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玲:李焕英让我成为女“喜剧之王”

2021-05-11华庭散人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喜剧之王中央戏剧学院沈腾

华庭散人

2021年2月,贾玲作为导演拍摄的首部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后,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连破多项记录,票房一路攀升,一举突破50亿元,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这部笑中带泪的电影里,女主角李焕英是贾玲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塑造的人物。事实上,贾玲之所以会走上喜剧之路,并取得成功,全因为母亲对她的影响。

在真实的世界里,贾玲与母亲到底有着怎样出人意料的故事呢?

喜剧天赋

贾玲,于1982年4月出生在湖北省襄阳市,父母是同一家化工厂里的普通工人。贾玲排行老二,长着一张圆乎乎的脸蛋,脸上还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十分惹人喜爱。

在贾玲的印象中,母亲开朗、爱笑,对调皮贪玩的她很是包容和疼爱。9岁那年,贾玲突发奇想,央求父亲教她开拖拉机。父亲觉得她在胡闹,不肯教她。母亲却笑着说:“你就让她玩一下嘛,好好看着她就行。”没想到,贾玲真的学会了开拖拉机。母亲直夸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一定能有很高的成就。

1992年,《曲苑杂坛》成为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喜剧类综艺节目。贾玲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观看《曲苑杂坛》。她非常喜欢这个节目,时常一边看节目,一边模仿各种鸟叫,以及萨克斯、小号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

有一天清晨,母亲被贾玲房间里的鸟叫声吵醒了,径直走向女儿的房间。她一面走,一面大声说:“这丫头,一大早就逮鸟玩了?”可当她走到跟前,推门一看,才发现屋里根本没有鸟,古灵精怪的贾玲正对着窗口学鸟叫,窗边还围了好几个孩子,孩子们都被贾玲逗笑了,纷纷为她鼓掌。

目睹了这一幕后,母亲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个劲儿地夸奖贾玲有“模仿才能”和“喜剧天赋”,甚至认为可以好好培养一下。她主动询问贾玲的意见:“玲儿,妈妈觉得你很有表演天赋,你想学表演吗?”“想啊,我可太喜欢表演了!”贾玲脱口而出。

在贾玲的眼里,母亲简直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位伯乐。就这样,母亲拿出积蓄,拉着贾玲的手就去找表演老师。学习表演的日子,是贾玲年少时代的美好时光,也令她更坚定地走上了表演的道路。

2000年,在母亲的支持下,贾玲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她自信满满地北上考试,却铩羽而归。贾玲很沮丧,哭着问母亲:“我是不是干不了表演这一行呀?”母亲却说:“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你得继续努力啊!”

听了母亲的话,贾玲不服输的劲头就上来了,她发誓明年要继续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为了坚定自己的内心,她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来积极备考。这段日子,虽然很艰苦,但贾玲心里很踏实。母亲担心女儿的状况,总是对她嘘寒问暖,了解她的备考情况。

转眼间,到了2001年,贾玲再次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不过,这一次,她为了确保能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在报考戏剧表演的同时,又报考了喜剧表演专业。结果,贾玲因表现出色,同时被这两个专业录取了。

因为只能学一个专业,招生办的老师便给贾玲家里打电话。那天,正好只有母亲在家,她听到女儿被两个专业录取,自然十分高兴。接着,招生办的老师就问她,选择哪个专业。虽然贾玲不在家,但母亲知道,她向来喜欢戏剧表演,便兴高采烈地对老师说:“就选戏剧表演吧。”

为了庆祝女儿考上中央戏剧学院,母亲做了一大桌子菜,与女儿一块畅想美好的未来。

然而,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贾玲却惊呆了。原来,母亲因为口音太重,招生办的老师将其所说的“戏剧表演”听成了“喜剧表演”,贾玲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喜剧表演专业相声表演班。贾玲哭笑不得:“妈,你可替我选了一条喜剧之路呀!”母亲愣了半晌,笑呵呵地说:“玲,你有喜剧天赋,让别人快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你将来肯定会快快乐乐的,成为喜剧女王。”

贾玲从小就是朋友们的“开心果”,听完母亲的鼓舞,顿时觉得“喜剧”也许真的是最适合她的专业,欢天喜地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意外横生

不久,贾玲就面临远离家乡,到北京求学的境况了。

由于从未长时间离开家,贾玲很是难过,不舍得离家。母亲就开导她,人长大了都要学会独立,自力更生。母亲还说:“玲儿,妈特别想要一台冰箱。你可要好好学习呀,等你学好了,赚钱了,一定要给家里买一台冰箱呀。”

