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
2021-05-10
(浙江省荣军医院 浙江嘉兴314000)
断指再植是指通过显微手外科技术对离断指体进行血液循环重建,恢复指体血供使其获得再生,达到恢复断指功能目的的一种手术方式。手指作为重要的功能器官之一,其是否具备正常的功能对患者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影响巨大。高质量完成断指再植是避免断指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关键,否则将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损失。断指属临床较常见的伤科疾病,患者大多伴随大量失血,部分患者断指后不能及时就诊甚至因失血量大导致休克,导致恢复手指功能有较大难度。在恢复血供的过程中最易发生的护理风险为血循环危象,其次为脂肪栓塞、关节屈曲、断指感觉、休克、感染等。而临床导致血循环危象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体位不当、凝血系统障碍出现血栓、失血性休克、患者情绪紧张、剧烈疼痛引起应激反应而出现周围小血管痉挛等[1]。随着显微手外科器械及技术的发展,断指再植成功率高达97%以上。但是如何降低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护理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手指功能恢复,仍是断指再植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80例行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护理风险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10月31日在我院行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护理风险分为观察组31例(发生护理风险)和对照组49例(未发生护理风险)。纳入标准[2]:①符合断指再植指征并行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治疗者;②各项临床资料收集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相关疾病者,如凝血系统疾病、心血管栓塞类疾病等;②术前合并全身或局部感染者;③资料收集不全者。
1.2 方法 按照常规护理风险定义结合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的临床特点,定义本研究护理风险为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管理因素、硬件设施设备因素等影响患者围术期生命安全及预后的事件。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常见的临床护理风险有血循环危象、脂肪栓塞、脂肪栓塞、关节屈曲、断指感觉、休克、感染等。查找相关临床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经验,明确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护理风险的界定标准,制定可能影响围术期护理风险的因素,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断指后至就诊时间、受教育程度、失血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就诊时断指保存方法及接诊人员年资、手术医生年资、术前护理人员年资、术后护理人员年资、术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等级、术后护理人员断指再植护理经历等内容。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探讨降低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对策。
2 结果
2.1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风险事件类型 观察组31例发生护理风险的患者主要风险事件以血液循环危险为主,其次为脂肪栓塞、脂肪栓塞、关节屈曲、断指感觉、休克、感染。见表1。
表1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风险事件类型构成
2.2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护理风险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受教育程度、断指后至就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接诊人员、术前护理人员、术后护理人员从业年资、专业技能水平、断指再植护理经历、护理人员操作失误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护理风险单因素分析
2.3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护理风险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分层赋值,按照可能影响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护理风险的因素按照危险程度赋值,见表3。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患者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术中术后护理人员无断指再植护理经历、患者术后疼痛评分>4.25分是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见表4。
表3 影响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危险程度赋值表
表4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围术期护理风险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手指功能正常与否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影响巨大。大多数断指患者是从事防护水平差、机械装备简陋型工作的劳动人群,如机械加工、农业粗加工等。断指患者需行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以达到恢复手指正常功能的治疗目的。由于断指发生后,患者手指部分或者完全脱离手掌,血液循环中断,手术难度大,因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提升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护理安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3]。目前,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明确护理风险的类型、易发环节,从而完善相应护理风险识别体系,制定预防护理风险的对策,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本研究选取我院实施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术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及高危因素,为完善优化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提供了参考。本研究结果显示,31例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以血循环危象为主,其次为脂肪栓塞、脂肪栓塞、关节屈曲、断指感觉、休克、感染等。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受教育程度、断指后至就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接诊人员、术前护理人员、术后护理人员从业年资、专业技能水平、断指再植护理经历、护理人员操作失误与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术中术后护理人员无断指再植护理经历、患者术后疼痛评分>4.25分、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是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预防注意事项。①应重视安抚患者情绪及基础护理:断指患者失血量较大,容易出现心慌甚至休克,加上生活负担重、担心预后效果不佳等因素导致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可能引发创伤应激反应,增加周围小血管痉挛风险,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出现血循环危象[4]。因此,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情绪安抚,讲解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术具有98%以上的成功率,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配合[5]。②术后重点关注患者血容量及血液循环监护:患者断指后血容量下降,对术后吻合血管充盈程度影响较大。因此,围术期应重点关注患者血容量,同时加强血液循环相关指标监护,每4 h评估1次指体肤色、温度。苍白或灰紫色预示静脉回流受阻,应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采取措施改善回流受阻;若指体温度较健侧指体温度下降,可能出现血液循环危象,及时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③术后加强疼痛评估及镇痛措施:术后加强疼痛评估,对无法忍受疼痛者应及时采取镇痛措施,避免疼痛加重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血液循环[6-7]。④加强围术期体位管理:若患者体位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指体受压,静脉回流不畅或者血管牵拉,增加发生血管痉挛的风险,可采取制动措施并保持患肢位置高于心脏位置,以促进静脉回流。⑤规范指导患者指体功能康复锻炼:患者术后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加强指导能促进再植体恢复正常功能[8]。⑥加强护理人员断指再植专项护理内容培训: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的护理风险较多,且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在护理过程中保证不疏漏任何护理要点的同时提高对护理风险的敏感性,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提前处理[9]。还应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在人员安排方面也应尽可能安排既往有断指再植护理经历的护理人员,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加强培训,避免因业务不熟练引发护理风险事件。
综上所述,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风险较高,应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专项专业素养,以避免发生围术期护理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