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情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2021-05-08贾艳丽
贾艳丽
【摘 要】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情,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把握学情的角度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握学情的重要性,如何把握学情以及怎样结合学情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把握学情 小学数学 提升教学质量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席卷全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很多学者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重心放在了如何设置有趣的情境、如何设计活动突出重难点,怎样设计层次性的习题,很少有教师花费大量精力来把握学情,即使有,也只是在课前复习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内容,而没有融合到整节课的教学中。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体系就会出现断层,因此这种不基于学情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我开展了对本项内容的研究,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基于学生的学情来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度重视学情——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性体现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学生,是有灵魂、有思想、充满活力的人。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殆,我们只有观察他们、了解他们,明白他们所思所想,才能更加准确、高效地指导他们学习。反之,如果不顾学情盲目地组织学生进行新知的学习,则会出现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就会变得不自信。
二、准确把握学情——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情,顾名思义是学生的情况,既包括学生的基础学习经验、生活经验还包括他们的情感认知、思维特点等,所以要想准确把握学情,不能只靠推测,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说明。
1. 分析学生之前的作业或自己之前的教学。
要把握学生的已有学情,首先得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整理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已学习的知识,并搜寻当时的作业,认真分析作业情况进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出学情分析。
2. 请教身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者参阅教学参考书。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学生的了解远远不够,对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更是一无所知。一点点的翻阅之前的教材显然不太科学,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请教。可以请教身边的老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可以仔细阅读教学参考中的提示,教学参考书都是一线名师根据自身经验汇编而成的,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3. 开展座谈会,与学生正面交流。
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生活视野、学习习惯、对不同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前可通过座谈等方法,与学生正面交流,掌握学生的这些状况,预设出课上的可能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自己能灵活驾驭课堂,让教学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4. 采用访谈、调查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前测。
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内容设计访谈、调查的前测单,通过分析学生的前测情况来科学掌握学生的学情,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教师对学情有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还能够让教师捕捉到一些个性的、有价值的、能够为教学设计带来灵感的学情。
三、巧妙利用学情——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小学数学课程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要针对学情,以学定教。那么学情不仅仅只是分析,分析完了要充分利用,那么学情在课堂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针对不同的情况又该如何巧妙运用学情分析呢?
1. 学生对新知一无所知
对于有些知识,学生既无生活经验也无知识基础,对于这类知识,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调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其特征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趣味教学活动,设置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和趣味比赛,引导学生在愉快轻松有趣的数学课堂上掌握新知识。这样的数学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收获知识,更能收获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2. 学生对新知一知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往往是一知半解,换句话说是自以为已知,实则却是未知。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应该在课程开始时顺应学生的认知,将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作为教学素材有意呈现并放大处理,引发学生较强烈的认知冲突,当学生的情绪、思绪收到明显冲击后,他们就感兴趣了,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了,如此的课堂教学是自然有效的。
3. 学生对新知了解较多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和旧知,在面对这样的数学教学时,我们要找到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深度,分析这些已有经验会给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完成这些分析以后,再继续挖掘教材,设计出别样的课堂,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结束语
为人师者,只有高度重视学情,给予学情充分的关注;准确把握学情,明确学生的真实情况;巧妙运用学情,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方能“长袖善舞”,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