战氛围生动地演绎出来。随着动作、语言等表现的进行,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具体的场景中,仿佛自己就是五壮士一般,切身地受到五壮士身上美好品质熏陶。而且在角色支架的驱动下,学生还可以自主地将五壮士作为学习榜样,约束自身行为,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发挥育人功能,以教材中现成的传统文化要素为要点,应用多样的策略,将显性传统文化和隐性传统文化展现出来,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丰富传统文化储备,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潜移默化地发展文化品质。

参考文献:

[1]薛海英.童蒙养正 润物无声——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J].读写算,2018(31).

[2]孟丹.加強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材教学策略
教材精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