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部地区农牧民包虫病防控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021-05-11吴海荣张伟超王幼明康京丽黄保续徐全刚孙向东

中国动物检疫 2021年5期
关键词:省区包虫病样本量

刘 平,吴海荣,张伟超,王幼明,康京丽,黄保续,徐全刚,高 璐,孙向东

(1.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2.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所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全球每年约有200 万~400 万人患包虫病。包虫病给人类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并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流行范围最广、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 泡 型 包 虫 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流行为主,主要流行于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其中高发流行区集中于高海拔草原地带,如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等。为掌握西部地区农牧民包虫病防治的“知信行”现状,分析影响其认知的关键因素,探索提升包虫病防治宣传效果的策略和方法,在西部5 省区开展了相关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新疆、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等5 省区农牧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包虫病认知情况调查。

1.2 抽样策略与样本量计算

用横断面调查的样本量计算公式n=pq/(d/Zα)2计算样本量。式中:p为预期知晓率,q=1-p,设允许误差d=0.03,Zα为显著性检验的统计量,当显著性水平α=0.05 时,Zα=1.96。本研究假设知晓率为50.0%,根据以往调查经验,问卷回收率设为75.0%,故样本量定为1 500。根据以往监测结果,每省区选取畜间包虫病流行率较高的3个县,每个县随机选择100 名农牧民参与调查,并与当地兽医部门领导、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等座谈,了解包虫病防治宣传情况。

1.3 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利用结构式问卷,对调查对象开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农牧民基本信息,包虫病防治相关知识(10 题)、态度(8 题)、行为(7 题),以及获取防控知识的途径。

1.4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 2007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对于个体,“知信行”满分为25 分,每答对1 题得1 分,以此计算总分。对于每个知识点,回答正确人数在总回答人数中的占比为知晓率/意愿率/实施率。使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和分析,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群“知信行”水平差异,检验水准设为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 213 份,问卷回收率为80.9%。其中:85.2%为男性,90.5%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1.3%在50 岁以下,69.2%信仰佛教,只有19.3%的常用语言为汉语。

2.2 防控知识认知

西部5 省区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7.0%。其中:控制措施知晓率最高,为73.5%;其次是易感宿主知晓率,为53.3%;而感染途径知晓率最低,为30.8%。详见表1。

2.3 防控态度

55.6 %的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持有积极态度,详见表2。

2.4 防控行为

68.3 %的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有较好的行为习惯。详见表3。

表1 农牧民包虫病防治相关知识认知水平(N=1 213) %

表2 农牧民包虫病防控态度水平(N=1 213) %

表3 农牧民包虫病防控行为水平(N=1 213) %

2.5 防治信息获取渠道

当地农牧民日常获取包虫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多是通过医生和传统宣传资料,分别占60.7%和48.2%。关于未来希望获取信息的途径,仍以医生和宣传材料为主,但也希望从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媒体获取有关知识。详见表4。

表4 农牧民目前获取信息渠道和希望获取信息的渠道 %

2.6 影响“知信行”水平的可能因素

来自青海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以及非少数民族的农牧民等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详见表5。

表5 影响农牧民“知信行”水平的因素分析

3 讨论

横断面的“知信行”调查是一种了解公众对特定疾病相关知识、态度和做法的传统方法[2-3]。该理论认为,健康信息是积极态度的基础,通过提高知识水平[4],从而形成健康行为。在我国,包虫病流行区域集中在西部,受威胁人口约有6 600 万。本研究在其中5 个省区,从15 个县选取1 213 名牧民完成调查,调查覆盖范围广,样本量大,为今后预防和控制包虫病提供了依据。

农牧民对包虫病感染途径的知晓率最低,如只有28.2%和29.5%的农牧民知道饭前不洗手和喝生水可能患包虫病。该结果明显低于在甘肃省的研究[2](64%的参与者知道通过饮食可患此病)。易感宿主和控制措施的平均知晓率均低于70%,表明在西部地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包虫病基础知识的宣传。

近一半的农牧民不能接受对流浪狗的扑杀,不支持对犬驱虫,并将牛羊内脏喂犬。调查发现,西部地区流浪犬数量庞大,加上宗教影响,犬只管理极其困难。西藏地区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为7.30%[5],“犬犬驱虫,月月投药”落实难,驱虫后犬粪集中无害化处理难。建议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包虫病源头防控,做好家养犬管理工作,尽量拴养,让其少与流浪狗接触,同时也不要过多地与牛羊接触。

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青海省农牧民的包虫病认知水平最高。这与当地疫病控制部门一直开展的家犬登记、犬驱虫、宣传材料发放[6-7]等工作密不可分。文化水平高、无宗教信仰以及说汉语的农牧民认知水平相对较高。在获取信息方式上,农牧民更愿意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提示当地农牧民所希望的宣传干预措施与实际采取的措施存在偏差,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前的主流媒体,丰富宣传方式,如制作视频、动画等。宣传材料的内容、语言、载体、表达方式和风格应契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和文化习惯,使西部农牧民尤其是藏族同胞喜闻乐见。

现场调查还发现,当地有关部门和机构虽采用宣传画、宣传册和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但明显存在不足:一是宣传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各地包虫病宣传多为运动式开展,现场调查的农牧户中,均没有相关宣传资料;二是宣传内容不能满足防疫需求,虽然98.6%的农牧民听说过包虫病,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说清易感动物种类、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

本研究不足之处:一是调查对象多为少数民族,需要经过培训的当地疫病控制部门工作人员将问卷内容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后进行询问填写,虽进行了严格质量控制,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二是本研究选取畜间包虫病流行率较高的县开展调查,存在选择偏倚,结果可能高于或低于真实认知水平。

包虫病是慢性寄生虫病,其防治是长期的,需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者持续不断地宣传,开发推广性强、形式多样的培训材料,创新宣传干预途径,推进农牧民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的提升,实现动物疫病的“群防群控”,降低高危人群的染病风险。

4 结论

研究表明,西部5 省区农牧民对包虫病的认知水平较低,获取信息方式较为单一。建议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使宣传内容、载体更加契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切实提升农牧民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猜你喜欢

省区包虫病样本量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医学研究中样本量的选择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航空装备测试性试验样本量确定方法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我国沿海省区海洋产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
样本量估计及其在nQuery和SAS软件上的实现——均数比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