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1-05-09唐立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6期
关键词:产教证书校企

摘  要 针对当前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将1+X证书融入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来解决的新思路,创建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一对接、两融合、三平台、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智能制造类专业复合型职业人才。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6-0127-03

Innovation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Group under 1+X Certificate System//TANG Liwei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al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new idea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rough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fus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integrating 1+X certificate into talent training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group, thus creating a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one docking, two integration, three platforms, four stages” under 1+X certificate system pilot. It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compound professional talents required by the society.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group; talent training mode

0 前言

1993年,国家首次提出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双证”模式作为保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1],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世界上出现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转型。面对新的形势,双证书的知识广度、结构和深度等已不能满足新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因此,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此背景下,将“1”和“X”深度融合,创新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有效匹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分析

当前由于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尚处于初期阶段,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过程还很不成熟,高职院校也因此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专业开设情况  湖南有高职高专院校70所,其中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有33所,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有16所,开设数控技术专业的有20所,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有22所。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催生了一批新专业,湖南省从2018年起启动了23个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其中新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校有29所,开设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有10所,开设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的有四所,开设工业网络技术专业的有两所。数据表明,虽然新兴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发展较快,但传统的制造类专业在数量上仍然占据主流。而且,新专业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方面过于依赖传统专业,具有同质化发展的趋势。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技能人才是2003—2011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如今,智能制造企业中流程化操作技能大多由机器人取代,具有此类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已经饱和甚至过剩,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更高层次的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快速增长。而且随着智能制造设备集成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更需要技能与技术并重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为适应产业的转型与升级,2014年以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然而,由于新兴专业对相近传统专业的依赖性较强,同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别不大,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如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区分度不明显。

培养内容  为了应对智能制造,高职院校对培养内容进行重大调整:一是增加了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控制系统与工程、MES系统应用等;二是在课程内容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上也加入了智能制造时代的元素。但新开发或者改革的课程仍然依附于传统制造行业,与以往的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很少涉及智能制造最新的技术,培养内容难以与智能制造企业所需的人才能力吻合。

培养条件  师资队伍及实训条件是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3]。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教师,影响了正常教学。为此,學校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解决:一是送在职年轻教师去智能制造企业培训或大学深造;二是从本科院校招收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应届毕业生。但前者没有完整的智能制造知识体系,后者缺乏智能制造实践经验。实训条件方面,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多数学校新型实训室的建设数量和质量有限,仍依赖原有传统设备,严重影响了学生获取智能制造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不利于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

2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思路

针对以上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以及将1+X证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来解决。

一是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合作,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共同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智能制造生产流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学校课程+企业课程,校企互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资源。同时,校企共建实践教学条件和“学校教师+企业专家”的师资队伍,有效地解决实训设备落后与专业师资紧缺的问题。最后,双方全程参与教学实施过程,共同制定质量评估体系,培养出真正符合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

二是将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及时构建“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4]。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工业机器人逐渐代替人的操作,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作为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的证书,实现了智能制造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与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或拓展。要及时将最新的X证书考试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既要讲“加工”(工艺、操作、维护),还需补充“智能控制系统与工程”“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综合性课程,实现课程多元化发展。

3 “123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本文以培养“三型三精神”(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劳模精神)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对接智能制造产业,产教融合、书证融通,基于三个平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生产性实习实训平台、科创技术服务平台),学习过程分四阶段,创建“一对接、两融合、三平台、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简称“1234”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对接智能制造产业,确定培养目标  从国际智能制造的发生历程来看,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是其迭代演进的三大范式[5],其制造流程、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相比传统制造将发生根本性变革。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湘中地区制造业向高端跃进的背景,聚焦智能制造这一技术领域,精准分析高职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对应的需求层次与岗位,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由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通过对企业智能制造设备的调研,分析智能制造技术的四个层次——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依据智能制造生产流程的逻辑顺序,梳理智能制造专业群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核心岗位为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拓展岗位为方案设计与应用工程师。

产教融合、书证融通  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学生就业、教育手段、师资及实训条件的瓶颈,克服瓶颈最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发展新模式,建立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经营过程一体化的融合体是根本。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与宜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以共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学院为赋能载体,共建产教融合实验基地为赋能场景,共设产教融合的教育体系为赋能方法,共编产教融合的教程教材为赋能内容,构建“四位一体”(政府、企业、院校和学生)产教融合共同体,如图2所示。

书证融通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以确保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有效匹配,它是1+X证书制度试行的内在要求。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在智能制造专业群进行试点实施,采用将“X”完全融合到“1”中的模式。其方法是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从职业技能点入手,深入分析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同时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技能岗位要求,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融合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组织实施、学习评价等,能够同时满足“1”和“X”的要求。

协同创新,打造三个平台  坚持就业导向,与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开展合作,协同创新,推进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生产性实习实训平台、科创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紧密对接湖南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新技术支撑、协同化团队、智慧化平台、开放式管理、持续性更新的要求,建设优质共享型“163”(一平台、六中心、三特色园)专业教学资源库,即基于智慧职教平台,建设专业园地、课程中心、微课中心、职业培训、技能训练及素材库等六个中心,建设虚拟实训、农机智造、职教立交桥等三个特色园地。

二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融产学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采用“知识学习+虚拟训练+实操训练”三位一体相互验证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教学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岗位技术技能提升。

三是校企合作打造科创技术服务平台。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农机工程技术中心、安全培训与技术服务中心,创建创客中心,加强参与区域技术服务工作。创客中心由信息数字化创客工作室、中小企业创业管理创客工作室、智能与自动化创客工作室组成,以培养师生员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优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能力递进式的“四阶段”  学习过程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学习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第二学期安排认知实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培养职业基本素养。

第二阶段(第三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专项技能。

第三阶段(第四、五学期):学习核心专业课,培养核心职业能力。

第四阶段(第六学期):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岗位综合能力。

在第三阶段,学生去企业交替跟岗实习两个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施,聘請技术能手,师徒结队、个性化培养学生,以本地企业为主,以现代学徒制试点方式实施。通过“学、做、工”循环递进,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螺旋上升,最终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4 结语

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快速推进,会有更多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出台,产教融合、书证融通将是一条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可行之路。与此同时,智能制造正朝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的智能制造3.0方向发展。因此,围绕人工智能形成新的专业技能,重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复合化、精细化相统一的要求,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易洁.三位一体的高职“双证书”制度构建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14):30-32.

[2]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9(29):14-16.

[3]段晶莹,付长景,刘志通.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2019(15):42-43.

[4]李营,雷忠良.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85-87.

[5]孟柳,延建林,董景辰,等.智能制造总体架构探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8(4):23-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XJK20BZY058)。

作者:唐立伟,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与职业教育(417000)。

猜你喜欢

产教证书校企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收录证书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