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1-05-08黄珊珊
摘要: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潜力巨大。本文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指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及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和改善,进而提升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竞争力,推动我国金融业和服务外包行业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机遇;挑战
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
1.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为其提供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金融深化改革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这为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重构和优化金融机构的业务,如微信等新型移动社交媒体逐渐构建金融产品营销、客户服务等新型交易平台,云计算技术大大降低了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大数据分析技术使欺诈风险分析、精准客户洞察和定制化金融服务等得以实现。这有利于扩大KPO市场,为该产业提供新一轮发展动力。
2.国家政府政策支持为其提供发展保障
国家商务部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标,并确定了面向金融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等领域作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http://www.chnsourcing.com.cn/outsourcing-news/article/110538.html]。2020年1月,商务部等8部门提出了《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针对金融外包行业,指出创新金融支持手段,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上市融资等措施[ 中国商务部网站]。这些政策为金融服务外包助力金融企业打造高效供应链、降本提效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为其提供国际市场发展环境
对外开放的深化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良好的产业前景,合作潜力巨大。以印度为核心包括中国、菲律宾、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越南在内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国集聚区,由于各国明显的差异化发展,且所处的价值链分工水平不同,因此互补效应更为显著。2020年底,RCEP和BIT的签署,标志着全新世界贸易格局开始形成,自贸试验区再次增加等系列战略和举措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中国外包网http://www.chnsourcing.com.cn],为离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挑战
1.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竞争力不足
我国承接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低端环节,而在那些附加值更高、业务整合更复杂的领域规模较小。究其原因,我国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多是从承接低端业务起步的企业,缺乏长期的战略目标,缺乏领头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弱且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在管理方式及体系上与国际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企业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标准化、规范化,产业竞争力较弱。
2.金融服务外包人才欠缺
目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很多,但人力资源质量不高,缺乏关键技术和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我国的人才供给依赖于高等教育及科研机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缺乏国际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所必需的实践经验,更缺乏高级外包管理人才,与国外发包企业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会对我国承接大型国际外包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3.金融科技背景下外包风险形势严峻
由于新兴金融科技外包项目存在数据庞大且分散、可变因素多、隐私保护不可控等特点,金融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面临集中和系统性风险、数据信息泄露风险、业务发展风险等。当多家金融机构都依托于这些科技公司时,会导致数据信息资源过度集中,易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业务效率,但也带来了个人隐私信息泄漏的风险。特别是在目前缺少系统、全面的监管框架的背景下,新兴金融科技外包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将为金融监管机构带来新的挑战。
三、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对策
1.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国金融企业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管理模式,积极参与服务外包市场,增强竞争优势。结合“互联网+”大趋势,在进一步发展ITO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创新金融产品;继续开拓BPO和KPO业务发展空间,推动新型业务形态的涌现。同时,政府应当积极培育金融服务外包新兴领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给予更多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等,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基本前提,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我国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高校应以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为导向,结合企业需求,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结合,与企业进行合作,建设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等。政府应积极倡导培育专业化、国际化、高层次人才,联合高校、企业举办相关竞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钻研能力,不断完善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和鼓励机制。
3.有效防范风险
我国监管机构应将新兴技术纳入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监管范畴,关注操作风险、信息安全及金融机构外包流程是否科学合规、外包服务商道德风险的防控等。金融机构应将外包公司的风险评估纳入项目计划合作中,保证科技外包项目风险可控,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防范跨国金融科技外包风险。我国还应对金融云计算相关制度细则做出进一步明确,并逐步建立既包容技术创新又满足业务安全和连续性要求的金融信息科技监管体系,从而有效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 尚庆琛.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研究:现状、趋势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38(01):65-71.
[2] 王斐兰.“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和發展对策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01):21-26.
[3] 黄辉,吴思铭.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现状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9(12):86-89.
[4] 孟昭璇,张宏宇,宋博.基于新兴金融科技项目外包的监管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20(12):24-26+39.
[5] 何宝宏.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金融科技向纵深发展[J].金融电子化,2017(05):67-69.
作者简介:黄珊珊(2000-11-),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本科在读,就读于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