贾玲与母亲关系好,自然想好好孝顺母亲,立即点头答应了。但母亲却又反悔了,原来,她认为“买冰箱”太贵重了,不想给女儿施加这么大的压力,就改口说自己想要一件皮大衣。“好,我一定给您买。”贾玲满嘴答应了。她对母亲说,听说上了大学,有很多自由的时间,可以拍戏、做兼职赚钱。用不了多久,她就能给母亲买回来一件皮大衣。

母亲满心欢喜地点点头,只希望女儿能好好学习,将来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岂料,贾玲真的给她买回来一件皮大衣。

进入中央戏剧学院一个多月,贾玲一直省吃俭用,并且在休息日到外面做兼职,攒下来一笔钱。有一天,她经过一家商店时,看中了一件漂亮的綠色皮大衣,当下就买下来了。

趁着放假,贾玲把皮大衣从北京带回了家里。“妈,我给你从北京买回来一件皮大衣了。”贾玲开心地说。母亲也开心不已,可由于事先没有问好尺寸,母亲试了试,发现并不合身。贾玲看到后,不免有些失落。母亲便安慰她:“玲儿,没事,你把衣服带回北京,换一个尺码。”

万万没想到,贾玲回到北京不久,就听到了噩耗,母亲发生意外了。

一个平常的早上,贾玲的父母开翻斗车运稻草。从运稻草的地方到家里,不过是10分钟的车程。稻草堆得很高,父亲在前面开车,母亲担心稻草会倾倒,掉下来,就坐在稻草上面压着、看着。谁知,在车辆绕弯时,母亲一不小心从上面摔了下来。父亲发现状况后,急忙将她送到医院去抢救。可惜,抢救无效,母亲就这样去世了,享年48岁。

得知母亲离世的消息,贾玲整个人都蒙了。她无法相信,前不久还笑眯眯地跟她要皮大衣的母亲会突然就离开了自己。她迅速坐上火车赶回家,多希望这是一个玩笑或恶作剧,但姐姐却叫她直接奔赴火葬场。火车上的她如坐针毡,为了最终确认这个消息,“啪”的一下,给车厢里每一个人下跪,要求他们把手机借给她用一下。

得到确切的消息后,贾玲整个人都崩溃了。

她浑浑噩噩地来到了火葬场,迎接她的是一夜白头的父亲和泣不成声的姐姐。姐姐啜泣着说:“玲儿,你再看妈最后一眼吧!”整个葬礼的过程,贾玲都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精神状态极差。她对姐姐说:“妈不在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快乐了,我想跟她一起走……”姐姐大吃一惊,忍住悲伤,不停地开解她,最后总算劝住了她。

从那以后,每回过年,贾玲都会跟父亲发脾气。因为父亲始终做不好土豆烧鸡这道菜,而这道菜是妈妈生前最爱做的菜。她想念那种熟悉的味道,想念再也不会回来的母亲。父亲很难过,不住地叹气,偷偷抹泪。姐姐看在眼里,一次次宽慰她,劝她把悲伤化作前进的动力。

的确如此,贾玲的成名之路特别坎坷,很长一段时间,她在北京都没有工作,只能住在潮湿阴暗的地下室,每天的开销只有几块钱,吃没有营养的方便面。她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每当想到,喜剧之路是母亲为她选择的道路,都能咬牙坚持下来。而且,她牢牢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让别人快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虽然她不快乐,但她想让别人快乐。

直到2010年,贾玲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后,终于渐渐有了名气,给很多观众带来了快乐。可即便如此,母亲去世带给她的悲痛,依旧没有释怀。

一次,贾玲参加一个综艺节目,导演组为了节目效果,想拍摄一些她摆臭脸、耍大牌的内容,故意问一些让人难堪的问题,但贾玲情商很高,并没有让导演组得偿所愿。最后,导演组不得不使出“杀手锏”,冷酷地问贾玲,母亲是不是去世了,还不依不饶地问她心里是否难受。贾玲当场就绷不住了,怒斥道:“怎么,你妈死了你不难受吗?”

节目播出后,因为“耍大牌、素质低”这件事,贾玲在网上遭人谩骂,事业一度遭受了重创,整个人萎靡不振。

姐姐明白,无法劝她放下过去,便鼓舞她应该越挫越勇,等有能力了,可以做一个关于母亲的作品。这番话果然激励了贾玲,她决定重新站起来,迎接事业上的各种难题与挑战。

最大的幸福

2016年,贾玲拼搏多年,终于自立门户,成立了大碗娱乐公司。团队组建完成后,贾玲创作的第一个作品就是小品《你好,李焕英》。贾玲的母亲名叫李焕英,她想让别人知道,她的母亲真的很好。

