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对科技社团的影响及其应对
2021-05-10王晓飞邵世云王少霞张静蓉丁问微朱泓宇
王晓飞 邵世云 王少霞 张静蓉 丁问微 朱泓宇
[摘要]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开展的工作为例,总结科技社团在抗疫中团结和引领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的实践,包括组织会员直接服务疫情防控、学会秘书处抗疫实践、组织学会分支机构积极抗疫等,以期为相关学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社团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G3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20033-03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疫情常态化防控不仅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影响,对科技社团工作管理也带来很大挑战。科技社团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了应有作用[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中国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科技社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了不少针对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各种不利影响,本文对此作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科技社团工作的影响
就受影响的程度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科技社团工作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类,即影响严重、影响中等和影响较轻。
科技社团举办的线下会议、线下培训、线下科普、国际合作和现场调研、评价等受影响严重。科技社团具有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两个基本职能,这就意味着多数科技社团需要通过组织线下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这部分工作无法开展,大部分需要取消或者延期。另外,由于全球已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对境外旅客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科技社团涉及的海外业务受影响严重。
科技社团举办的线上会议、线上培训、线上咨询等业务受中等程度影响。科技社团大部分的线上会议和线上培训业务等都是疫情暴发后根据防疫要求由线下转化而来,但受到软件限制,线上会议和培训的参与人数达不到与线下相当的规模,影响力有限。
在线科普、期刊出版等工作受影响较小。这部分工作原本就不受办公地点影响,因此,受常态化疫情防控影响相对较小。XUEHUI学会2021年第2期2021年第2期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对科技社团的影响及其应对XUEHUI
二、科技社团应对疫情防控的主要做法——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为例
(一)组织会员直接服务疫情一线
2020年1月,疫情发生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单位高能环境成立了紧急工作小组,火速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春节期间彻夜施工,加快医院建设进度,完成火神山医院3万m2的防渗工程。会员单位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工厂在第一时间为武汉、黄冈等地“小汤山模式”醫院建设供应优质水泥外,还为国内外紧急筹集500万元的防控物资。2020年1月24日,会员单位盈峰环境紧急启动驰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行动,决定向武汉市城管委捐赠清洁消毒车。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湖北省十堰市红十字会,向十堰定向捐赠价值约70万元的防疫医疗物资。会员单位青岛众瑞生产大流量微生物浓缩采样器,驰援武汉。四川天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10天时间里,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建造一台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焚烧炉。此外,美兆环境、湖南航天电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会员单位结合自身特长,在各地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保驾护航。
(二)学会秘书处抗疫实践
1.学会期刊编辑部积极行动。针对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引起的广泛关注,2020年2月1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期刊《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迅速开展“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等专题征稿工作,面向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征集稿件。与此同时,编辑部在春节假期期间利用微信工作群商讨应对措施,及时布置相关校对工作,并利用一切资源调研网络办公流程和同类期刊编辑部运行模式,采取网络办公与人员错时到办公场所上班相结合的方式,有力保障了期刊正常出版。
2.线上培训有序开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将原定于2020年3月举办的第3期“无废城市”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改为线上培训;2020年3月和4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北京绿色世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第15、16期“恶臭污染物(嗅辨员、判定师)”专业技术网络培训班;2020年4月11日至12日,举办第38期环境监理专业技术网络培训班;2020年4月25日至26日,举办第一期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守法网络培训班;2020年6月,举办第5期污染场地调查及环境修复技术专题网络培训班等,全年举办各类线上培训班数十次。
3.积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为保障疫情期间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居家办公期间学术检索不受影响,2020年2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申请了专属账号和密码,保障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可以免费获得相应的学术论文。与此同时,大部分高校的环境学院是学会的服务单位,学会依托平台资源优势,收集整理了部分高校和学生的调剂计划,供环境专业的广大师生参考使用。
4.积极开展科普活动。2020年2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经广泛收集材料、认真研究和筛选整理,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科学知识问答》,有效增进各方对生态环境系统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了解和信心,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的同时,积极关注、支持和参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环境工作。
5.学术活动有序进行。学会其他评奖、会议等学术活动基本按照原定计划有序推进。原计划线下开展的活动基本改为线上举办,在疫情缓解后,根据国家疫情防控要求逐步开放线下活动。
(三)学会分支机构积极抗疫
2020年3月,环境经济学分会通过远程交流讨论、推进研究,3天内完成《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加强生态环境政策工作的建议》的撰写、上报工作;循环经济分会团队积极搭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分会”网站(网址:http://www.cebcses.org/cebcses/)。此外,循环经济分会成员还积极向武汉捐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各分支机构、中国知网举办生态环境创新系列公益课活动;每月定期邀请学术大咖围绕生态环境领域的政策、标准、技术等内容举办讲座,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
三、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科技社团开展工作的建议
(一)团结和引领科技工作者发挥专长,积极抗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2]。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上指出,科技社团是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社会治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特别是在发明创造和更有效地反映科技界的诉求、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方面,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组织力量[3]。科技社团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4],通过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把广大科技人员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引导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和科技力量,使他们成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力量。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抗疫工作实践可以看出,通过服务环境科技工作者、组织环保企业积极提供抗疫服务、组织专家学者研讨环境领域抗疫问题、编写生态环境领域防疫建议向政府建言献策等,在为国家防疫工作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环境学会在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心中的地位,扩大了环境学会的社会影响力。
(二)克服困难,提供通畅的学术交流渠道
学术交流活动是科学技术工作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通过科学家之间的思想接触、学术交流、自由争论,可以及时沟通情况、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5]。学会作为学术交流活動的主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疫情期间,线下召开的会议基本被取消,为了保证疫情期间学术交流活动不受影响或尽可能少受影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通过搭建多个网络会议平台,开展网络会议、线上培训,为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构建了线上学术交流平台,学会主办的期刊也在疫情期间刊发了大量有关防疫的学术论文。通过开通线上学术会议、培训及论文发表平台,学会为疫情期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三)突出自身优势,推进科学普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开展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环境保护科学知识问答》,在疫情期间的环境知识传播发挥了应有作用,扩大了学会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莫广刚.浅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科技社团的作用[J].学会,2020(6):28-32.
[2]新华网评:战胜疫情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EB/OL].(2020-03-02).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0-03-02/c_1125653260.Htm.
[3]怀进鹏:科技社团应成为全球科技治理重要贡献者[EB/OL].(2019-06-28)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06-28/8878183.shtml.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章程[Z].2008.
[5]冯长根.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4)[J].科技导报,2008,26(24):1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Z].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