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视训练防止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术中眼位移动的效果分析

2021-05-10胡小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并发症

胡小娜

【关键词】固视训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79.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075-02

白內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晶体浑浊而引发的视觉障碍,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1]。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是白内障的常用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麻醉方式的改进,表面麻醉逐渐替代了常规的球后麻醉,但表面麻醉的眼球制动性较差,术中易发生眼位移动[2]。眼位移动不仅影响术中手术操作,同时也对术后视力的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常规口头健康教育等干预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术中眼位移动的发生率仍较高[3]。固视训练通过模拟术中场景来训练患者注视一点保持眼球固定的能力,或许能够防止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术中眼位移动,为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60例,根据是否接受固视训练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66.38±3.36)岁;合并症:高血压16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4例;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2例、高中4例、大学6例。训练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66.25±3.44)岁;合并症: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3例;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11例、高中5例、大学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具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指征者;精神状态良好,理解、表达能力正常者;既往无眼部手术史者。排除标准:合并有老年痴呆、听觉障碍等疾病影响训练实施者;盐酸丙美卡因过敏者。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照组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简单向患者描述手术流程、手术预计时间、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疾病知识,强调术中配合医生调整眼位的重要性,适当安抚患者减少心理压力。训练组术前进行固视训练,术前30min在手术等待区常规清洗消毒双眼后进行训练,无菌操作下测量患者术眼与显微镜的距离,调整最佳距离为18cm左右,使用麻醉头架固定头部,下颚放置于凹槽处,放松身体,告知患者术中保持下颚处于固定位置,避免头部移动,取一横杆并缠绕约1cm左右的红色线圈,横杆固定于患者心胸正上方约18cm处,红色线圈与角膜顶点连线平行于地面,遮盖健侧眼睛,指导患者用患眼注视红色线圈,注视时尽可能的保持眼球固定,注视1min后休息1min,反复循环10次左右直至手术开始,并叮嘱患者术中应同样注视亮点,保持眼部固定。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视力恢复情况、配合度及并发症情况。手术情况为眼位调整>3次、眼球旋转偏例数,手术一次成功率、手术时间。视力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测量患者的视力。配合度为手术开始至结束过程中医生提醒患者调整眼位的次数,患者能够主动调整眼位无需医生提醒则为配合,医生反复提醒次数超过3次则为配合度差。并发症情况为发生人工晶体异位、前房出血、后囊破裂的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数)÷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眼位调整>3次、眼球旋转偏移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手术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 术前两组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训练组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配合度及并发症情况 训练组的配合度(96.67%)高于对照组(76.67%),训练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讨论

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白内障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常用的有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表面麻醉的超声乳化术相比传统球后麻醉的超声乳化术具有损伤小、术中避免伤及眼球后段,术后恢复快的显著优势[4]。但表面麻醉存在眼球制动性差的缺陷,术中虽有眼球跟踪系统,但术中频繁的眼位移动可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术后视力的恢复[5],因此如何保证患者在术中保持眼球的固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术中眼位移动的预防措施主要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来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但缺乏相关的针对性训练,实践性欠缺。固视训练是一种训练患者眼球固定能力的行为训练措施,通过模拟白内障手术中眼球固定场景来提高眼球的制动能力[6],或许能够更好的防止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术中眼位移动,为此本文研究固视训练防止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术中眼位移动的效果。

固视训练通过场景模拟来训练患者的眼球的制动能力,眼睛注视一点保持不动,并尽可能保持一段时间,通过手术场景的模拟来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及配合技巧,提高患者在术中的配合程度及信心,从而防止术中发生眼位移动,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白内障手术多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过程中发生微小的眼位移动均可对手术造成影响,眼位调整、眼球旋转偏移次数过多是影响白内障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训练组眼位调整>3次、眼球旋转偏移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手术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固视训练能够有效防止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术中眼位移动,提高手术成功率。分析原因:固视训练通过在术前进行场景模拟训练使患者的眼球制动能力得到训练,防止眼球不自主的发生转动,从而防止术中发生眼位移动,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7]。

本研究中,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训练组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固视训练能够促进表面麻醉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可能原因:固视训练提高了患者在手术中的眼位固定能力,避免术中反复操作对角膜造成的机械性损伤,降低手术创伤,从而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8-10]。

本研究中,训练组的配合度(96.67%)高于对照组(76.67%),训练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显著(P<0.05),说明固视训练能够提高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配合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原因:固视训练通过术前模拟手术场景,了解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从而增加患者对操作者的信任,缓解紧张、焦虑等应激反应,从而提高配合程度,患者术中能够准确执行医生下达的固视指令,从而减少眼位移动导致的并发症[11]。

综上所述,固视训练能够有效防止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术中眼位移动,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提高配合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并发症
带膜支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改良Devine 术与传统Shiraki 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探讨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