小品创作完成后,贾玲决定把它拿到节目里表演。节目组非常欣赏这个作品,但在准备录制时却出现了意外。舞台背景图的制作出了问题,贾玲认为,这个背景图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家的氛围如果营造得不真实,就不能反映出当时母亲的真实生活状况,那么,就必须砍掉这个小品。

幸好,背景图的问题在最后一天解决了,小品顺利进行。小品的结尾,是贾玲的一段独白。她在舞台上释放出自己的真实情绪,边哭边说:“妈,我给你买了冰箱,双开门的。妈,那件绿色的皮大衣我也帮你换好了。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妈,我好想你。”

《你好,李焕英》这个笑中带泪的小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这让贾玲萌生了把它改编为电影的想法,因为电影的受众更广,她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她的母亲李焕英。

从那时候开始,贾玲就用心筹备拍摄电影《你好,李焕英》了。此前,她从来没想过要当导演,但为了拍电影《你好,李焕英》,她从零开始,学习如何当一位导演。

她请来了朋友沈腾、张小斐和陈赫担任主演。在拍摄的时候,她对于演员的表演要求极其严格。有一场戏,贾玲要拍陈赫吃包子,在现场准备了一堆包子。开拍时,贾玲总觉得陈赫吃包子的状态不够好,不停地要求重来。结果,陈赫一个下午都在吃包子,一口气吃了整整20个包子,脸都憋红了。拍完后,陈赫苦笑道:“玲儿,我这一天吃了五年的包子量。”

同样的,贾玲不断“折磨”沈腾和张小斐。电影中的沈腾为了追求张小斐饰演的“李焕英”,带她去划船,怎料,不幸落水,沈腾便“英雄救美”。本来,沈腾和张小斐的水性就不太好,贾玲还一遍遍地让他们重演,两人多次跳水,张小斐被水中的铁锈刮伤,沈腾更是因在水里浸泡的时间太长,耳朵、鼻子都进了水,眼睛甚至一度无法睁开。

收工后,贾玲请朋友们吃饭,向他们致谢,请他们原谅自己的“吹毛求疵”。这是向母亲致敬的作品,她实在不想有任何瑕疵。朋友们都很敬业,也理解贾玲的心情。

作为新导演,贾玲难免会犯错误。

当时,要拍摄沈腾饰演的男主角在工厂文艺汇演中表演二人转,因为是第一次上台表演比较紧张,所以要拍摄他因紧张而摔倒在地的镜头。这个镜头是分两天拍摄的,第一天拍全景,主要拍摄观众的反应,第二天才拍近景,也就是沈腾摔倒的镜头。不料,沈腾在第一天就拼命往地上摔,足足摔了17次,差点把腿都摔折了。到了第二天,他实在受不了了,对贾玲说:“昨天摔得有点猛,今天能不能轻点摔?”贾玲却说:“那可不行,今天主要拍你摔呢。”

沈腾既惊讶,又无奈。原来,贾玲第一次做导演,忘记在事前跟沈腾沟通拍摄的内容了,才导致发生这样的误会。

事后,贾玲忙不迭地跟沈腾道歉。沈腾望着为了拍好这部电影,连续几个月没有好好睡一觉好好吃一顿饭的贾玲,心里是一点怒火都没有。他拍拍贾玲的肩膀,衷心地说:“真希望这部片子能有好多好多的观众来看,让他们都知道李焕英的故事。”贾玲听罢,潸然泪下。

而让贾玲哭得更厉害的,是拍摄那件皮大衣的时候。

当年,贾玲考上了中央戲剧学院,用自己打工挣的钱给母亲买回来一件绿色的皮大衣。由于尺码不合适,她又带回北京去换。只是没料到,等衣服换好后,母亲还没来得及穿上,就意外去世了。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贾玲安排饰演母亲的张小斐穿上了那件绿色的皮大衣,完成了贾玲在现实中的心愿。

拍到这一幕,贾玲泪如泉涌。

2021年2月,贾玲作为导演拍摄的首部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后,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连破多项记录,票房一路飙升,突破50亿元,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这部电影让千千万万个观众知道了李焕英,让千千万万个观众又笑又哭,收获快乐与感动,还提醒人们珍惜与亲人的相处时光。那一刻,贾玲终于能够与过去和解,对往事释怀,获得了最大的幸福。

编辑/郑佳慧

猜你喜欢

喜剧之王中央戏剧学院沈腾
张国伟:体育界的“喜剧之王”
中央戏剧学院:中戏少女的心事
多所高校发布艺考调整方案
喜剧之王沈腾的“佛系”人生
周星驰:草根就是未来
沈腾:努力演好每一个角色
中央戏剧学院——郭跃进教授
“喜剧之王”的人文情怀
沈腾的爱情长跑:让幸福在最美的时刻绽放
中央戏剧学院建院五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