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玺印琳琅浑漫与,袖手风雅付新编
——读《缘闲堂古玺印辑存》

2021-05-11贾建钢河北邯郸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玺印印章人生

◆贾建钢(河北 邯郸)

杜杰先生编撰的《缘闲堂古玺印辑存》(增订本)一函三册于2018年底刊印发行,成为古玺印收藏研究界网上网下颇有影响的大事。还记得去年暮春时节,我有幸获赠此书,每每览读,不忍释手,大开眼界。

总的来说,《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主要体现了文字学价值、印学史价值、历史学价值等等方面。下面略陈管见,就教于各位方家。

《缘闲堂古玺印辑存》封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印,执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段玉裁注云:“凡有官守者皆曰执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王筠《句读》则云:“信也者,符卪、瑞印一类之物。”在汉代,印一般就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代表行政权力的公章。

近人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云:“卜辞‘印’字从爪,从人跽形,象以手抑人而使之跽。其谊如许书之抑,其字形则如许书之印……予意许书印、抑二字古为一字。后世之印信,古者谓之玺节,初无印之名。”“印之本训既为按抑,后世执政以印施治,乃假按印之印字为之。反印为抑,殆出晚季,所以别于印信字也。”罗氏认为从甲骨文的字形可以推知,印、抑本为一字,本义都是按抑之意,后来才借指玺印之物。但我们可知印章和权力、公信密切相关,如北宋《广韵》之《震韵》云:“印,符印也,印信也。”

玺印的使用年代非常久远,而其使用的范围和用途越来越大,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杜杰所编《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中,虽经臻选,仍然可以看到古玺印至少有官印、私印、成语、吉语、肖形等存在形态。古代玺印的大量存世,实在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丰富详实的印迹,也是古代政治社会、管理交往乃至文艺创作的承载表现。所以宋明以来,出现大量的古代玺印集藏,然后整理成谱以传世。玺印篆刻,自从《考工记》里记载“百工”专门分工治印,到宋元以来的文人篆刻,再到明清流派纷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图1 爨得

辑中所藏部分秦印,丰富了秦系文字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古文字和印篆审美价值。如“爨得”(图1)、“侯文”(图2)、“贾绾”(图3)、“殷寺”(图4)、“张称”(图5)等玺印,印面均有界格,符合秦代印式。其文字结体方直,笔画挺硬,与秦代诏版权量文字风格一致,因此可以补充丰富秦代玺印文字的形体。

清代著名篆刻家赵之谦在其名印“何传洙印”的边款处曾留下一段重要的印学审美论:“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他指出,汉代铜印的高妙之处,在于其整体浑厚的艺术气息。这种浑厚感是由平直方正的缪篆字体和匀整古拙的章法布局,配以爽利劲洁的线条刀法共同营造而成。这种汉印真正的美学格调远不止是指经历岁月锈蚀而留下的斑驳形态,需要我们透过这种外在表面的斑驳变化,去追寻汉铜印中构成浑厚风格的章法布局、缪篆字法以及或铸或凿的线条表现方法。依照这样的视角,我们再来赏读辑中所见汉印,就会发现精品颇多,如“杜氏家印”(图6)、“军假司马”“武威长史”、半通式“厩印”和“库印”“东乡”等等,它们都具有汉铜印浑厚的美学风格,布局严整,篆法平正,笔画壮实有力,线条爽洁,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古拙雄浑,实则大拙即为大巧。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有段著名论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虽然他是在总结习字的三个发展阶段,用在对汉铜印浑厚美学风格的理解把握和具体实践上,“复归平正”正是赵之谦指出汉铜印的“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的高妙境界。从更加确切的意义上说,赵之谦也是在肯定汉铜印中充满审美意味的缪篆字法和线条表现方法。翻阅辑中的汉代官印,能发现这种美的呈现。

汉代私印存世很多,但辑中如“李延年”印(图7)、“李始私印”(图8)、“王修”(图9)等印,无论是印章整体的布局,还是篆文的结体和笔画的细微表现,以及精致的铸造技艺,无一不表明这些均是汉私印的上乘之作。再如“任则之印”(图10)、“田安世印”等,带界格的汉代阳文私印,较为稀见,其章法以揖让为原则,收到匀实的艺术效果,笔画方正之中又富于圆转的变化,使方圆兼备,绝无板滞,亦堪称汉代私印的精品之作。

图2 侯文

图3 贾绾

图4 殷寺

图5 张称

图6 杜氏家印

图7 李延年

图8 李始私印

图9 王修

图10 任则之印

图11 杜桀

缘闲堂收藏古玺印,在我看来,杜杰先生是颇有见地和自出心裁的。此辑有一个私玺庋藏的本家情结。如“杜桀(杰)”印(图11),与杜杰先生同姓同名,可以想见他在闲暇时间摩挲玩赏之际,与古时名为杜杰者心交神往,该是多么美好的悠游闲想啊!此中名契,跨越千载,非玺印不能道。除此之外,辑中另有“杜逯”“杜田”“杜过”“杜顺私印”等十余方杜姓之玺印,印风时代明显,各见特色。

辑中收录的私印中,“杜延年”印(图12)、“李延年”印之“延年”名字,意即延长寿命,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出自屈原《楚辞·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到后来也依然沿用。如阮籍《咏怀》诗第55首云:“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其他私印如“荣益寿印”(图13)、“龙如意”(图14)等名字,都反映出印主寄托于名的延年益寿、欢乐如意的生命意识。

辑中还有一类“敬事”(图15)“宜有君士”“正行亾曲”等若干先秦时期成语玺印,引起我解读的兴趣。“敬事”意即敬慎处事,《逸周书·谥法》云:“敬事供上曰恭”,朱右曾校释云:“敬事,不懈于位。”我想这些成语对于个人的修养的塑造是多么重要。杜杰对这些成语印的收藏,也一定是有更深一层的精神追寻的。

