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党建创新融合模式摭探
2021-05-10宋艺文孙沛涵
宋艺文 孙沛涵
摘 要: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对党建工作进行创新,促进大學生全面成才。文章分析“互联网 +”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势,探讨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党建创新融合的模式:依托媒介平台,多形式提升党员教育水平;加强网络党建工作的平台建设;开展线下教育,丰富组织生活形式。
关键词:高校党建;“互联网+”;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1;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3-0010-03
“互联网+”视域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这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校要注重党建工作的创新,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转变传统单一、陈旧的模式,不断更新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模式,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进而实现“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融合。高校要利用好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和即时通信工具的优势,进一步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载体,最终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系统化,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互联网 +”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势
1.实现党建工作的先进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传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的滞后性、工作方法的单一性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而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成功、优秀的工作经验,并且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变得更加便捷,达到了信息传递的高效,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先进性。
2.增强党建工作内容的针对性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党建工作的对象存在着差异性,这就使得党建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需要随着对象的变化而改变,才能有效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传统单一的党建工作模式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党建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则可以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根据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工作内容,调整工作形式,最终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
3.促进党建工作形式多样化
在以往的高校党建工作中,工作开展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下发文件、开座谈会等,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表面化、形式化较为严重。这样,党建工作对象会缺乏主动性,始终被动地参与学习和培训,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而在当前“互联网+”视域下,党建工作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能满足工作对象的需求。党建工作人员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能提高党建工作的趣味性,调动工作对象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保证环境的开放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和空间,让党建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和处理,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此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党建工作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保证党建工作的开放性,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
二、“互联网 +”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平台利用率低
就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实际情况来看,明显存在着互联网平台应用效率低下的情况。相关党建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并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平台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对互联网平台存在抵触心理,仍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对网络党建理解不深,甚至认为互联网平台会对党建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使得互联网与党建工作很难有效融合在一起,这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育宣传力度不足
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和宣传,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从而紧随党的步伐健康发展。所以,宣传工作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一些高校党建工作并没有注重宣传,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工作不到位等情况,并且宣传工作缺乏针对性,导致大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党建工作内容,进而限制了党建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党建创新融合的模式
1.依托媒介平台,多形式提升党员教育水平
(1)借助网络云课堂,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方式,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时代使命。对此,高校需要坚持立德树人,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师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除了进行常规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要借助网络平台组织政治理论学习。例如,高校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符合高校自身情况的网络互动平台,加强党组织与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交流,从多方面对党员和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高校就可以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组织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异步交互。这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专业知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冲突,而且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师生党性素养的提升。
(2)借助微信公众号,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在当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电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对此,高校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借助微博、微信、QQ及其他APP来开展党建工作,扩大党员教育的覆盖面。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时,可利用钉钉网络课堂进行思政教育直播,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党建工作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关于党建工作的文章,多渠道进行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他们的党性。高校还可充分借助“学习国强”APP,有组织、有管理、有服务、有指导地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党员和群众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需求,并可利用平台中的“学习报表”来查询积分,实时掌握学习的效果。
2.加强网络党建工作的平台建设
(1)高校要做好網络党建工作。当前,大部分高校纷纷设立了党建网站,还有部分高校的二级学院也设立了相应的网站,但在网站的管理上却相对较为松散,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很难调动大学生浏览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网站管理工作,增设大学生喜欢的板块和功能,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使党建网站信息更加丰富,从而有效吸引大学生,调动大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党建网站的作用,提高党建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党建工作的质量。
(2)高校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党建工作模式进行创新。高校可将一些党建工作转移到网上进行,如“双报到”“三会一课”“党代表接待记录”,这种信息化、现代化的形式能有效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3)高校要结合自身情况,搭建合理的平台,使支部的活动和专业建设、教学有机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示范有机结合。
3.开展线下教育,丰富组织生活形式
(1)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教育资源,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对此,党建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提高线下教育的效果。首先,高校可利用远程直播定期开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活动,使师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志士或烈士的光荣传统,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高校还要充分利用周边的红色物质文化,组织师生开展党日活动,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纪念场所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帮助师生学习和领会革命精神,进而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的作用。
(2)举办各类培训,增强党性修养。为了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例如,高校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党支部书记参加“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组织领导干部到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进行学习,组织辅导员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进行分阶段培训、分时期培训和网络培训,最终实现全体师生党性修养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需要党建工作人员积极进行创新融合,使党建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解决,为党建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党建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互联网+”的认知,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促进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坚.信息化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机制构建[D].闽江学院学报,2010.
[2]陈智旭.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4).
[3]苑晓杰,易丹丹.红色资源视域下高校党建的四个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1).
[4]唐红艳,汤志华.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
[5]磨有积.党建工作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91).
[6]刘启春,梁宇,王徐雪.师生共建之大学生党建模式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
[7]石玉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8]赵纪新,于培超.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程化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