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

2021-05-10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管教家长学校

老子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初会学话的小儿都会念“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现如今;老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惹祸上身”呢?

人民日报1月5日刊登的文章“‘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一文引发社会关于教师批评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针对“现在这世道;都不敢批评学生了”的现象;该文建议: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

围绕人民日报刊登的这篇文章;今天特别推荐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数学特级教师于会祥所写的该文读后小记;和圈友们一起分享。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不信,你看最近的新闻:河南省信阳市某高中老师,因批评学生上课带手机,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老师苦寻6天才将其找回……

老子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初会学话的小儿都会念“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现如今,老师批评学生,怎么那么容易“惹祸上身”呢?

应该看到进步的一面。那就是,“教与学”的关系越来越摆脱原来“天地君亲师”的唯上论、唯师论,越来越追求“教學相长”的境界、师生平等的关系。近一年多来,教育界发出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教育也要“供给侧改革”,要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即使是选拔录取,也不能“见分不见人”。

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赢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为大势所趋。那些原来见怪不怪的体罚陋习,已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上有师德“红线”,下有自媒体遍地开花、“捂盖子”越来越难的社会监督,一些品行不端的老师受到了惩罚,敢于触碰底线的人越来越少。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做得不对,老师自然要批评,假若是非不分,如何称之为“教育”呢?问题似乎就出在这里。今天的孩子,都是每家每户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出生就三代六口围着转,不但习惯了对长辈呼来喝去,长辈还一副“很受用”的模样。试想,这样的孩子进入了学校,面对老师的批评,怎能坦然接受?一遇批评,孩子往往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要么“揭竿而起”、离家出走,要么向家长“告状”。可悲的是,“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熊大人”,一听孩子受了“委屈”,心里便老大不痛快:我都舍不得批评,你竟敢批评,那还了得?

学校的校风、校纪、学风也因此走了下坡路。笔者几次听到老师私下感慨,“现在这世道,都不敢批评学生了。”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受害的首先是学生本身。比如,面对校园暴力,老师如果不敢大胆出手,及时批评制止,一方面会纵容施暴学生,使其逐步走上歧途;另一方面,也会使受欺凌学生雪上加霜,造成二度伤害。同时,这也是对双方学生家庭及社会的不负责任。

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绝非小事。学生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孩子不能在蜜糖和赞美声中长大,适宜的批评有百利而无一害。很多人长大后对老师充满感激,就是因为老师及时给出批评,“悬崖勒马”,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师感慨,毕业后真正感恩老师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评多的学生。

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家长一句:溺子如弑子。大多数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很多老师的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只要批评得对,家长就应该支持老师。况且,孔子尚且“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尚且推崇“闻过则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做得不对、做得不好,怎么就批评不得了?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上学时对校纪校规无所畏惧,对老师批评难以接受,等将来长大成人走向社会,能不被社会狠狠“教训”吗?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吗?

当然,作为教师,还是要讲求方式方法。毕竟,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能用艺术化的手段使学生变得更好,才是教育的真谛。

于会祥校长读后小记:

读完这篇文章,有很多的感慨,也有很多的无奈。从前几年对“独生子女教育”的讨论、到近几年家校矛盾的频发、又到了“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的地步。作为一个有着三十三年教龄的老师,目睹了很多教育的无奈,既有家庭方面的、又有学校教育方面的。造成这些现象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可能责任不能完全归于家庭或者学校。很庆幸,社会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也会进一步引起家长、老师的重视、思考。

我接触过不少的家长,当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总希望孩子接受的是快乐的教育,但是一旦进入初中,成绩不理想尤其是中考失利的时候,那种懊悔、无助,又着实让人心疼;我也接触过这样的家长,几乎是放羊式的教育,完全撒手不管,任其自由发展,当孩子走向社会后给家庭带来的苦果,家长只能默默咽下。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人对人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像解一道数学题,按照条件和程序,套入一个公式就行。家长、老师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必然不是那样简单。但是,有一点我是坚信的,我们只要坚持对孩子、对学生理性的爱,保持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的基本的责任心,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是健康的。

猜你喜欢

管教家长学校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家长错了
正面管教在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体会
管教晚矣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WHERE ARE WE GOING, DAD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