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标准、分层递进、赛教融合、乐学创新的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1-05-08叶婷
叶婷
[摘 要]本文针对自动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要求匹配度不高、能力提升与培养过程融合不深、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在课程体系构建、技能提升路径、教师能力提升、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了“通用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能力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搭建了“三段四阶五步”的实践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架构;形成了“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元评价”方式,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促进了自动化类专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专业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架构 分层递进教学方法 多元评价方式
随着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行业亟需掌握集机械、电气、控制、机器人等知识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主动适应产业升级,改革现有教育教学与管理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依托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骨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在课程体系构建、技能提升路径、教师能力提升、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带动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与发展。
改革解决的关键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要求匹配度不高
自动化类专业知识体系更新速度较慢,未能及时把行业前沿理论、技术要求有效融入,课程标准与内容相对陈旧,与岗位标准契合度不高、耦合性不强,难以完全满足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领域快速发展的需求。
2.能力提升与培养过程融合不深
在培养过程中,偏重学生知识储备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未能将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导致学生知识技能分散、创新能力不足。
3.传统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不新、方法不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高,教学方法与课堂形态未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评价时依赖结果与标准化评价,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方式。
改革方法与改革过程
以培养适应产业升级、符合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对接行业标准,以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为主线,重构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项目化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分别设计教学目标,按照“分层—递进—个性化”的链条组织教学,探索适合高职生源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和“三段四阶五步”的递进式实践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架构。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将技能训练与课程内容融合、将创新创业与培养过程融合,探索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出发点,构建虚实结合的课堂形态和基于信息技術的发展性多元评价体系。
1.校企协同,项目驱动,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通过深入调研对接行业标准,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兼顾行业通用性与岗位的个性需求构建了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在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规范融入课堂教学,将竞赛要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用视频、动画、VR等多种形式丰富课程体验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产业、行业和学习者的需求。
2.能力递进,分层培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与职业能力
专业建设以能力提升为引领,构建了递进式的实践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架构。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设计开发了多项由单一到融合的多层次工程应用实践项目及配套实践平台,通过生产软件虚拟工业环境、仿真平台模拟典型设备、工业器件应用真实案例等增强学生技能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兼顾技能拔尖人才的培养与全体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目标要求,注重学习者基础的差别,分层分类确定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与职业能力。
3.因材施教,创新课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水平
通过名师示范引领,建立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构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体系。通过教学能力比赛等赛项和产学研实践平台,培养“教练型”和“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见图2。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时关注学习者动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创新课堂形态,将传统的单一实体课堂转向网络课堂、混合课堂及虚拟课堂,探索以学生问题为导向的体验式、沉浸式等教学方法,并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与评价全过程。
4.质量为本,诊断改进,构建专业质量保障体系
以高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为基本方法,通过明晰基础、聚焦差距、瞄准目标、明确标准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关注专业发展动态实时监测预警。通过激励、学习、创新与改进,构建螺旋式上升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激发专业的内生动力,使专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方法和质量找准需求,对接行业标准,打造教师团队,优化专业体系,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课堂形态与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对接标准、分层递进、赛教融合、乐学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对接标准
对接行业标准,以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为主线,重构形成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项目化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分层递进
针对高职生源基础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分别设计教学目标,按照“分层—递进—个性化”的链条进行组织教学,探索适合高职生源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和“三段四阶五步”的递进式教学设计架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赛教融合
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等,将技能训练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与培养过程、能力提升与职业成长有机融合,探索出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
4.乐学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出发点,构建虚实结合的课堂形态和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性多元评价体系,课堂形态从单一的传统课堂转向混合课堂、虚拟课堂,注重过程评价、定性与定量、线上与线下评价有机结合,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实施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
1.构建了“通用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能力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通过搭建基础课程平台,统一基础课程标准,夯实专业基础。通过对接行业标准,确定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网络平台,拓展专业知识领域,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拓展能力课程,将行业的通用性与各专业的个性需求有机结合,同时,也为自动化类专业发展走向集群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搭建了“三段四阶五步”的递进式实践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架构
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中,按照“认知→设计→开发”的三段式渐进学习规律,设计阶段学习目标以“基础应用→典型实例→综合开发→特色发展”的四层进阶式技能培养需求设计实践项目内容,通过“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背景知识→任务实施→知识巩固”五个步骤组织实施。实践项目载体对接行业真实案例,项目设计紧跟行业发展方向,项目开发融合主流发展技术,项目实施模拟工业创新项目,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实战项目教学,实现从碎片化到系统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3.形成了适合高职生源特点的“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性“多元评价”方式
“分层—递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是对原有传统授课方式的重大改革与突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过程化和差异化,通过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和学习干预,以“互联网+”支撑在线教学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基于能力发展,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线上+线下、过程+结果、自评+互评、能力+素质、校内+校外、定性+定量”的发展性多元考核评价方式,突破以往单一的结果性和统一性评价,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支持和学习中心为特征的新型教学与评价方式,多元多角度精准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
结 语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技能竞赛的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了学生全面發展,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加快了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力,促进了自动化类专业的协调发展,彰显了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连全,辛丽清.高校创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效、问题及对策[J].山东高等教育,2015(11):72-76.
[2]戴李.适应《中国制造2005》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唐存东.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教学策略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4]朱小兵.职业素质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浅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1):48-51.
[5]任晓敏.“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2017(5):36-37+43.
[6]赵文平.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结构设计的几种模式评析[J].职教论坛,2015(6):21-24.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