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乳酸:禁塑令下非织造布的绿色之选

2021-05-10

生活用纸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网聚乳酸织造布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自我防护的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然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危害也逐渐显现,如雾霾天气频频发生、噪音污染的加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各类病毒的爆发,又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聚合物直接成网法非织造技术以其工艺简单、生产流程短等特点在许多工业、民用领域不断得到开发及广泛应用,尤其是由纺粘和熔喷非织造材料生产的防护用品,在特殊时期的防护性能已被人们所证实,因此其需求量急剧增加。但是,目前接近90%的聚合物直接成网法非织造材料都采用聚丙烯(PP)制成,还有部分是由聚酯(PET)制成,这些合成材料源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在自然环境下无法降解,因此其废弃物处置造成了诸多环境问题。

可持续性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在非织造布领域,对于消费者和生产商来说,可持续性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东南亚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相应地会选择更多环保产品。企业也在生产过程和品牌打造方面,采取积极行动,以加强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放眼全球市场,菲律宾品牌Hannah使用经认证的100%未漂白和未染色的有机棉,用来生产卫生用品。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当地的一家初创企业ENYA正在使用不含合成杀虫剂的有机棉,生产卫生用品。

总部位于德国的Sandler从一开始就将可持续性作为其非织造布业务的重点,该公司生产的水刺非织造布使用了可再生和可循环的原料,其中包括粘胶纤维、棉纤维或PLA。该公司一直在寻找可提高其产品和业务的可持续性的方法,并且正在寻找可替代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能提供更高的可持续性,同时又能保持原有的产品功能和质量。

在擦拭巾领域,业界指出,只有逐步向可持续基材转变,擦拭巾行业才能生存和蓬勃发展。Aralar将纤维素基材引入可冲散湿巾,并处于领先地位。尽管纤维素的应用对水刺非织造布乃至擦拭巾市场还比较新,但Aralar长期在软包装行业使用该材料的经验帮助他们将其应用于擦拭巾市场。

非织造布行业与整个纺织行业一样,面临着节能环保的巨大压力。目前,众多国外非织造布生产企业已经从原料端着手,使用更天然、安全的材质改善产品的“环保”属性。而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业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愈发重视,“绿色”、“低碳”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禁塑令——全球环保的趋势

目前,以PP等不可降解的材料制备的塑料污染正在席卷全球,同样,PP聚合物直接成网法非织造材料的废弃物也被列入此列。据统计,全世界已经生产了超过80亿t塑料,其中9%得以回收,90%被填埋、焚烧或抛进大海。而在这90%不可回收的垃圾中,每年有800万t流入海洋,相当于每分钟有一辆大型垃圾车将垃圾倒入海洋里,导致逾百万的海洋生物因塑料停止呼吸,海洋中漂浮的垃圾总量已经超过26万t,并且已经到达了南北两极,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也沦陷了。

科学家指出,塑料制品可能几个世纪都无法降解,其污染危机可能导致地球陷入“永久污染”,从而引发了全球“禁塑令”。2018年12月4日,联合国宣布启动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动;2019年5月初,塑料垃圾列入全球进出口的限制对象;截至目前,全球发布“禁塑令”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5个:包括英国、法国、欧盟成员国、智利、澳大利亚、印度、韩国、冰岛、美国纽约州和华盛顿州、巴西圣保罗等。

中国塑料制品生产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25%,在全球禁塑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禁塑令”也紧跟出台。2019年2月,海南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到2025年底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试行)》的塑料制品;2019年8月,江苏省8部门联合发文,指出到2020年实现50%包装材料可降解。2019年6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草案》明确提出防止过度包装造成环境污染,并通过禁止生产、销售不易降解的覆盖物和包装物等条款。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9年11月6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纺织”板块明确指出了“聚乳酸”(PLA)相关材料的发展方向;2020年1月19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了“开展绿色设计”、“加大可降解材料的研发力度”的方向。政策的导向表明,可降解的绿色材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聚乳酸——绿色材料的代表

因具有100%完全生物可降解性和优良生物相容性等特点,PLA纤维已成功跻身21世纪新一代“绿色”纤维之列。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聚合物直接成网法非织造材料也迫切需求绿色原料,在众多可生物降解材料中,PLA无疑也是制备生物可降解非织造材料的首选原料。

2001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进行的熔喷实验证明了PLA在熔喷工艺上应用的可行性,但由于PLA自身的流变性能使其在熔喷工艺上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2009年,美国NatureWorks公司研究开发出了6252D和6201D两种熔喷级PLA切片原料,经实验验证适合熔喷工艺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此后,可用于熔喷生产的PLA切片原料一直被美国NatureWorks的IngeoTM牌号PLA树脂所垄断。目前,全球聚乳酸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和用途见表1。

表1 全球聚乳酸主要生产企业

继2005年日本Kanebo Gosen公司与Kureha化学公司宣布已开发出可生物降解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之后,国内也开始了聚乳酸纺粘布的产业化推广工作。最早产业化生产聚乳酸纺粘布的厂家是浙江朝隆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1月,山东泰鹏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聚乳酸(PLA)纺粘热轧无纺布的研发与应用”项目鉴定,采用双模头复合纺丝技术,研发了具有梯度结构的PLA纺粘非织造布。与此同时,由大连华纶无纺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并提供全套设备的聚乳酸纺粘热轧生产线(长狭缝拉伸)也在美亚非织造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开车成功。而目前PLA熔喷布还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未见产业化生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于口罩及防护用纺粘和熔喷非织造材料的需求激增,目前PP纺粘和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废弃物处理成了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在国人研究可重复利用的口罩材料的同时,美国已经有报道推出了纯PLA纺粘和熔喷非织造布制备的口罩,很好地缓解了废弃物降解的问题。因此,国内也在加速进行提高PLA纺粘和熔喷非织造材料性能的进程。

猜你喜欢

成网聚乳酸织造布
Shinwa(K814) 推介水刺及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PLA长丝成网水刺缠结系数和水针能量的研究
2019年内蒙古重点推进高速公路主骨架成网建设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智能音箱:怎么我快成网红了 十款智能音箱大搜查
孖纺非织造布大有可为
俄罗斯计划2020年将非织造布产量扩大至20亿m2
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进展
聚乳酸/植物纤维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