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M老师的两点小建议

2021-05-11秦望

新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漫画书习惯性课间

秦望

有爱心、善良、脾气好、不功利,内心经常在“为了学生”和“为了学校”之间挣扎,M老师无疑是大多数学生心中的理想班主任。而这类班主任常常在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纠缠中倍感苦闷,甚至被边缘化。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有时需要“妥协”的智慧去填充。这里,我提两点小建议:

一是技术层面的建议。重视阅读,可以说是“教育正确”。可是,为什么还要没收孩子课间读的漫画书呢?可能学校担心孩子阅读垃圾书籍,不利于健康成长,影响学业成绩。而老师有序推进阅读,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不妨听听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的邻班班主任是一位有情怀的语文老师,建班之初就在教室里装了一个大书柜,里面放满了杂志。学生下课争抢着阅读,有的同学痴迷到没听见上课的铃声。结果,这个班几次大考总成绩年级倒数第一。在成绩分析会上,老师一致认为,这位语文老师的班级阅读出了问题。后来,在我们的建议下,他改进了阅读的推进策略。首先,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语文课,带学生到图书馆专区阅读。其次,开展班级共读一书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天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最后,每學期开学第一周举办读书交流会,邀请家长、老师和领导参加。不久,这个班的语文成绩有了起色,阅读也抓上来了。

聊天、下棋、掰手腕,这几类课间活动,哪个时间最难掌控?毫无疑问是下棋,能在课间10分钟收放自如地下一盘棋而不影响上课是很难的。课间时间短,并不适合用时长的比赛类活动,远眺绿色植物、聊天、掰手腕、踢毽子、跳绳、小游戏、小睡等,都很适合。

关于“男生不留长发”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次,我的学校领导要求男生一律剪“板寸”,而学生认为长发有个性。在“尊重学生”和“服从领导”之间,我该怎么办?于是,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你们觉得秦老师上学时能打架吗?”学生惊愕地说:“不可能!”“老师一向笑眯眯的。”我神秘一笑,说:“你们的老师——我,跟你们一样大时,不但打过架,还打赢了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我接着说:“我不想打架,可我哥哥爱打架。有一次,几个人打我哥哥,我来不及思考,冲了上去。那个同学很壮,我哪里是他的对手。就在我快被他摔倒时,我胡乱一抓,竟抓住了他长长的头发。我使尽全身的力气,死死抓住他的头发,他痛得大叫,向我求饶。我只打过那一次架,结果,在学校出了名,还挨了处分。不过,那次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跟我打架了。”听完我的故事,长头发的男孩子用手抓了抓头发,第二天,老老实实地把头发剪短了。

二是心理层面的建议。很多班主任在工作的重压下倾向于负面思考。其实,习惯性的悲观思维模式是人类的通病,但这种模式是能够改变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发明了一套训练人正面思考的“ABCDE”理论,即训练人从悲观解释到乐观解释的具体方法。包括自我分析5个阶段:

第一,遇到不随己愿的事,习惯性无助,自我怀疑和抱怨。第二,悲观解释,责任在对方。第三,情况变得更差,加剧悲观解释。第四,专注解决问题的乐观解释。第五,摆正自己的定位,明确目标,不断给自己正面激励。

比如,第一,领导不让学生课间看漫画书,很无奈,唉声叹气。第二,读个书都不让,领导真是不懂教育。第三,我一个小老师,能有什么办法?第四,思考领导不让课间看漫画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第五,只要持续沟通,这个问题总能解决。

每当我因教育问题而心情沮丧时,总是习惯性地说一句:会有办法的!这种乐观的思维模式让我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漫画书习惯性课间
招呼
测谎仪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还书
懒散和坚持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过去常常”困扰人
便秘的温泉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