辑中也有一些名印,如“淳于定国”印(图16)。这是一枚著名的鸟虫篆银印,其结体匀整,笔画绸缪,气息和谐,浑厚而不失灵动,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堪称汉印精品。如此上乘之作收入印谱,可知此辑藏印之厚重。另一方鸟虫篆印“田宏私印”(图17)则是布局工整,“田”字笔画虽少,但使用增繁手段达到了笔画均匀、整体满而不滞的艺术效果,这枚阳文的鸟虫篆印允为汉代珍罕的精品之作。

图12 杜延年印

图13 荣益寿印

图14 龙如意

图15 敬事

图16 淳于定国

图17 田宏私印

图18 四面穿带印

图19 甘丹子

图20 邯

图21 邯郸眜

图22 邯郸霸印

辑中的秦印收藏也是颇见特色。正如大家熟知的印学史,多面印虽在汉代已有,到魏晋南北朝则出现较多,一时较为流行。而辑中“隗起/相思/臣舍/交仁”四面穿带印(图18),依据篆文风格与半通界栏格式,可以判断归于秦印,这在目前所见的秦印中,是一种罕见的四面穿带印。至少在目前所见的印章实物范围,此印填补了秦代多面穿带印的空白,这对于印学史是颇有意义的。

罗振玉曾辑有一部《赫连泉馆古印存》,在序言中,他认为古玺印对于考证史实有巨大的帮助,实际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并且一口气列举出八种实例,如周代已有成语印、汉代有物像印;依据官印内容可补正史志之阙文;通过玺印校正史书记载地名的讹误;人姓不见于古姓氏书,但存于汉印,通过墓志之载相互为证;六朝石刻中的别字,在先秦小玺中已有存在,虽义不可知,但可补字书之阙漏;收录了前人未见之西夏楷书私印;依据所录前籍未载之村印推知隋唐间已有村级官印;依据正书铜朱记大致可以推知金元楮币的背面有合同印,此种情况可补载籍之阙等等。

辑 中 录有“天地神师印 章” ( 图24),这是一枚反映道教信仰的宗教法印。道教法印起源于汉代,最初是象征着天界神师权威的印章。从存世的印章实物来看,有“黄神越章天帝神之印”“黄神越章”“黄神之印”等等,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记载:“古之人人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百二十,以卦泥着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由此推断,此类玺印已经不仅是宗教仪式中的神圣法印,同时走向民间,为更多人在具体充满危险的生活中带来庇护的实用性质。此枚“天帝神师印章”与“黄神越章天帝神之印”应属一类法印,带有浓厚的道教信仰特征,属于较为难得的宗教印,对于汉以后道教信仰的历史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图23 渌邯郸印

图24 天帝神师印章

清代康熙年间,高阜在《赖古堂印谱》序言中说:“夫斯邈之书,可以峙山岳者,难充几案之娱;李杜之篇,可以挥烟云者,难舒指掌之细。而约千言于数字,缩寻丈于半圭,不越径寸之中,而尽乎碑版铭勋、赋诗乐志之胜,则惟图章为然。”书法作品由于尺幅原因难以胜任文人雅客的案头玩赏之娱,那些吟咏性情的诗篇只能存在于情感宣泄而不能用指掌琢磨体味,能够在方寸之间涵咏大千世界,既有碑版铭勋的隽永操作性,又有赋诗乐志的寄托情怀的美好艺术载体,则惟有印章可以做到。杜杰先生每一枚古玺印的收藏研究,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灵寄托。历史遗留下来的斑斑朱痕,包含诸多的历史信息,杜杰先生不仅乐在藏中,更可贵的是他一直在孜孜探研,疑义相析而不以为苦,令我辈深感敬意。

宋人赵希鹄也曾说,与漫长的历史相比,人生一世匆匆就像白驹过隙,倏忽已过。即使匆匆一世,三分之二的时光基本都在忙碌生存、风雨忧愁的处境之中,而有闲暇之日寄托情怀、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又不过是宝贵的三分之一人生。而且即使这三分之一的人生时光,又为个人利用去享受的也不过百中一二人而已。这百中之一二的人里,大部分的又都是寄托在声色犬马的享乐之中,而没有什么高雅的格调。我们自当有更加值得追寻实现的雅乐之处,眼目之乐本不在它仅仅盯着色相,萦绕于耳的本不在甜美之音。我曾看到前辈老先生们搜求书画名品、古琴佳砚,这真是打发人生闲雅时光的好办法。你想啊,在居室之中,窗户明亮,几案干净,燃起一段篆香,缭绕其中,一二同道知己相与谈契。或者一起欣赏古人美妙的书法,或者端详古旧青铜,想见商周,端砚古琴,各见风流。我真的想不出人世间还有什么能够超越这些令我们于忧愁风雨之外,得以安享清福的所在!这种美妙的人生境界,用传闻中的阆苑仙池的极乐境界相比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然而世上却少有人知,这真是很可悲的人生状况。

因此,人生应当有适合自己乐志的精神寄托之所,理解到人生之寄,才能在人生中理性地受用它。杜杰先生此等人生中利用业余闲暇时光进行藏玺研印,手拓编辑印谱,除了快然自足之外,通过辑存印谱,通过印行将之化身千亿,这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大度雍容精神,真的是那些闭珍自赏的人所不能比较的!

2020年12月

猜你喜欢

玺印印章人生
我们有印章咯
战国玺印陶文释读七则
人生中的某一天
“清陈元青白瓷套印”鉴赏
澳门新建业集团藏品
自制橡皮印章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